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_全民健身论文

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_全民健身论文

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民论文,健身运动论文,体育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成都市青羊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区体委现有职工60多人,机关设三科一室(体育市场科、学校体育科、社会体育科和办公室),下设体育场、游泳场、棋院、体育俱乐部、业余体校。全年用于人头经费、场地设施维修费和开展体育业务等费用需近二百万元,而政府财政拨款仅为全年费用的三分之一。三十多年来,由于市、区财政困难,对体育场地设施基本没有大的投入,故原有场地设施极为简陋破旧,远不能适应现代体育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文化生活的需求,加之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工作缺乏活力,体委的优势和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旧体制严重地束缚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1993年,随着政府换届工作的进行,区体委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新班子上任后,认识到只有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发展才是硬道理。摈弃了过去等、靠、要的被动作法,提出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场地开发为突破口,大力发体育产业,争创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产业化为方向,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体育事业的新思路。

五年来,区体委抓住“青羊区被定为四川省集体经济综合试验区”和“四川省首批全民健身省级试点区”这一机遇,依靠自身力量,通过贷款、社会赞助、集资、办实体、场地开发、发售体育彩票等多渠道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修建了体育场临街商业用房4500 平方米, 建成了1700平方米的框架式棋牌大楼和4300平方米的体育宾馆,改建了3000平方米的浣花水陆体育俱乐部,全面改造了区游泳场,修建了设施一流的室内轮滑馆,建成了11000 平方米的草坪足球场和塑胶网球场等体育设施。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青羊区体育场还为第十五届世界杯足球预选赛和全国足球甲A联赛提供了合格的训练场地, 接待了伊拉克、也门、巴西等外国球队及全国甲A联赛球队的训练, 举办了“全国女子足球联赛”和“全国青年足球联赛”等大赛,受到中国足协和省、市、区领导的好评,提高了区体委在全国的知名度。

在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体育产业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作法:

一、转换经营机制,对体育场地设施实行企业化管理

体育场馆划小经营核算单位,面向社会进行内、外招标,推行经济责任制和风险承包制,提高内部造血机能。如游泳场1993年前,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历年最高营业额仅4万余元,1993 年推行风险承包责任制后,“人人都有压力,家家都担风险”,当年营业额突破20万元,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一下就翻了五倍。又如我委浣花水陆体育俱乐部就是推行的公有民营风险承包。体委只作为政府的行政部门,加强对体育场馆的宏观调控,着重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管理,不直接插手干预场馆的经营活动,让下面有经营自主权。对游泳场、轮滑馆的管理也是采取这种方法进行调控,同场、馆签定经济管理责任书(或承包经营合同),把场、馆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来,使其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职工树立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变“要我干”、“让我干”为“我要干”、“抢着干”。做到了国家得大头,个人得小头,职工收入明显提高,增强了体委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也增加了体委内部的经济造血机能。

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寻求社会各方面资金来源

1993年初,新班子刚上任,听说“十五届世界杯足球预选赛”将在成都举行,体委领导立即找到区政府和市体委、市政府、中国足协领导,积极申请改建草坪足球场,为世界杯足球预选赛提供训练基地,并大胆探索足球市场,由区体委出面联系,会同成都假日集团专程赴广州同中国足协签订了举办世界杯足球热身赛既“假日杯”足球赛的协议,邀请辽宁队和四川队在成都市体育中心举行对抗赛。中国足协及省、市领导和数万名观众观看了比赛,中央及省、市、区38家新闻单位采访报道了足球赛盛况,为启动成都足球市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们打“世界杯足球赛”牌,通过各种渠道,共筹资金30余万元,建成了草坪足球场,新修了设有专门变压器的配电房,改造了几十年未动的水电设施,使水电容量扩容2-3倍,并经政府领导特批减免了水电增容集资费20 多万元,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产业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拓展体育彩票市场,拓宽体育经费来源渠道

1995年5月, 我们抓住在四川举办“亚洲皮划艇锦标赛”和“亚洲飞碟锦标赛”,国务院及省政府批准在四川发行中国体育彩票这一机遇,大胆偿试发行体育彩票。于当年5月10 日在成都火车站商场举行了“95中国体育彩票成都首发式”。在这之后的短短20天内,用滚雪球的方式,先后在成都轻工大厦商场、成都光华村等处设点布局,共销售中国体育彩票340万元,占当年上半年1-5月全省销售中国体育彩票额的60%以上。中央及省、市、区新闻单位连续4 次系列报道了中国体育彩票在成都隆重上市的盛况。重点宣传青羊区体委同商场联合组织规模销售体育彩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经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的作法在全省体育彩票销售工作会上得到推广,被评为四川省销售体育彩票先进单位,受到四川省体委和四川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的首肯。

四、以场地开发为突破口,以开发促发展, 改造现有的场馆,增加体育设施和使用功能,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

根据城区体委地处市中区,地理条件优越这一优势,我们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开拓性、创造性地工作。1993年初新班子刚上任,在政府没划拨基建投资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不要,对场地建设制定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滚动发展、全面推进”的战略部署,面向社会筹集资金,率先破墙开店,预收三年建房集资费200 多万元,当年建成4500平方米,共计150间的临街体育业务及营业用房。 仅此一项每年可回收资金70万元,三年收回建房成本。紧接着我们又自筹资金120万元, 在国家级浣花风景区改造了水上体育度假村和成都浣花棋院,每年可回收资金20多万元。青羊区体委棋牌大楼、青羊区轮滑馆和成都最大的体育宾馆也于近年相继建成并先后投入营运。游泳场工程改造完毕后增设了夜场对外开放。以上场馆投入运转,年收入达到200 万元。实践证明,体育产业化已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它为学校体育和业余训练提供了物质基础,为场地的进一步改造积累了资金,有力地推动了我区体育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五、设立职工体育基金,积极推进体育协会向实体化过渡,建立全民健身活动的激励机制,开辟“体育园林风景线”

区体委同区总工会、教委、农委、工委等部门一道,结合区情,积极探索全民健身活动的新路子。改变过去由政府出资包办体育的作法为协会自己筹资办,体委引导。青羊区职工体育协会、青羊区地区体协等体育组织的会员单位占了区级机关及街、乡一半以上的部门和单位,会员们定期交纳会费,轮流出资承办比赛,年底召开总结表彰会,设立全民健身奖励基金,对成绩显著和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精神及物质奖励,以鼓励更多的职工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开拓全民健身新路子。

青羊区系风景名胜密集区,我们注意发挥这一优势和特色,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重点组织气功协会、武术协会、老年体协等群众性体育组织。这些体育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靠自收自支,体委扶助。他们利用晨练先后在市体育中心、区体育场、人民公园、杜甫草堂、文化公园、百花潭公园、文殊院、市文化宫等青羊区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建立活动站,因地制宜的指导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气功、武术、健身舞、广播操、跑步等健身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体育健身风景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加强体育市场的培育和管理,拓展体育产业发展渠道

1995年以来,我区在培育、管理体育市场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率先在成都区、县级体委中经编委批准新设了体育市场管理科,做到了人员、机构、经费三落实。二是对全区体育市场及体育场地设施进行了全面普查,为管理体育市场打下了基础。三是认真组织干部学习《体育法》、《行政处罚法》、《四川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等与体育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由体委主任带队,组织体委领导及科室领导积极参加省、市体委举办的“体育行政执法”培训班,不断增强干部的法制意识,提高法规、政策水平,以适应体育市场管理工作的需要。四是制定出了我区体育市场管理的系列办事制度和办事方法,使体育市场管理逐步走向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法制化轨道。五是积极培育体育市场、大力扶持体育单项协会及体委内部场馆开展经营游泳、足球、网球、乒乓球、轮滑、气功、武术、体育舞蹈等体育项目,并积极倡导单位、集体、个人及社会各界创办开拓体育市场。例如近年来由我区创办的青羊区贝森休闲运动广场,占地200亩,先后投资7000万元, 建成了集游泳馆、高尔夫球场、网球场、乒乓房、台球室、壁球房、棋牌室、拳击台等体育项目为一体的综合体育设施。每天来此活动健身的群众络绎不绝,成了工薪阶层的乐园和名人雅士的活动场所,满足了不同层次人士对体育消费的需求,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七、开拓体育竞赛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体育事业

竞赛是开展体育活动的杠杆,是启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效手段,又是筹措资金的有效渠道。近年来,我区草坪足球场接待了参加十五届世界杯预选赛的伊位克、也门、中国等队来场训练,并为全国足球甲A 联赛各队提供了训练场地,承办了“97全国女子足球联赛、全国青年足球锦标赛、全国足球乙级联赛、全国首届轮滑培训班”等比赛。举办了全民健身《万贯杯》球迷过把瘾射门擂台赛,全国全民健身广播体操选拔赛等一系列活动。除积极承办国家及省、市交办的竞赛活动外,区体委还主动会同教委、总工会、农委、妇联、老干局、区级机关各部门和街、乡及各单项体育协会,加强对全区职工运动会、农民运动会、伤残人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中、小学运动会及各单项体育竞赛活动的指导协调,形成了一套依托社会、组织新颖、形式活泼、各具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网络和竞技比赛方式。在广泛发动群众参加健身活动中,我们特别注意从领导干部抓起,由区委、区政府主办,区委组织部和体委具体承办的每年一届局级领导干部运动会,规定区四大班子领导和担任实职的局级领导必须参加。因病、因公缺席者向组织部请假,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考核,提倡全民健身活动领导的表率作用,倡导“头头抓,抓头头”。以此为契机,促进各单位健身活动的开展,使健身活动像滚雪球式的越滚越大,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使我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了40%。1996年被定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全民健身试点区,1997年10月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承办全国、省、市运动竞赛活动,除获得政府拨款之外,我们还采取出售赛名、杯名以及广告等方式筹集资金,例如1997年4 月在我区体育场举办的“97五粮春杯全国女子足球联赛”,通过转让杯名、广告牌、场地出租、售票等就筹集资金20万元。对于区内各单位的运动竞赛,一般采用参赛单位自己出资的方式进行。

八、体育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省、市体委的精心指导下,青羊区全民健身活动“八五”期间成绩显著。区体育场共接待来场锻炼群众300万人次,举办、承办全国及省、市、区各级竞赛活动500多次,成立单项体育协会和俱乐部13个,区属61所中小学全部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面达100%,达标率多年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区属学校四季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体育工作参加市上评比连年荣获一等奖,业余体校1994和1995年度参加“四川省县级训练工作综合考核评比”,分获全省总分一、二名,连续6 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体育优胜区县”称号,被省上评为“四川省县级体育工作优胜单位”;1993、1995和1997年度参加成都市区(市)县体育工作综合评比荣获第一名,在成都市20个区(市)县体育系统中,1996年首家被成都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1997年度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取得了群众体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九、几点认识与体会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面向市场经济的今天,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是发展体育事业的“三维坐标”,三者是互为依存,互为联系的,缺一不可。体育产业正在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生长点和支撑点。以产业化为方向发展体育,就必须改变旧体制下体育经费几乎全部依靠国家投入和拨款,体育系统内部“造血”机能太差的现象,走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体育产业的道路。这是因为,我国目前正处在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商品经济尚不发达,各级财政能够提供给体委发展体育事业的经费不多,作为区、县一级体委,在面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定要有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要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要敢办新事、敢办大事、敢办难事。实践证明,发展地方体育事业,必须要有物质基础作后盾,基层体委没有钱,什么事也办不成。因此,在面临国家机关机构调整,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是具有产业性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我们只有加大体育改革力度,加快体育产业化发展步伐,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探索体育产业化的新路,才能积累资金为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全民健身计划作出新贡献,使我们的体育工作能适应新形势,更上新台阶。

标签:;  ;  ;  

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_全民健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