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洱源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 云南洱源 671200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从水的自然状态来看,人类是无法对其进行高效率使用的,因此在水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水利工程来提升其使用价值。水利工程不仅能够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还能够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流的调节,具有拦洪蓄水的功能。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来看,水利工程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在运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使水利工程的社会功能与环境保护功能最大化,本文结合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基本现状,浅要探究了水利工程建设进程中的环境影响因素,并提供相应的保护和改进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要素
引言
伴随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对基础设施也有了更
高的标准和要求,我国水利事业借此经济大发展的有利形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与日俱增,发展神速,既为人民带来了方便。又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水力发电缓解了电力工程由的矛盾,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用电结构的优化升级。而随着我国水利基础设施的大范围扩张,水利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愈发突出,影响重大。而环境污染问题则是相关影响因素中最为严重的,在大量媒体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暴光之后,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之时必须有效地把握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不断的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 环境影响重点要素分析
水利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促进电力、
农业等行业的发展,不断地满足人们对于水的利用与需求。但是人类的改造活动,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鱼类大量死亡、河道冲刷、水土流失等,直接影响了人的居住环境。下面将对水利工程中的环境因素进行梳理。
1.1水体要素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大多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相关调查研究数据也表明,水利设施建设之后虽然会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但是也会使周边的水位、水流的速度、水量的大小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在水利工程河道检修施工过程中,就会使河道的含沙量产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会对水质和水温产生影响。
1.2 生物要素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周边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周围的生物也会产生变化。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水利工程建设之后会对水温、水质、含沙量等产生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就会对生物的产卵条件、生存环境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生物大量的死亡。与此同时,研究人员注意到水利设施建设之后不仅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陆地生物以及两栖动物产生影响。例如,两栖动物与陆地生物大多会在随便进行休息、觅食、甚至是繁殖,但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就会导致大量生物的死亡。
1.3 土壤要素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的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调节水资源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所以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必然会引导农业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直接改变周围的地质条件和土壤结构,但是改变是朝着良性方向还是恶性方向都需要放到具体的环境中进行考证。积极的方面来看,水利设施能够调节地表径流量和土壤的含水量,从而农业的发展,防止自然灾害发生后对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水土流失也是水利工程建设负面影响之一,并且随着水位的不断上升可能会造成土地沼泽化等问题。
2 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双面性的影响,即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又严重影响到环境。因此,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全方位考量水利建设的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并且针对不同的环境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2.1科学合理的规划
水利工程建设因规模大,影响面大,在建设过程中必然
会影响到自然环境,使施工地带原有的地况和地貌发生改变。将不同程度的破坏施工地带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与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就必须根据科学的规划对原有的环境工作进行有效评估,在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对工程设施进行有效的设计,充分的尊重自然的规律,将人与自然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首要条件。
2.2进一步评估环境影响要素
水资源是人类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现代社会人已经不能离开水利设施。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就必须要充分的考量环境因素,只有如此,才能够将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真正的建设出不违背自然规律,并且能够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水利工程设施。所以在水利设施建设前必须不断加强环境影响评估,其中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了土壤状态、生物多样性、水文条件等,有效的数据能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性信息,将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3健全并完善配套补偿机制
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是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和建设之后,必然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为了不断的降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必须要根据相关的情况设置出一套适用的环境补偿机制。通过一定环境补偿机制的建立对于环境破坏的责任体进行明确,从而的工程项目建设之后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进行修复,有效地控制开发商的建设破坏行为。
3 实例分析
如下表所示为云南某水库修建后的气温变化数据,水库建成后最高值下降而最低值升高,水库的年平均气温有所增加,并且延长了水库的无霜期。
水库蓄水之后,其下垫面的性质与形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垫面的糙率下降且风区的长度开始延长,水库的谷底可蔽视角逐渐缩小而且河谷的槽宽深比开始增加等等。水库地面大气层中风速的一系列变化受到了上述相关因素的影响。并且上述影响因素因水库所处位置与风向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效果也各不相同。该水库的库区范围内,整体降雨量也稍有增加。主要原因在于修建过程中形成了较大面积的水库水域,水库受阳光辐射影响,水面的蒸发量不断增加而导致。通过实例可知,水库的建设过程将产生众多的影响因素,为使水库建设对环境影响程度进一步下降,应采取科学的规划方式,对原有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在水库设计前期应结合当地原有地形地貌基本状况,科学设计水库的工程设施,在设计中应时刻尊循自然发展规律,使修建好的水库实现人与自然完美的融合。
4 结束语
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发展项目,既可切实提升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也可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条件。水利工程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应充分重视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降低水利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在项目工程建设中,应准确把控水利工程建设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合理规划,不断降低工程项目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时召军.气候变化环境下皖中地区水文要素动态规律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16(7):119-123.
[2]罗杰.重庆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对耕地的影响及保护策略研究[J].水利经济,2015,4:33-36+44.
[3]马蒂丽.区域土地利用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以湖北地区为例[D].武汉大学,2016.
论文作者:杨梅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水利论文; 环境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库论文; 自然环境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会对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