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导入中的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小学论文,英语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背景知识简介
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出现的问题不少: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系统过程中不重视导入环节设计,要么随意地和学生闲聊几句,要么就是程式化的师生问答,然后就开始切入正题;有的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课堂导入的功能和意义所在,但却不善于设计导入环节,无法达成课堂导入情感交流、复习检查、话题引入等功能;有的教师干脆就省略课堂导入环节,代之以“Today,we are going to learn...”简单一句话后就开始词句等的教学。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名教师从一堂课的开始就善于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在整堂课中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享受英语学习。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明确课堂导入的功能和意义,掌握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技能的基本方法,并能够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努力探索和实践课堂导入的艺术,以提升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二、基本概念的解读
(一)课堂导入的内涵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1]。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作用,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语言学习兴趣和动机。趣味横生的课堂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并优化语言学习效果。
(二)课堂导入技能的价值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进入新课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建立知识间联系的类教学行为[2]。课堂导入技能是小学英语教师必须重视的一项专业教学技能,提升课堂导入的效果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实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国内英语语言学习者缺乏自然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遗忘现象、营造浓厚语言学习氛围,通过课堂导入环节有规律的复习和巩固,能够帮助学生不断重复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最终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导入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弥补教学过程中的疏漏地方,还可以帮助学生纠正比较普遍的语言错误,为顺利展开新的教学内容作好更扎实的准备。
(三)课堂导入的功能
只要教师设计精妙导语、精心组织活动,一堂紧张而有趣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就能顺利地拉开序幕。一个完整有效的课堂导入需要同时起到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1.集中注意
导入的首要任务是尽量抑制与教学无关的活动与情绪状态,组织学生迅速做好学习准备,并使之得到相对持久的保持。
2.引起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是求知的起点。导入的目的即运用各种方法把这种内部积极性调动起来。
3.激发思维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导入活动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有关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4.明确目的
在导入过程中,只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把他们的内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组织指引
课堂导入的目的不仅在于营造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激活必要的相关知识与做好能力准备,更重要的是将学生指引向特定的学习内容,使他们学有目的、思有方向。
三、小学英语课堂导入中的常见问题
[问题1]周而复始的经典
在新旧教学理念的冲击下,相当一部分新老教师一旦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之后,他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出现很多教学流程的重复。
如:有的教师在开课环节总是要从“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开始教学活动。又如:导入教学环节放之四海皆有用的经典值日询问和报告:“Who is on duty? Who is not here?”又如:经典的、简单的、不带多少感情色彩的、干巴巴的问候:“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Are you happy? What do you like? What's your hobby? Who is you best friend?”
我们可以想象,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坚持一些简单的做法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有所创新,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了。
[问题2]拒绝“预设”后的“生成”
有的教师在追求教学过程的表面浮华和时髦中,一些基本课堂调控能力却在不知不觉中被简单的多媒体操作代替了,从而出现了拒绝课堂动态生成的现象。预先制作好的课件可以作为激发学习兴趣、辅助呈现课堂文本内容、过程及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但不能成为限制教师和学生交际对话内容的绊脚石。
[问题3]课堂导入的起点在哪里?
按照教学惯例,小学每节课的预备铃到上课铃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但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段时间是属于学生的自主时间。学生们通常会利用这小段时间准备好学习用品,同时还会不时向教室门口张望看老师是否来了。有的教师嫌课堂四十分钟不够用,会提前到教室,急于和学生就教学内容作一些交际准备活动,或者在黑板上预先板书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何时开始课堂导入才是合适的且是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所需要的,这是每位教师都需要好好考量的一个问题。学生会执著地认为四十分钟之外的时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不希望教师在下课铃响之后再继续进行教学活动,同样也不希望教师在上课铃响之前就热心地开始教学导入活动。
[问题4]课堂导入的目标缺失
上课伊始,学生会有着各种各样的情绪状态,更多的学生会自然表现出对新课教学内容一定的好奇和期待。他们会想:今天老师将讲哪些内容呢?我们今天以怎样的形式上课呢?如果课堂教学刚开始,教师就特别关注学生的这些内心活动和期待的话,就能较容易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
漫无目的的课堂导入是无效的。有的教师在导入环节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语言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不相匹配,或者导入内容远远超出学生的现有水平,致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了焦虑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情绪。有的教师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严重脱节,有的教师为了导入而导入,这都不利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问题5]课堂导入的时间不合适
有的教师在引入新话题时,花费的时间太长,一堂课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已经过去了,教师却还在和学生谈论一些边缘话题。其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教师导入语言啰唆、重复占用了不少时间,有的则是因为教师担心旧知激活和复习不到位,于是强调过多。
课堂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通常来说3至5分钟为宜。若导入用时过多,将会影响整堂课的实施进程,最终影响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课堂导入语的设计要简洁精练,尽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导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问题6]生搬硬套模仿名师
通过网络和书籍,教师们能够很容易地接触到大量的优秀课堂教学视频和文字资源,于是不少教师拿来就用,生搬硬套名师的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但是刻意模仿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堂导入需要教师具体分析所教班级的特点而定,如喜好安静学习的班级和偏好活跃气氛的班级在导入设计上应该有所不同。即便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是要求经常变换,否则学生对于课堂导入就失去了新鲜感。
[问题7]课堂导入形式过于复杂或单一
有些教师在设计导入活动时,几乎每节课都以一些经典游戏来导入,虽然游戏可以较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千篇一律的游戏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有的教师图省事,便安排学生轮流做值日报告,时间3分钟,主题不限,并且完全由学生自行准备,教师也不给以任何帮助,甚至在学生完成值日报告后,也没有太多具体的反馈和评价,报告完了,就开始教授新内容。
这种形式过于单一的导入设计,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教师只是在敷衍他们,或者缺乏教学设计的创新意识,从而导致学生认为语言学习不太重要,语言学习的兴趣将渐渐淡化。
四、课堂导入技能的应用策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和策略有很多,本文仅介绍旧知导入、游戏导入、歌谣导入、多媒体辅助导入、全身反应法导入和自由交谈导入。
1.旧知导入——温故知新,自然衔接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同化顺应的过程,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如果没有旧知作基础,学生新知学习就无从谈起。通过组织学生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知识背景和相关生活经验,为新知学习做好有效的知识准备。
“以旧引新,推陈出新”往往容易使人误认为简单罗列与新知学习相关的旧知。其实不然,因为认知结构中有无可利用的旧知是问题的一方面,旧知是否已进入准备接受新知的状态是问题的另一方面。按照奥苏泊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决定作用,并称其为起固定作用的观念[3]。语言学习过程中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并激活合适的能起固定作用的原有观念,只有这样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才能发生。
[案例1]On the farm导入设计
(选自《牛津小学英语》6 A Unit 5)
T:What day do you like best?
S:I like ...best.
T: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
S:...
T:What day do I like best? Can you guess?
T:I like Sundays best.Last Sunday I was very happy.
T:Why? Do you want to know?
T:OK,you may ask me like "What did you do on last Sunday?"
...
[案例分析]
在每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且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或提问来激活学生已学知识的回忆,可以较好地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因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教授“What did you do on…?”这一句型和单词last。教师首先询问学生最喜欢一周中的哪一天,然后引领学生猜测老师最喜欢哪一天及其原因,如此安排既可以让学生激活和复习已学知识,又能引发学生对新的语言主题和表达方式的好奇心。学生对一般现在时句型较为熟悉,掌握程度较巩固了,教师借助已学句型“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过渡到“What did you do on…?”这一新句型,学生就不会觉得太突然。温故知新,以原有知识为基础进行导入,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和比较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同化新知识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这将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和焦虑程度,有利于语言学习者比较发现和归纳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2.游戏导入——游戏竞赛,趣味无穷
游戏经常出现在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在儿童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游戏活动均能使他们在身体、智力以及社交技能各方面得到发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新课,同时师生还能共同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融洽师生间情感交流。游戏的设计和开展要紧扣教学内容,游戏规则简洁易于操作,可以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开动脑筋,自己思考一些问题。
[案例2]Time导入设计
(选自《牛津小学英语》3 B Unit 4)
T:Hello,boys and girls.First,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T:I have a good friend.It has a round face,but it has no eyes.It has two hands.It has no legs but it can walk.It has no mouth,but it can say:Get up,get up.It's time to get up.Guess.What is it?
S:A clock.
T:You are so clever.Yes,it's a clock.
T:Now,let's look at the blackboard.There is a clock.What's the time? Do you know?
...
[案例分析]
教师上课伊始就充满激情地宣布:“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学生一听是玩游戏,课堂气氛也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教师通过猜谜游戏引出教具钟clock,然后随手拨好时针和分针的刻度,就由时钟顺理成章地导入新授句型“What's the time?”的教学了。
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个体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后直接产生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本案例中的游戏方式促使学生的注意力资源高度集中,对于教师的语言输入能够有效感知和记忆,在随后的复习和巩固新句型的活动中,学生能够有效地输出新学知识,学生体会到了语言学习的成就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歌谣导入——歌谣导入,轻松活泼
歌谣导入法,顾名思义是指在新课呈现之前组织学生演唱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歌谣,引导学生进入愉快的心境。英语歌谣有它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节奏、和谐的旋律,能够活跃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在音乐声波的刺激下,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在学唱和表演歌谣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记忆特别牢固持久。
[案例3]What can you see?
(选自《牛津小学英语》2 B Unit 3)
T:Who can say a rhyme "A star"?
T:Daddy,Daddy,can you see? Can you see? Who knows the Chinese meaning?
S:...
T:Now,I have a box.What's in it? Do you know? Let me take out one thing.(课前准备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一些实物)
T:What can you see?
...
[案例分析]
教师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唱一唱英文歌谣能使他们尽快从课间的嬉戏打闹中集中注意力。切合语言教学主题以及教学氛围的英语歌谣,不仅能使学生得到视听感官通道的享受,语音地道、旋律优美的歌谣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提升语音风貌作有效的语言范本输入,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
歌谣中含有很多朗朗上口的语言组块(Chunk),作为整体语言学习者的儿童很容易识记这些语言组块。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句型“What can you see?”因学生已经学过歌谣“A star”,该歌谣的内容涉及can you see这一短语,因此不少学生还记得并能大概说出它的意思,学生根据教师再次呈现的歌谣及时复习巩固了有关语言知识点,然后尝试再现所学语言知识,这一认知关联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梳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4.多媒体辅助导入——多样媒体,视觉享受
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已不局限于教师的讲解、板书了,多媒体辅助导入已成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一个重要方法。多媒体辅助导入利用自身立体感强、信息量大等特点,将人和事物简单化、生动化、形象化,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案例4]Travel话题导入设计
《全国小学英语第三届课堂教学优秀案例》中,上海的屠彩英老师所执教的内容是“Travel”。她是这样创设对话情境的:
T:Let's start our journey in China.Visit China.OK?
S:OK.
(然后教师播放有关京剧的脸谱、人物剧照和经典曲调,随着京剧旋律的出现还有北京天安门、故宫、颐和园、长城等图片)
T:Which city?
S:Beijing.
T:Who will go to Beijing with me?
...
[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没完没了地读读、写写、拼拼,他们的学习兴趣将遭受挫折并产生厌学情绪。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能够使相对笼统呆板的书本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一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思维将在各种媒体学习材料中得到启迪和锻炼。该案例中的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了不是一般人张口就能演唱的京剧曲目,既有地道的风味又让学生为自己的国粹骄傲了一回。
5.全身反应法导入——言语行动,协调发展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是一种通过语言与行动的协调来教授语言的方法[4]。阿歇尔教授认为教师应该尽量创设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听英语,而不是急于让学生开口表达。此方法强调对于语言的理解要先于开口表达,这和《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先输入,后输出”的教学理念是相辅相成的。
[案例5]How tall are you?导入设计
(选自《PEP小学英语》六下Unit 1)
Warm up
Listen and do the actions.Touch your head/nose/...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
新课呈现
呈现猴子图片,初步接触知识。
教师承接上一环节继续发出指令时,加入“Touch your tail.”当学生觉得茫然时,老师趁机出示课件(一只猴子)“Look,We have no tails,but the monkey has.Look at the monkey,How long is the tail?”在课件上呈现数据38cm,学生回答:“Its tail is 38cm long.”根据教材内容教师提问:“How tall is the monkey?”学生:“It's 40cm tall.”
[案例分析]
全身反应法重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左、右脑在语言学习过程的协调发展,最终有利于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发展。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第一个回合和第一次信息反馈,教师通过课堂导入起到了首次进行课堂调控注意和认知方向的作用。利用全身反应法的基本原理,和学生在课堂上开始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是一种极好的方法[5]。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全身反应法也是非常有效地吸引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6.自由交谈导入——情境交际,贴近生活
情境是有效使用语言和话语是否恰当的重要根据,将学生置身于精心创设的语言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有效地感悟和理解语言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和对话内容,如购物、打电话、问路等,这些话题和场景接近学生生活实际且篇幅短小,有利于学生学习之后知识的迁移并综合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在教学设计中,师生可以通过语言交际活动和任务,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知、理解新语言材料的意义、用法、功能,理解具体情境中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和所传递的信息。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两人小组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也可分组汇报,或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内容不限,可限定时间为3~5分钟,话题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新闻消息,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青奥会、名城会、梅花节、上网等。
[案例6]Let's go by taxi导入设计
(选自《牛津小学英语》4 B Unit 6)
T:This is the first time for me to come to Nanjing.After class where shall I go?
S:Let's go to the hospital.
T:Is that a nice place?
S:Let's go to the supermarket / park?
T:How do we go there?
S:Shall we go there by bus/motorcycle?
T:(板书):Let's go ...How do we go there? Shall we go ...by...?
(明确学习目标,集中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旧知并引领他们的思维活动方向)
[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特级教师沈峰在讲授以上话题时,围绕教学话题以自由交谈的方式自然直接呈现新知识,直奔教学主题。在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两三个来回的Free talks后,顺势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顺利地进入了新授主题内容。该案例由Free talk向新授内容呈现的过渡十分自然,其手法之简约、高明也恰好印证了“愚蠢的人常常把简单的事情变成复杂的事情去做,而聪明的人却常常把复杂的事情化作简单的事情去做”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