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建桥中心小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现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想象能力的基础。数学知识具有抽象、复杂的特点,由于数学内容丰富,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分别从创设情境、直观操作、解题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现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想象能力的基础。小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正处于思维发展与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肩负着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重任。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发挥个人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还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创新意识
学习数学知识离不开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生活实践提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规律,还可为他们发挥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提供契机。因此,教师应营造一些特殊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化抽象为具体,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如此,小学生就能够善于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1、动手操作,探索创新途径。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梯形的认识”时,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梯形之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各一张,要求学生把每个图形任意剪一刀都能变成一个梯形。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想办法,用不同的方法剪出了梯形,在剪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学生通过动脑和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2、分组讨论,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时,我经常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标新立异。对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要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大胆提出有独创性的见解。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求异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在驱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够提升创新意识的培养效果。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样会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时间和思考空间,思维容易受到限制,学习态度极为被动,不仅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始终保持浓厚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时,针对“三角形”知识的学习,教师可组织学生一起画三角形,或者使用剪刀剪出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卡片,让他们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做归类整理。接着要求学生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如:晾衣架、路标、彩旗和信号塔等,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探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教师可准备一些长度不一的小棒,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计算观察,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操作中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和探究,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解决疑难问题,锻炼创新思维
数学学科知识面广泛,在小数数学教学实践中,对于部分基础性的简单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很难达到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目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度相对较大、层次较深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分析与研究,通过解决疑难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应熟悉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丰富教学思路,正确引导学生解决疑难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列出计算式:26×22、31×25,结合计算要求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由于他们已经学习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相关知识,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尝试运用竖式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猜测和计算,特别强调十位与个位相乘时应该注意数位位置要怎样,引导学生大胆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其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数学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创设问题,把提问权更多地从教师那里转让给学生,即使学生提出幼稚可笑的和不恰当的问题,也不应置之不理,而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争论问题”的好习惯。例如,教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时,“0除以任何不为零的数都得0”。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0可以作被除数,却不能作除数呢?又如,教学“角的分类”时,有的学生提出:大于180°而小于360°的角叫什么角?这种勇于思考,提出自己有独立见解的问题,其中就蕴含着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学习精神。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渗透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对阅读、观察、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渗透。
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学法示范,对学生进行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从课本中找答案。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在例题分析时,与学生一起认真审题,分析题意。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有联系的条件去思考可知问题的综合法,根据问题思考已知条件的分析法,并把这些方法从各个应用题的具体解答中概括为一般的解题思路。以培养学生能力,丰富创新的内容。
五、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针对核心素养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须给予格外关注,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和思路,从营造实践情境、调动学生探究兴趣和解决疑难问题等多个方面切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艳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现代农村科技,2013(23):59.
[2]冯玉琪.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知识文库,2016(03):21.
[3]谢秀莲.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探究[J]. 新课程(小学),2014(06):87.
论文作者:王段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创新意识论文; 学生论文; 角形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