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国中职学龄人口变动及教育应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龄论文,变动论文,中职论文,人口论文,时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77-(2015)06~0023~04 一、“十三五”时期中职教育学龄人口变动预测 人口预测是指以人口现状为基础,以参数条件来获得未来人口数据的技术或方法。关于人口预测,已有很多预测模型和方法。PADIS-INT是最新的国际人口预测软件,是在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的基础上,在联合国人口司的支持下,利用中国近三十年人口发展的实践经验共同开发的较新的人口预测软件。它引入了迭代算法、非线性预测模型和多区域动态平衡预测等技术,以联合国人口预测结果为参照,主要结果误差率小于1%。 本研究将高中教育阶段学龄人口的年龄界定为15~17岁人口,采用PADIS-INT对学龄人口进行预测,时间上,学龄人口预测的区间段为2014~2020年。通过参数设定,得出全国2014~2020年高、中、低方案人口预测结果,我们选取中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 依照中方案预测结果,2014~2020年,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学龄儿童数呈现下降态势(见图1)。其中,2014~2015年下降幅度较大,由2014年的4431万人减少到2015年4312.24万人;然后,下降幅度有所减缓,在2019年学龄人口数降到最低点,有4216.24万人。随后,在2020年,学龄人口数又略有增长,共4235.40万人,但仍比2014年减少了195.6万人。 图1 我国2014~2020年高中学龄人口变动预测情况 二、学龄人口变动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一)学龄人口变动对中职教育规模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第一类为中等专业学校,以招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三年或四年。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培养目标已扩大到各类技能型人才。第二类为技工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是中、初级技术工人。第三类为职业高级中学,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2~4年,培养目标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第四类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最早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学制为2~3年。本研究中因为学龄人口对应的主要为普通学历教育,所以中等职业教育中只研究全日制中职学校,不包括成人中职。 1.中职教育在校生数 (1)高中教育阶段在校生数 2010年,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5%。2011年,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4.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2012年,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2013年,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2015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我们假设2013~201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年均增长0.5%,2015~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年均增长0.6%,以此推算高中阶段在校生数(见表1)。 2014~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在校生数变化呈“U”型,到2015年降到最低,达到3751.65万人,比2014减少了81.17万人。但2015年后,高中阶段在校生数出现反弹,并逐年增加,到2020年增加至3811.86万人(见图2)。 (2)中职教育在校生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因此,我们假设2015~2020年,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在校生各占50%。但就中职教育发展现状而言,到2015年有可能中职教育所占比例达不到整个高中阶段的50%。所以,假设到2020年能够达到50%,则中职教育所占比例由2013年的41%逐渐增加到2020年的50%,年平均增加1.3%,由此推算2014~2020年中职教育在校生数如表2所示。 2010~2013年间,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数逐年上涨,而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却逐年下降,且中职招生数也明显下降。 2010~2013年期间,普职比大致在6∶4左右。如果按普职比仍为6∶4的情况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数预测如表3所示: 从预测结果看,不同的普职比,直接决定“十三五”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如果普职比在2020年,逐渐变为5∶5,则2015~2020年,我国中职教育在校生数呈上升趋势,到2020年达到最高值1905.93万人。如果普职比继续保持在6∶4,则中职在校生数在2015年降到最低,但在“十三五”时期有所回升,到2020年增加至1524.74万人,但仍比2014年减少了8.4万人。 2.中职教育专任教师数 2010~2013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逐年增加,到2013年突然减少1万人。但生师比由2010年的25.57下降到2014年的21.05。[2]专任教师的需求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在校生人数,专任教师需求量与在校生人数成正比;二是生师比。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基本的办学规模,师生比达到1∶20。依据中职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到2020年的50%后的中职在校生数,推算2014~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如下(见表4): 由表4可见,我国中职专任教师预测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十三五”时期,专任教师数需不断增加,到2020年,专任教师数要比2014年增加14.24万人。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为提高中职的教学质量,专任教师数量仍严重不足。因此,2020年前,中职专任教师队伍必须进行扩大。 (二)学龄人口变动对中职教育结构的影响 教育适龄人口是总人口的重要构成部分,未来人口总量及其年龄构成直接决定了教育未来10年的规模及结构的变化。[3]人口的变化直接影响学校布局调整,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等变动都将导致学校数量和分布的变化,特别是生育率下降及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学龄人口的减少往往使学校布局调整成为必然选择。[4]人口变动对教育结构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教育纵向结构上,即影响教育体系中各级教育之间的构成关系,同时也会影响教育的横向结构。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现有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向下为接受初等教育的学生提供成才之路,向上为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提供合格生源。虽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教育部在《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意见》中也提出“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入学率,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高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要求”,但实际上,在高中阶段教育中普高与中职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预测结果看,“十三五”时期,面对高中阶段学龄人口逐年减少的压力,更加需要调整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我国对中职教育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保证普职比的平衡,要根据人口的减少情况及时调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对普通高中招生数量进行宏观控制,通过政策引导和免费措施,将招生计划及时调整转移到中等职业学校,争取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更多的生源,避免出现普职比的严重失衡。 (三)学龄人口变动对中职教育布局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以县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各地改建了大量的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布局结构,高峰时期,甚至出现一个县多达十多所职业学校。为了解决职业学校多、规模不经济的问题,199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着力进行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试图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进行调整,但是遍地开花式的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由于当时我国还处在入学人口的高峰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相对较大,分散职业教育布局带来的问题并没有凸显出来。但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一方面高中阶段受教育人口不断减少;而另一方面整个高中阶段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的刚性应该越来越强,这既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我们当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整体受教育年限所必需的。这样,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的减少也将是必然的,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1∶1的招生比例也很难实现。这些因素都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从本质上来讲,中等职业教育的布局方式就是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当前“遍地开花”和“农村职校偏多”的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直接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对分散。且在职业教育资源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学校数量越多则每个学校占有的教育资源就越少。根据2010~2013年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招生数及在校生数都在不断下降。同时,就2013年来看,三类学校校均招生人数分别约为759人、430人、463人,校均规模分别约为2159人、1252人、1341人,不管是招生人数还是学校规模都不断减少。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本来就少,再加上配置的分散性,直接导致了其在办学条件、实验实训场地、师资质量方面凸显出难以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应改变中职学校布局分散的现状,统筹规划各类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采用合并、联办、共建、划转、撤销等方式,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中一批规模小、条件差、布局不合理或专业结构雷同、培养方向相似、地理位置相近的学校进行适当的重组与整合。此外,因为我国各省、市、县、镇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人口多少更是有各自的实际情况,所以各地中职教育布局调整不能“一刀切”,而要充分调动各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地制宜做好当地中等职业教育布局调整的工作,积极寻求适合当地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配置半径,努力破解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困难问题,走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特色调整之路。 三、“十三五”时期中职教育发展应对学龄人口变动的措施 “十三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将进入黄金发展期。从我国现有人口结构和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本形成之间的关系,也可看出职业教育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新增劳动力人口的年龄结构、地区分布和知识结构都很不合理,劳动者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技能,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偏低,特别是技术工人短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适应我国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 (一)进一步加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 “十三五”时期,中职专任教师数量将出现严重短缺,亟须补足教师数量。同时,加强在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严格规范的资格标准将有效地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的科学制定是资格认定的关键。[5]因此,应明确“双师型”教师标准,实施“双师型”教师准入机制。 2.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定期再认证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所以,要废止教师资格终身制,根据教师学历、任教学科特点、任教时间、教师继续学习等方面的情况,明确教师资格有效期,以激励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使资格制度成为规范和引导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最有效工具。 3.构建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从国家层面确立职教教师职后培训标准,制定《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法》,从法律角度规定各级各类职教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义务、责任,统领各地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从新教师开始工作起,列出各专业的方向及各种层次的发展规划。此外,要逐步完善继续教育考核登记制度,将教师资格升级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继续教育证书相互挂钩,将规范化的培训证书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实现证书与教师职称晋升的良性互动。 4.完善职称评定制度 首先,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构建能够反映职业教育特点、适应师资队伍建设基本要求的职称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实现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内涵的转变,把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标准要求作为职称评聘的核心内容加以细化,这就要相应完善“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明确制定“双师”资格标准的具体要求。 其次,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纳入职称评定的范畴,改变在职称评定中主要注重学历、工作年限、论文发表、公开课等的现状,可以将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专业上的小创造、小发明、小改进,获得的技能等级证书,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或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以及获奖情况,已经达到的“双师型”的级别等,作为专业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职称晋升中的被动局面。 (二)合理调整中职教育布局结构 由于未来教育人口规模与结构的转变,高中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适龄人口规模都在不断下降,但是普及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首先面临招生挑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扩张将转化为次要矛盾,提高质量将成为中职发展中的重点和主要矛盾。 “十三五”时期,各地中等职业教育应以地市为单位,按照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及特色优势产业和公共服务需求,整合各类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合理调整中职学校布局、优化结构、集约办学,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规模适当的职业教育网络。同时,各地要继续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制定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加快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优质特色校建设等,不断增强职教吸引力。 (三)完善中高职、普职衔接的现代教育体系 当前,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职责与使命。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6]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带有明显的终结性色彩,主要定位于让学生学得一技之长上,毕业后直接就业,学生继续升学的机会非常少,这样更加重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困难。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不断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体系,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有深造的机会,并使其职业技术教育有连续性。此外,还应完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沟通渠道,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后分流进入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不仅可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还可以进入普通大学本科学习。我国部分地方高等院校中的部分专业应及时转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能顺利进入大学。这样,一方面缓解了随着高等教育学龄人口的不断减少,导致的部分地方高校的招生困难,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需要。“十三五”期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年龄的人口变化及其教育对策_普通高中论文
“十三五”期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年龄的人口变化及其教育对策_普通高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