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问题导学 初中数学 设计问题 提出问题 探究问题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加之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依赖于“满堂灌”的形式,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从而在真正接触数学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质量。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要善用问题导学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要重视对问题的设计、提出、探究,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主动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数学的本质。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设计问题,重视问题针对性
问题导学法的重点是“问题”,问题是否具有价值直接决定了导学效果的高低。所以,在利用问题导学法展开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提前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要确保其既能满足教学目标的需求,又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如此才能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才能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为此,教师务必要重视教学前的准备阶段,精心设计问题,力求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例如:在《因式分解》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将问题导学法有效应用其中,促使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学习,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问题的设计。因此,在教学之前,我结合教学内容和基本学情进行了问题设计,如:用所理解的因式分解的概念是什么?因式分解有哪几种方法?等,这些问题都与教学目标相关,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对于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学生若能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与解决,对于学生掌握该课重点知识,完成教学目标都将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务必要重视课前的问题设计环节,从而为课上教学奠定基础。
二、提出问题,关注问题提出时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意识到问题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提出才能发挥出其效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教师在设计每一个问题时都要考虑问题应该在什么时机提出来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探究。提出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导学,所以教学的进程、学生的情况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因素,只有明确问题的提出时机,才能发挥出问题的最大作用。
例如:在《变量与函数》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该课涉及到的内容较难理解,所以在设计问题之时,我对其提出的时机也进行了初步的明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提出“一辆汽车如果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如何用t来表示s?”这一问题,从而利用这一具体的情境带学生领悟了函数概念的意义,了解到了常量与变量的函数,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后,为了进一步带学生探索变量关系,我提出了一个实验性问题,及:在一根弹簧秤上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你能从中获取哪些知识?之后,我要求大家在动手实验中解决问题,从而使问题在恰当的时机发挥出了最大的作用。
三、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探究问题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与融合,教师可以将学生集中到一起,或采用小组探究的形式给予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共同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探究习惯,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分式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我在上课后先将学生进行了分组,之后向各个小组分发了一张问题纸,问题纸上涉及到了诸多探究性问题。在大家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之后,我要求大家先展开自主探究,再将自己无法独立解决或不确定的问题进行标记,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对问题展开集体探究,而最先解决这些问题的小组将获得一份奖品。在这些问题中,既有对具体题意中等量关系的分析,也包含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列分式方程并解答的任务。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集体探究,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该课重难点,更感受到了合作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当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了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要重视对问题导学法的研究与实践,从而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吸收与内化。
参考文献:
[1]李文英.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OL].学周刊,2020(03):83.
[2]张艳芳.利用问题导学,组织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44.
论文作者:李嘉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法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数学论文; 时机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