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江西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广西 南宁 530047)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乡村的建设问题也逐渐的引起了重视。我国很多的省份都开始对于本土美丽乡村的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摸索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所起到的作用也并不明显,因此这就需要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规划好与设计好,保证乡村建设进程能够顺利完成。而近些年来我国不断的加大对于城镇化建设的投入,美丽乡村的建设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针对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中给予了分析,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给予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有效的引导美丽乡村的建设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发展
1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1.1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
由于美丽乡村的概念近些年来才刚刚提出,所以各级政府对于美丽乡村的认识也是有所不同。政府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不一样或者认识不够深入,那么就会是的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也会有所不同。如果各级政府在建设的过程中各个部门不能统一建设思想和规划,那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难以共同发力,甚至会造成建设秩序混乱,规划不整齐,造成乡村资源的浪费,建设的效果很差。有很多的政府基层组织在管理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美丽乡村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改善乡村环境”,这样的认识不仅仅是低层次市场上的认识,更是在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错误观念。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就是为了能够在城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使得乡村的建设能够跟得上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让我国的整体都能够共同的发展。特别是要将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设等同为同一高度,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
1.2参与部门众多,组织协调难度大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由于整个项目的管理部门不够统一,特别是建设过程中许多的建设项目都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那么这样就会造成在建设的过程中组织协调难度较大。也正是由于政府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的政策指导,使得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建设的秩序非常的混乱,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和责任无法真正的分开和透明化,这对于整个乡村的建设进程都有一定的影响。而部分的乡村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乡村在近些年来不断的进行摸索和发展,总结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规划和设计方案,那么由于我国乡村大多数的情况都相差不多,那么在全国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则可以对一些经验较为成熟的村落进行学习和借鉴。
1.3重建设轻规划,缺乏规划标准
很多的乡村在建设的过程中对于乡村在未来的发展较为忽视,所以对于美丽乡村的总体规划和长期的行动计划也没有进行专门的详细制定,着重就是为了完成上面所交代下来的任务,搞搞农村环境。那么建设出来的美丽乡村就会因为同质化建设较为严重,也没有结合当地特有的特色、地域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等乡村特点,虽然在短期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但是在经受三五年之后问题频发。这也就是因为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基层的部门仅仅是重视建设而缺少了相应的规划,对于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落实的很到位,却没有在发展的方向考虑。这就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吸取相关的经验,美丽乡村的建设一定要能够做到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样才能够保证乡村的建设能够跟得上城镇化的发展,不会在未来的发展潮流中逐渐的被淘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中国美丽乡村发展对策
2.1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使生态观念深入人心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是建设的主体力量,加强和培养农民科技文化知识和素质水平变得尤为重要。首先,国家要加强对农民生态意识的培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建立培训班,使农民学习生态文化知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想认知,形成科学环保的绿色生活理念。其次,国家要增加宣传教育。通过印发手册、板报、自媒体等多种途径,让农民进行线上线下自主学习,了解绿色生活方式,加强榜样学习作用,用具体的事例更好地理解生态生活方式。最后,增强农民的责任意识。改变农民生活习惯,用具体的村规民约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最终使得生态观念深入人心,合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美丽乡村。
2.2合理使用农业财政资金,提高生态治理效果
改善和提高农业资金利用率,是治理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农业财政资金要多关注“软件”方面的建设。各地政府应积极按照我国财政部、原农业部发布的《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推进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农业财政资金对软硬件设施建设的作用。应加强软件设施包括公共服务、文化环境等的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生态治理方案,提高生态治理能力和水平。此外,应按照美丽乡村指南的规定,合理进行村庄建设和规划,因地制宜地切实做好资金使用规划,解决好资金使用不平衡问题。建立事前规划、事中调整、事后监督机制,平衡农业财政资金分配,加大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生态治理效果。
2.3加强土壤资源合理利用,改善生态农业质量水平
土地要素是发展农业的关键,土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应加强对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对其保护力度,改善农业生产的质量水平。首先,应改变农户单一增产方式,减少化肥施用量。从源头入手,加强对土壤、选种、除虫、增产及后期加工等一系列问题的处理,改变农业生产物质条件,运用多种方式降低化肥施用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其次,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应注重运用合理的耕作方法,不仅要对土地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土壤自然恢复地力,而且要增加现代技术的应用,用物理和科学的方法改善土壤质量与发展环境,加强土壤抵抗风险的能力,进而提高农业产业质量,改善农业质量水平。此外,还应发展原生态种养殖方法,促进有机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质量,满足更高消费群体的需要。
2.4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促进生态和谐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确保基层民主政治健康发展。培育和建立良好的乡村管理体系,是发挥村集体引领作用、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和谐发展的关键。应逐步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村集体基层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并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生态发展理念的认识理解,因地制宜出台政策,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此同时,村集体应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对政策的了解度,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充分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村集体应拓宽农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渠道,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民主管理的建设中,广泛收集农民意愿,从而减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阻力,逐步走向生态和谐发展之路。
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通过实现从人主导自然、人对自然的控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转变,不仅可以确保政府坚持稳中求胜的工作基调,牢固树立绿色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还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目标,切实保障农民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相信会有更多的特色产业和创新活力被注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从而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刚,张晓姗.中国高速增长的“半城市化”调节模式:布瓦耶和阿瑞吉的比较与补充[D].曲阜师范大学,2017.
[2]郭小忠.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7
论文作者:梁维赞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乡村论文; 美丽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生态论文; 农民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 土壤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6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