从香港和日本的经验看中国心理咨询的专业道路_心理学论文

从香港与日本的经验看中国心理辅导的专业化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香港论文,心理辅导论文,道路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第三条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由此可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潜能开发,减少和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心理辅导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辅导是一项优化国民素质,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而严肃的专业工作。

一、心理辅导面临的挑战

众所周知,内地的心理辅导真正起步于八十年代中期,最先出现在大学校园内,随后逐步扩展到中小学,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与香港、日本、美国等地相比,我们的心理辅导起步晚,专业化水平低,193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率先在校园里设立了辅导机构,40年中后期,学校心理辅导在美国有了长足的发展。日本学校心理辅导起步于50年代;台湾在60年代就制定了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规定和要求;香港大学1970年聘用了香港历史上第一位心理辅导员,70年代后期,政府特设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岗位,为中学生提供心理辅导。

尽管内地心理辅导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社会的变迁和青少年成长的需要推动了心理辅导的发展。短短十几年间,心理辅导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成为极富生命力的新生事物。但是,内地的心理辅导发展喜忧参半。喜的是发展迅速,社会需求大;忧的是心理辅导专业化水平比较低已成为制约发展的影响因素。

心理辅导是应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心理学科,在学校、社会、医疗、管理等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化要求很高的工作,不是谁都可以上手做的事情。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目前心理辅导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充分的专业培训,难以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也难以确立自身专业化的形象。

所谓心理辅导专业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专门的岗位和固定的编制;第二,有专门的要求与资格;第三,接受专业系统的教育;第四,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规范的课程。目前国内心理辅导专业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培训心理辅导人员的专门机构和系统的培训课程,缺乏专职的人员,辅导不作不规范,没有统一的资格认定制度,辅导员队伍良莠不齐,且人手不足,辅导以及相关概念混乱,行业缺乏管理,服务质量不高等,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从香港的经验看专业化

笔者去年曾在香港浸会大学作访问学者,将香港地区心理辅导人员的培养作为重要的考察任务之一,不仅旁听了一些学校的相关课程,访问了一些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而且专门考察了培养辅导员的督导制度,从中受到不少启发。

香港的心理辅导发展已有的30年的历史,尽管在专业化程度上仍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在所有华人社区中是发展最好的一个地区。香港心理辅导专业化的发展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有专门的岗位

在香港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人有四种专业职位:

·临床心理学家(clinical psychologists)

1969年香港政府首设此职位。任职者必须获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目前全港约有临床心理学家100多人,分别就业于社会福利署、 医院及大学辅导机构。

·教育心理学家(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主要在教育机构(例如中学和小学)工作,必须硕士毕业。主要工作是负责评估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困难,并提供教学顾问服务。

·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s)

一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或取得高等文赁。服务于各政府和私人服务机构。如学校、家庭和青少年中心、康复机构、老人中心、精神健康服务。1979年政府设立了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职位,面向中学的心理辅导得以落实。

·辅导老师(Guidance Teachers)

由中小学教师兼任的辅导工作。1978年开始设立。小学辅导老师需经过四个月的培训学习,中学辅导老师则要完成145小时的课程。 培训由教育署提供。辅导老师按1∶2000师生比例配置。

2.提供专门的培训

香港大学与中文大学心理系设有临床心理学的硕士与博士课程,但每年人数很少。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系自80年代起提供教育心理学家和辅导心理学硕士课程,学制两年,每两年招生一次,每次15—20人。学习内容有辅导理论、小组辅导、辅导技巧、实习及论文。88年起增设教育博士课程,主修辅导心理学。攻读辅导学位的人多是在职教师和专业人员。香港树仁学院是私立高校,现设有辅导心理学系,培训本科四年制课程,并与澳大利亚大学合办辅导硕士班。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培训比较普及,香港政府资助的7所高校中有6所设有社会工作专业,提供本科教育。有的学校还有硕士及博士点。每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200—300人,培训内容有人的发展、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学习等。

3.有专业的学术团体

在香港与心理辅导关系密切的学会有香港心理学会和教育学会。香港心理学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的制度。而成立于1995年的香港专业辅导协会(HKPCA)则是香港地区心理辅导的专业团体。 它的前身是“心理及教育辅导人员协会香港分会”,成立于1979年。一直致力于提高辅导人员的专业身份及组织培训讲座,召开学术会议。现有会员300人。 协会定期出版中英文双语的《亚州辅导学报》及《会员通讯》。协会在辅导专业化及普及化方面做了许多推进工作。

三、从日本经验看专业化

笔者曾在日本筑波大学心理学系进修,主攻心理辅导。有机会对日本的心理辅导发展进行考察。

在日本,1956年文部省就对学校心理辅导作出肯定与支持,并强调“辅导是达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功能之一”。70年代教育改革强调“学校人性化”,更推动了学校心理辅导的良性发展。80年代初一项关于中学校长的调查问卷显示,有94.1%的校长认为师资培训课程中辅导是重要的一环。

日本从事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的工作人员有精神保健福利士、临床心理士、认定心理士、产业辅导员、学校辅导员、认定辅导员、家庭辅导员、职业辅导员、认定应用心理士、认定健康心理士等16种之多,他们活跃在学校、企业、医院、社会福利与服务等机构,为大众提供辅导服务。

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主要由大学与学会承担,大学的教育学部、心理学系分别培养辅导员和临床心理学家。学会则提供各类在职进修、提高等短期培训工作。

日本的心理辅导人员资格认定制度有三种形式:

·国家资格。1998年4月1日起,厚生省认定精神保健福利士。

·法人认定资格。获得法人认定资格的有临床心理士、认定心理士及产业辅导员。临床心理士认定工作开始于1988年,由文部省与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两家认定,现有6000人。认定心理士开始于1990年,由文部省与日本心理学会两家考核。产业辅导员在日本50年代开始出现,主要是针对管理者如何处理心身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现有初级辅导员6603人,中级辅导员283人,高级辅导员13人。认定资格始于1992年由劳动省和日本产业辅导协会联合认定。

·学会认定资格。获各种学会认定资格的辅导人员有十几种,其中主要有认定辅导员(1986年,日本辅导学会)、家庭辅导员(1992年,日本家庭心理学会)、认定应用心理士(1995年,日本应用心理学会)、学校辅导员(1995年,日本学校教育辅导学会),学校心理士(1997年,日本教育心理学会)、认定健康心理士(1997年,日本健康心理学会)、认定行为疗法士(1995,日本行为疗法学会)等。

两年前,日本心理学会会长田敏隆先生联合30个相关学会,试图制定全国统一的心理学与辅导人员标准和资格,以克服各学会各自为政的现状。提出的方案如下图

在朝向心理学工作国家资格早日实施的方案中,把多种从事心理辅导的人员归纳为三类:

·心理治疗士,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在医疗、福利机构工作,由厚生省认定。

·临床心理士,要求硕士毕业,在医疗、福利机构工作,由文部省认定。

·学校临床心理士或学校辅导员,要求硕士毕业,在学校、家庭、教育机构工作,由文部省认定。

在日本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心理辅导员呢?日本有一本书,题目为“成为心理辅导员的104本书”, 为打算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书中提出心理辅导员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知识:

(1)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33本):包括辅导理论, 技巧与方法等;

(2)精神医学与精神分析(29 本):包括精神医学知识和精神分析学说等;

(3)心理学基础(24本):包括变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婚姻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等;

(4)相关知识(18本):包括日本文化、哲学、家教、社会等。

此外,在日本与心理辅导相关的学会与杂志很多。其中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专业学会有日本相谈学会(JCA)、 日本学生相谈学会(JSCA)、日本产业相谈学会(JICA)、日本临床心理学会(JCPA)。每个学会都有自己专业的杂志。例如,日本学生相谈学会发行《学生相谈研究》,每年召开全国学术会议及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报告会,提高会员的专业水平。

四、我国的现状与出路

心理辅导的成效主要取决于辅导人员的专业水平。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必须具备四方面的条件:个人良好的素质与修养;扎实的心理学与辅导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辅导的方法与技巧;经过实习,接受督导,有实际工作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内地合格的辅导员不多。

目前内地心理辅导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专职人员少。即使是专职心理辅导员,也未必经过专业培训。大多数辅导员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后边摸索边实践。心理辅导人员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医务人员、德育老师、心理学及教育学相关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上岗无资格认定制度,行业管理缺乏规范,工作中困难重重,由此还引发了不少问题。辅导员的社会形象尚未确立,辅导服务的质量还不高。尽管近年来,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等学术团体为满足社会需要,开办了各种类型的心理辅导员培训班。但课程的内容,培训的时间,学习的系统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从香港及日本的经验可见,心理辅导的专业化道路是艰巨而漫长的。但是,等待是没有出路的。目前国内在专业化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澄清并规范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

心理辅导发展当务之急是澄清和规范基本概念。目前在专业用语方面存在比较混乱的现象,不权内地,港台用语不统一,而且内地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培训者专业用语亦不同,导致学术交流、沟通困难,学习者无所适从。针对这种情况应尽快组织内地、港台等专业人员及心理辅导教育家进行专题研讨,从科学的角度,规范心理辅导的用语及名称。

2.重视并建立辅导员的专业培训课程

心理辅导迈向专业化必须有专业系统的培训课程与学历教育。虽然内地在几所设有心理系的大学生里每年有少量的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学方面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可以从事心理辅导专业工作,但面对社会广泛的需求只能是杯水车薪。培训心理辅导人才的机构缺乏已经制约了心理辅导事业的发展。政府应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开设辅导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精心设计心理辅导课程,制定规范的教学计划,在心理辅导员的培训中上规模,有档次、高质量、专业化。同时,可借助国外境外的师资及条件合作培训专业人员。例如香港中文大学林孟平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的心理辅导硕士学位班从1998年开始,为期一年,36名学员脱产集中学习,系统学习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并接受督导。清华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实施“社会工作与青年心理辅导”三年培训计划。从1997年起,连续三年每年为清华培训两名教师,20—30名大学辅导员。培训采取香港学者来京与清华教师共同培训学生,学生暑期去香港考察学习。此外,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自1998年起招收学校心理辅导方向的本科生,开始了系统的心理辅导学历教育。

3.规范现有的心理辅导培训工作

为了缓解社会上心理辅导专业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应尽快培训一批急需的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目前各学会、大学、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利用假期组织在职人员短期培训。例如,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从1997年开始为期三年,在行为一催眠治疗、精神分析和系统家庭等专业方面开展国际水准的连续培训,有100 多名来自医院、大学等机构的心理辅导治疗人员接受了系统培训。但是总体看这类短期在职培训课程如何设定,教学活动怎样进行,尚缺乏专门研究,可谓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其中少数以赢利为目的的培训班更是败坏了心理辅导培训的声誉。建议教育部及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专家组审定培训班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最好组织心理辅导教育家研讨制定针对不同水平学习者的初级、中级、高级培训方案。通过审查的课程方可实施。

4.探讨并试行心理辅导员的专业资格认定工作

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条件不能承担心理辅导的工作,否则会对受助者造成伤害,也妨碍心理辅导事业的健康发展。究竟什么人能上岗?近年来,卫生部、教育部都在关注这一问题。有关的学术团体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1998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制定了“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者道德准则”与“有关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者注册资格的规定”,将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中国心理学会负责考试与评定。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成员资格及管理规定经市科协批准出台,成立了16人组成的评审小组。1998年5月经过严格评选, 第一批30名心理咨询员获得了认定的专业资格,持证上岗。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1997年11月制定了“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询员资格考评条例”,经过笔试口试第一批获得资格认定的12名辅导员都是在大学心理辅导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骨干。尽管目前心理辅导的专业资格还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规定。但各学术团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试行资格认定工作,无疑有助于推动心理辅导的专业化。

5.采取政府的认同与支持

心理辅导的专业岗位设置需要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推动。香港从70年代起,先后设置了临床心理学家、学校社会工作者、辅导老师等职位,使心理辅导的开展有了组织保证。台湾的教育主管部门从60年代起重视推进心理辅导工作,到1993年所有学校都设立了心理辅导机构,开展了对学生的辅导与心理治疗服务。

内地心理辅导始于基层,而后影响到政府。近年来政府支持的力度在加大。从1997年开始已有多个省市政府专门下发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的文件。广东省高等教育厅1997年15号文件“关于印发《广东省高等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章程(试行)的通知》”,江苏省教委1998年24号文件“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河南省高校工委与省教委1998年225 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上海市教委关于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工作的规定等文件已下发到有关学校,要求认真落实。有些省市还实行一票否决制,将心理辅导作为评估校风建设优秀单位的重要指标。教育部即将颁发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的文件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地位、任务、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了人员编制、经费保证、实施要求。这对规范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将会起到保证与推动作用。

总之,内地的心理辅导仍处在发展初期,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而且与港台地区相比存在许多问题,迈向专业化的道路还很艰巨、漫长。但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心理辅导的专业化就会逐步推进,心理辅导事业就会健康发展。

标签:;  ;  ;  ;  ;  ;  ;  

从香港和日本的经验看中国心理咨询的专业道路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