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北方水泥有限公司 黑龙江牡丹江 157041
摘要:辊压机进料装置在出厂时配置的是手动调整插板,通过手轮旋转丝杠带动插板,实现辊压机入料量的控制,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很多影响调整的问题,经深入研究和现场查看,最终将调整方式改为杠杆调整,并实现电动调节,即方便使用,又便于维护,大大提高了辊压机运行效率。
关键词:辊压机;手动进料插板;杠杆式;电动调整
前言
随着水泥行业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磨前预破碎系统技术日趋成熟,最具代表性的是辊压机的广泛应用,发挥了高效预破碎的优势,大大降低了入磨物料的粒度,水泥磨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其主要功效在于辊面对物料的加压过程,使物料挤压分选后入磨。在此过程中除了压力系统的外加压起到了作用,辊压机的入料量调整也非常关键,因此进料装置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 概述
我公司在2012年对1#水泥磨机进行了提产工艺技术改造,在原球磨机系统前增加辊压机,对入磨物料进行预破碎。安装了一台合肥水泥设计研究院生产的HFCG160-140辊压机,磨机台时由89吨提高到160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辊压机进料装置采用的是一种提升斜插式进料装置,采取双侧手动螺旋调整方式,通过螺旋的调整实现丝杠带动插板按照预设的角度上下动作,以达到调整进料口的宽度,从而调整物料量的目的。但在使用过程发现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和问题。
2 使用体会
2.1 手动调整困难,由于丝杠制作成大螺口且裸露在外,灰尘已落入螺纹中,导致调整时部分灰尘随着螺纹旋转带入螺扣中,使本来就紧密配合的螺杆更加紧密,需要很大力气才能转动,通长需要现场配备一根1米长的加力杆进行调整,否则根本转不动,费时费力不及时。
2.2 占用岗位时间,现如今岗位精细化人员配备,本来干工作量就比较大,调整斜插班给紧张工作的员工增加了劳动强度。并且插板每侧都有两根丝杠,若不同时调整则会导致其中一根侧向吃劲,增加转动的难度,所以还需要两人配合,同时同速度调整才可以平行下调。若单块插板的两侧调整不平行还会导致下料不均,造成辊缝偏差大、两侧压力不平衡等问题。
2.3 调整幅度无刻度,需要岗位现场进行测量确认,很难统一各班次调整的大小,给管理跟踪带来困难。同时还容易出现两块斜插班的长度调整幅度不一样的现象,这就会造成物料进入辊压机的料压不在中心,影响辊压机的做工。
2.4 调整幅度小,由于该进料装置的角度是固定,只能在一个个方向上下调整,实际调整幅度只能在400mm-250mm之间。当调整到最大幅度时,进料点距离辊面的距离较大,大量物料靠辊面才可带入辊缝,而不是靠料压挤进辊缝。物料与辊面的摩擦加大,增加了辊压机辊面的磨损。当遇到物料水分变化、入料的物料粒度变小、物料易磨性差等情况时更为突出,进料量调到最小也控制不了物料量,现有调整范围无法适应生产的实际调整需要,会出现料仓不稳、窜料、提升机电流高、辊压机辊缝波动、辊压机压力泄压等影响设备安全稳定运转的问题,严重影响设备连续运转。
2.5 影响磨机产量,由于进料量需要根据运行状态在设备运行中调整,但是带料状态下物料压在斜插板上,给斜插板一个侧压力,这个力通过传导作用到提升丝杠上。丝杠与插板是两点连接,一点起到可旋转的固定连接,一点是穿过式防止插板晃动。这种结构在带料状态下导致两个连接点在丝杠上形成两个反方向的力,就好像把丝杠夹住一般,导致丝杠根本无法转动,因此只能把下料棒阀关上,停止喂料后再进行调整,影响磨机产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6 两侧漏料,斜插板的两侧要满足调整则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对物料密封不严,使物料不同程度从两侧漏到辊压机辊面,从辊压机的两侧落入下一道工序,对辊面的两侧产生不必要的磨损,漏料严重时提升机负荷增加,电流提高10A左右。
3 改进措施
3.1 利用杠杆原理将斜插板的调整方式进行改进,由丝杠形式的上下调整改为杠杆式的开度调整,增大可调整幅度为400mm-150mm。
3.2 将原来斜插板的承托轴承作为支点,把斜插板下落到最低位置,在斜插板的上边缘焊接固定拖架,将插板固定在轴承处防止向下滑落。
3.3 将固定丝杠的支架在两侧断开,长度与插板相同,并能够围绕支点做弧形运动,活动范围在9度左右即可。同时下方设立150mm槽钢作为托架,防止支架掉落和提供支架活动导向轨作用,手动搬动翻版确定好最大开度和最小开度位置并进行限位设置。
3.4 把丝杠罗盘拆除,更换成U形连接吊耳。在下料溜子处也设置同样的U形连接吊耳。然后用自制加厚花篮螺栓将两吊耳相连,螺栓要制作成粗扣,并且水平布置,通过调整花篮螺栓长短来调整进料板动作,实现料量调整。
4 进一步优化
通过初步改造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明显改善了辊压机的运行效果,但仍需要人工调整,结合后期对电动调节装置的深入研究。故又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了电动调节电机,把拉杆与辊压机机架相连接进行加固处理,并在现场制作安全防护罩对行程范围进行有效的机械运行防护。并采用销轴连接的方式将原固定支撑点重新制作,既满足调整支撑又满足开度旋转。最终实现中控远程调节,及时性和精准性得到提高,应用效果进一步提升。
5 效果评测
5.1改造后中控可以远程操作,及时对进料量调整,保证辊压机及运行状态最佳,提高了挤压效率,磨机平均台时提高4吨/小时。
5.2进料方式的改变,较之前减少了物料对磨辊的冲刷,磨辊的磨损减少延长了使用寿命。
5.3运行状态较之前平稳了很多,解决了辊压机称重仓塌料、辊缝运行不稳定、电流偏低等问题,辊缝的波动在10mm范围内,电机运行电流稳定在58A左右,发挥了辊压机的最大效率。
5.4实现实时调整,不影响磨机产量,还避免了人工调整进料装置的繁琐和不及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辊压机的做功。
5.5 使进料量的调整可控,尤其是电控部分安装后更是达到精准,且改造前后对比
6 结论
通过改造进料装置的调整可以满足生产工况的变化,物料有的效填充到辊压机辊缝中,均匀定量的进入压力区,合理的控制了物料通过量,实现了提产、节能、降耗的目的,辅助辊压机发挥出最大的预破碎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祥伦,邵宝龙,赵 强. 辊压机进料装置的改造[J]四川水泥,2016(05):4.
[2] 刘明红. 辊压机进料装置的使用经验[J].水泥,2012(10):37-39.
[3] 陈 杰, 邓 亮, 李军科. CLF180-120型辊压机进料装置改造经验[J]. 水泥杂志, 2017, 0(04): 69.
[4] 崔家鸣. 辊压机进料装置改造[J]. 水泥杂志, 2017, (2): 49.
[5] 杨水全.浅谈进料方式对辊压机做功的影响[J]. 水泥杂志, 2017, (2): 26.
[6] 徐 剑,兰艳秋. 辊压机进料口开度调节丝杆故障的处理[J].四川水泥,2011(03):50.
论文作者:刘伟,王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进料论文; 压机论文; 物料论文; 插板论文; 装置论文; 水泥论文; 丝杠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