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淑杰 许晓杰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
心内科疾病的护理与医院其他科室的护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例如其要求专业性强、护理难度高、病情控制难度较大、病情恶化剧烈等特点。所以心内科护理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潜在风险[1],但是如何有效的避免这些潜在的风险成为了当代心内科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下面笔者将对本院收治的 130 例患者资料进行详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 130 例心内科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心绞痛患者 60 例(男性 36 例,女性 24 例,年龄 38 ~ 60 岁),36 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 20 例,女性 16例,年龄 36 ~ 61 岁),34 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性 12 例,女性 22 例,年龄 40 ~ 67 岁)。
1.2 研究方法
对患者入院前和出院后的一些病程、身体情况、身体指标、生活习惯等数据采取专业指导下的问卷调查来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对患者在院内治疗期间的病症表现、病理、治疗手段、护理方法等对护理档案进行数据统计工作。最后根据所得数据分析出护理中的潜在风险,探寻解决之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
2、结果
笔者将统计资料总结后发现,心内科患者发生的风险事件总共为 44 例,其中患者自身因素导致风险事件的为 18 例,占 13.8%;由于设备和医疗药品使用不当的有 2 例,占 1.5%;由于护理或者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水平问题导致的风险病例有22例,占16.9%;医院在某些程度上监管不到位的有2例,占1.5%。
3、分析和讨论
根据笔者的研究结果分析可得,在心内科护理中潜在风险发生的因素无非如下几种: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医院监管因素。
3.1护理人员因素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类新型、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药品层出不穷,这就对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接受新设备新药品能力、技能要求等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年轻护士由于经验不足造成的仪器使用不熟练、年长护士由于对新事物接受较慢造成的对新型设备使用不熟练等等都是护理人员中存在的现状。另外,近年来在护理学中病患心理护理的关注程度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往往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仅仅注重病情护理,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护理,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潜在风险。
3.2病患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的因素在心内科护理潜在风险诱发上也占比较重要的因素。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心内科疾病(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等)都会造成猝死,临床上通常采用溶栓治疗、PTCA 治疗等等,这些方法通常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在治疗后,一些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例如饮食、大小便等都不能独立完成,所以这些也是潜在风险的诱因之一。
3.3医院监管因素
心内科患者通常年龄较大,所以发病后自理能力丧失的情况普遍存在,医院此时就要提供良好的环境,避免地面湿滑、缺床少座、扶手缺失等现象。另外,医院应该建立自检自查制度,对护理人员、医疗人员、医院管理人员等进行制度检查,通过制度限定的手段来提升护理质量,避免潜在风险。
笔者针对这三类造成心内科潜在风险较大的因素提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应对手段。如加强培训手段,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仪器操作水平,同时也可增加潜在风险介绍类的培训,帮助医护人员有效识别潜在风险。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医院监管制度、医疗制度、护理制度等制度的建立,来规范人员作为,达到提升医护服务质量的目的。加强文书管理,将原始、真实的病情和护理情况进行记录,严谨随意涂改或填写不认真。加强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和恢复效果。另外,笔者建议医院应当增加护理过程中的交流和沟通,交流过程中通过通俗语言介绍、患者基本情况或病情询问、家属共同护理要点等一些知识的讲述和交流,能够有效的起到提升护理效果和治疗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娄金 . 心内科护理风险及预防 [J].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4, (4):58-59.
[2] 王卓 潘明双 . 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J]. 航空航
天医学杂志 ,2014, (25):253-254.
论文作者:段淑杰,许晓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0
标签:风险论文; 患者论文; 因素论文; 心内科论文; 医院论文; 笔者论文; 病情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