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溪水汶华侨中学 543204
摘 要:通过导入诱趣、表演添趣、提问激趣等方法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掌握知识。
关键词:语文 趣味性 课堂教学
一、导入诱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当特别注意艺术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专家也说,兴趣是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态会促进学生积极寻求认识、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可见课堂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学生就会把学习当作是一种精神享受,更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我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是这样导入的:有这样一个人,写文章,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写诗,清新豪健,独具风格;写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还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还是个吃货,做的肉叫“东坡肉”,烧的鱼叫“东坡鱼”,沏的茶叫“东坡茶”,酿的酒叫“东坡酒”,吃的点心叫“东坡饼”。但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却命运多舛。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最后贬至黄州。一贬再贬,越贬越偏僻,越贬荒凉。后来好不容易起复了,官至礼部尚书,又贬到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就病死常州了。这个人就是——苏轼。在中秋佳节,万家团圆,可被贬的东坡却孤身离家千万里,看着别人举杯畅饮,他心里会怎样想呢?……这样的导入不但让学生了解了苏轼,也让学生对东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为学生理解东坡乐观豁达情怀垫下基础。
当然,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怎样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式。只要我们的导入能像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就是理想的导入,成功的导入。
二、表演添趣
学生对有趣的事情总是怀有强烈的好奇心,而模仿和表演是人的天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加入故事表演会大大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因为我们要依据课文内容特点,有些还要根据内容,重新设想或推想、想象某些情形,运用语言、动作、音乐、装饰等手段来模拟、表演,艺术地再现课文内容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而,这样由情境激活学生的情趣和思维,进而促其积极参与认识活动,肯定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大大提高。
我在上《核舟记》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舟头和舟尾的内容,选出五个代表来扮演书中“五个角色”,让他们根据课文以及自己的角色准备好相应的道具,然后上讲台来各自摆好姿态,再要求台下的同学到书中去寻找台上表演者各种姿态的根据,同时还要找出不合课文内容的表演来。这样,课堂顿时活跃了起来,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纷纷举起了手。同学们边提,表演者边改,课文的知识就在这提提改改中不知不觉地印入了学生的脑海中。
像《皇帝新装》《陈太丘与友期》《孙权劝学》《赫尔墨斯与雕像者》等故事、情境类文章,我们都可以让学生编写成话剧来进行表演重现。这样,既可以活跃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作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真可谓是一举数得。又何乐而不为?
三、提问激趣
课堂的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成功的提问就没有教学的艺术。“一石激起千层浪”,精彩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生机勃勃,又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知识,让教学事半功倍。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注意设计好问题和利用好问题。“要避免那种“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之类没有思考价值的“徒劳的提问”,克服“碎问”不断的毛病。提问要精粹实在。
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父子对话就挺有艺术的。父亲为什么要说“晚饭做好了”这句话?这句话为什么是用句号?能换成感叹号吗?“我下不去!”“我会摔死的!”这两句话为什么要用感叹号?“我看见了。”为什么用句号而不用感叹号?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就可以让学生切身处地地去思考、体会、感受,明白父亲的平静就如山一样稳健,让“我”心理由恐惧到平复。这就是标点的效果、魅力。《背影》除了问那四次流泪、四次背影感受父子情外,我们还可以问:父亲穿的是什么?我的呢?布棉袍、布马褂与貂皮大衣的比较,不也是能体现父爱?学生在这里就肯定有话说了。提问得好,它就能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之火,带着学生深入课文,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每一句的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课堂气氛就活了,效率质量也就提高了。
我们还可以辩论增趣。开展课堂辩论,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浓烈了,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就会掀起教学小高潮。
还可以朗读添趣。语文教学离不开读的训练。朗读的魅力是很奇妙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声音来传达……
当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大胆创新,合理运用是我们上好课的关键。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艺术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美化学生心灵。在不断提倡改革、创新的浪潮下,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研究新教法、新课型,让语文教学“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
论文作者:邓荣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3
标签:学生论文; 东坡论文; 课堂论文; 趣味性论文; 还可以论文; 课文论文; 感叹号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