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 绍兴市柯桥区安昌中心幼儿园 312030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2-176-01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也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来源。”但平时孩子们接触大自然时是懵懂的,无目的地,而老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孩子去玩耍,在玩耍中了解自然,探索自然,效果是全然不同的。种植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亲历种植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探索、表达、表现的能力,获取相关的知识经验,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以及爱心、耐心、责任心等品质,并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一、让种植园成为幼儿主动探索的乐园
种植活动是真实自然的,生机勃勃,变化万千。在种植的过程中不仅有植物,还有与其共生的蚯蚓、蝴蝶、蜗牛之类的小动物,以及土壤、石块、水之类的环境物质。更蕴含着各种奇妙的科学现象。种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在种萝卜时,我没有规定幼儿的具体播种方法,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看看谁播的种子能够最先发芽,孩子们播好种子后能自己做好标签,并能自己进行管理。过了一段时间去观察。由此孩子们知道播种—发芽—生长—收获孩子们在不断探索中积累了萝卜的生长的经验。如各种植物在大家的期待中一天天长大。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萝卜的果实是埋在地下的,萝卜有各种各样的吃法;芥菜收割后不能直接食用,需要洗净腌制成咸菜再晒干成干菜后成为安昌古镇的一道名菜。教师不仅可以鼓励幼儿用眼看,用笔记,用手触摸,用鼻子闻,还可以提供各种工具,鼓励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和蚂蚁,用尺子测量植物的高,甚至可在适当的时候,寻找植物长势差异明显的两块"对比田",让幼儿寻找其中缘由,明白种植不仅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还要肯动脑筋,从而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一天下过雨的早上,孩子们从在萝卜地里劳动,听见文文大声叫起来:“快来看哪!这儿有一只小蜗牛,还有一只大蜗牛。”她的声音吸引了许多幼儿围过来:“这不是小蜗牛,这是蜗牛妈妈。”“会不会是蜗牛爸爸?”孩子们互相猜测着,有的跑过来问我:“老师,这是蜗牛妈妈还是蜗牛爸爸?”。我说:“我们需要看看蜗牛的身体情况才能看出是爸爸还是妈妈。你们可以仔细看一下!”这下孩子们的问题不断涌了出来:“蜗牛身体是圆圆,圆的是爸爸还是妈妈?”“大蜗牛是怎么生小蜗牛的?”“触角是直直的,用来做什么呢?……午饭后的散步,大家又来看小蜗牛,却是蜗牛的“尸体”,孩子们有些伤心,这时我把一个问题抛给了大家:“原来这儿有许多的小蜗牛,现在都到哪里去了?”孩子们讨论起来起来:“可能在叶子下吧。说不定在洞里呢?”“老师,种植园一定藏着许多活的小蜗牛,你带我们去找找吧!”通过我适时的回应,既提高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好问的积极性,又提升了幼儿原有知识经验,新的探索活动“寻找的小蜗牛”的行动又开始了……
二、在种植园里融入大自然丰富幼儿情感。
虽然孩子们生在农村,与大自然贴得那么近,却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现在的农家孩子不认识禾苗,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不知芋艿长在哪儿的十分普遍。其实孩子非常向往农村绿色的田野,流淌的小溪,走动的家畜,我们应该把孩子从水泥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充分发挥农村自然环境的特殊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我们每学期分年级组安排一次专门的种植活动。春天,小农场一片绿油油的,带着孩子们一起收割芥菜。在劳动和享受劳动成果的过程中,使孩子获得愉快的美感体验和自豪感,秋天带孩子们一起拔萝卜。有时还可以带着孩子到野外写生、画画,用自已的画笔描绘大自然秋天的美;冬天,大自然一片静悄悄,遇到下雪天,可带领幼儿观察雪,了解雪对农作物的作用并向幼儿介绍雪可给麦苗当棉被的道理等等。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在活动中孩子的表现非常积极,对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都充满自信。首先,利用口头交流的传统表达方式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记录,如“我的空心菜长得绿油油的”“我的西红柿可真红”“我的茄子多长”等这些表达带有幼儿观察成功的愉快体验,为幼儿表达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运用图示记录法等科学表达方式,引导幼儿用图画的形式将每天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画在自己的图画本上,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多种形式的种植活动不仅满足幼儿这一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还培养了幼儿从小爱生活、爱自然、爱护植物的情感。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幼儿学科学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三、种植园里把参与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们
以往走马观花式的参观种植园,幼儿获得的经验和体验非常少。为了让幼儿能充分、主动地投入到种植养护中,我们尝试着改变了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
由“例行公事”变成“我要照顾”。要让养护和照顾成为孩子乐于承担的责任,首先要让孩子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于是,教师拍了一些萝卜苗生长的照片,并和孩子们讨论:“这张图片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们仔细看了图片后,发现了干裂的泥土和耷拉的萝卜叶。由此,大家一起商讨应该如何照顾萝卜苗,并猜测了无人照顾萝卜苗可能带来的问题,就这样,孩子的责任感被激发了。集体行动变成小组行动。孩子们利用午餐后的散步时间去照顾萝卜苗。萝卜地里挤满了人,有的浇水,有的观察。活动结束后,萝卜地像是发了大水,还有些萝卜苗被踩坏了。教师用“受灾后的萝卜地”照片,再次组织大家进行了讨论:“怎么照顾萝卜苗才合适?”孩子们向家人请教种植萝卜的经验,同时讨论确定了照顾的时间和具体职责,最后大家决定以小组为单位来认领萝卜,不同小组选择不同的时间去种植园照顾萝卜,等丰收的时候比比哪个小组的萝卜长得大。在种植过程中孩子们亲自松土、拔草、浇水等,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她们是开心的感兴趣的。每天孩子们都要去看看我们的菜园,看看植物宝宝长得怎么样,是否要浇水、拔草。当种子发芽了,长出嫩芽了,他们就会开心地跳起来:“种子发芽了,种子发芽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尝试学习记录,他们不会用文字记录,就想出用图画来记录,不由得赞叹孩子们的聪明。孩子们在记录过程中了解到:“种子的发芽,长出新叶子,开花,结果……”当豌豆成熟了,当红薯长大了,他们都会自豪地对别人说:“这是我们自己种的。”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动手机会,我们和家长家长沟通,让幼儿在家也参与到种植过程中去,好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种植活动。在家长们的支持、配合下,孩子们的知识丰富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同时也加深了对植物的了解。
幼儿园的种植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有计划的行为;幼儿园的种植不同于社会生活中的绿化,而是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的种植不只是为了好看,而且是为了幼儿的发展。只要我们拥有热爱生命的眼光,只要我们关注自然的教育价值,只要我们真正懂得幼儿的需要,就可能创造一个充满生机的种植园。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更是一本孩子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活教材”,孩子们在这样一个持续的过程中丰富了有关植物的知识和经验,学会了合作,在劳动中又习得了种植的经验,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果实,而是成长!种植园虽小,但是真实、自然、充满生机,是大自然的缩影。它为孩子提供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力量的环境,帮孩子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经验。我们的孩子在活动中享受到种植收获的快乐,我们举办了采摘活动、分享活动、植物制作活动等等。通过这样看看、摘摘、做做、玩玩、吃吃的各类活动,让孩子体验收获的其乐无穷。
论文作者:赵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孩子们论文; 幼儿论文; 萝卜论文; 自然论文; 蜗牛论文; 孩子论文; 大自然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