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流动跟踪审计的三个要点_资金流向论文

资本流动跟踪审计的三个要点_资金流向论文

资金流向跟踪审计的三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向论文,要点论文,资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金流向跟踪审计是按照资金流转过程实施审计,通过对资金从源头拨付、经分配流转最终到用款单位的轨迹进行跟踪检查,发现资金异常流动线索,进而认定审计事项合法合规性的审计方法。在审计实践应用中,对资金流向进行跟踪审计应注意以下要点。

      要点一:熟识资金流向背后的各类渠道

      资金流如同水流,顺渠道而动。而资金流的渠道就是金融领域的资金清算体系,这是一个国家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日常居民支付现金、购物刷卡、向亲戚朋友汇款,企事业单位资金汇划、签发支票等行为,资金通过清算系统实现流转。一个结构严密、功能齐全的清算系统为大众提供了安全、便捷、经济的资金流转渠道,也为审计人员跟踪资金流向提供了路径。

      目前国内资金清算系统主要由以下四个系统构成:

      一是现代化支付系统。该系统由中国人民银行开发建设,由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两个业务应用系统组成,即我们常说的大小额支付系统。目前境内跨银行间的异地、同城人民币资金支付清算业务主要由该系统处理。大额实时支付系统通常用于单笔资金5万元以上,逐笔、全额、实时清算;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用于单笔资金5万元以下,批量、轧差净额清算。

      二是商业银行行内系统。这类系统由各家银行自行开发建设,用于自身综合业务处理并进行不同程度的数据集中。目前,境内银行内部客户彼此间的异地、同城资金支付清算处理主要由该系统处理完成。

      三是同城票据交换系统。该系统由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支机构组织,在同一城市或区域内定时定点集中交换、清分处理跨行纸质票据,如支票、本票、跨行银行汇票以及跨行代收、代付等,其运行的主要机构是各地的票据交换所。200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发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实现了支票在全国范围的互通使用,全国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大同城、一个票据交换区域,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持任何一家银行的支票均可在全国通用,不存在原来同城或异地的区别。

      四是银行卡支付系统。该系统由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开发运营,专门处理银行卡跨行资金汇划业务,是国内零售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审计人员调查POS机套现业务,通常要到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分支机构调取相关客户刷卡交易明细和POS机商户数据。

      资金实际交易时,资金使用者利用现金支付工具、票据和银行卡以及网络、移动电子支付等多样化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实现了资金在清算系统中的流动,由此形成了审计人员在资金流向跟踪分析时使用的跨行收发报数据、银行系统内数据、同城票据交换数据和网银数据等。

      要点二:树立资金流向跟踪的大数据意识

      资金流向跟踪审计主要基于对资金清算系统内的海量交易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在实践应用中应时而变,适应大数据思维模式及数据处理模式的变化。

      一是组织模式一体化。审计署金融审计司2008年开始尝试搭建金融审计数据分析平台,针对商业银行数据集中的管理模式,采取以商业银行总行审计为龙头,开展“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审计组织模式,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在资金流向跟踪审计中,可以借鉴此种组织模式,将计算机人才与各专业领域的审计人才有效结合,对财政、社保、投资、信贷等各类资金流向进行研判,跟踪大额资金流向,实现资金流与业务流的有效核对,最终核实问题资金的实质。

      二是数据分析多维化。在资金流向跟踪审计中,还要结合资金审批发放文档、使用资金机构报表、往来邮件、会议音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和关于用款机构网页及社会舆情等半结构化数据进行多维化分析。从原来局限的银行数据扩展到预期相关的各类外部数据,从简单跟踪一笔资金的来源去向扩展到跨领域多元异构大数据,数据类型存在从结构化扩展到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的趋势。简单地说,审计人员在大数据环境下跟踪资金流向,除了紧跟资金流向本身,还要掌握资金设立、审批、发放、用途、目标、效益等一系列资料数据。

      三是资金使用者的信息立体化。传统资金流向跟踪一般只需要紧跟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在大数据环境下,更需要对资金流转过程中重要资金使用者的资产负债、经营管理、风险信誉等信息进行立体化分析。如获得财政补助资金的企业,审计人员在跟踪银行资金流向的同时,还要通过获取工商数据、税务数据、征信数据、电力数据,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状况,评估企业获得财政补助资金的合规性与合理性。近年来,审计署逐步建立起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搭建了财政、工商、税务、社保、海关等各类专业审计数据库,为立体化研判资金使用者的信息提供了数据支持。

      四是避免“资金流向跟踪陷阱”。资金流向跟踪审计要沿着资金流一层一层地核查,以发现异常资金流向的线索,但有时会因为资金流链条长、层级多,审计人员持续跟踪后,面临资金金额逐渐变小变散、对应业务背景已难以判断的窘境,即所谓的“资金流向跟踪陷阱”。当上述窘境出现时应及时调整思路,进行必要的延伸,调查资金背后的交易背景,将资金与业务、财务等证据关联起来,这有助于审计人员透过资金流动的表象发现背后的问题实质,以提高审计效率。

      要点三:识别资金流向跟踪的终点——现金存取业务

      资金流向跟踪审计主要基于资金在清算系统中流转时留下的痕迹数据,但如果追查到资金被存取现金后,就脱离了资金清算系统,那么审计人员通常会认为资金“追到头了”或者“断线了”。然而在审计实践中,一些表面看起来是大额存取现金的业务,考虑到实际大量现金交易的不便性和风险性以及商业银行挽留客户存款的因素,可能实质上还是转账业务,即“现金不离柜”操作,需要审计人员通过以下方法进一步判断:

      一是调阅原始凭证。审计人员在银行调取关注的大额现金交易凭证时,应注意翻阅该笔关注凭证前后几笔交易凭证,查看是否存在金额相同、经办人相同的逆向业务凭证。如查询一笔提取现金业务的实际资金去向,可关注该笔业务凭证后是否存在一笔相同金额、相同经办人的存入现金业务,如果是,即可由此基本判断上述两笔一出一进的现金业务,实际是“现金不离柜”的转账业务。

      二是查询交易代码。通常审计人员调阅的账户交易明细中会有交易代码字段,有的商业银行还会有现转标志字段,这些字段都可较为准确地判断每笔资金交易是转账还是现金业务。如某商业银行交易代码字段中“4210”表示银行卡转入,“4211”表示银行卡转出,“4212”表示银行卡存现,“4213”表示银行卡取现;某商业银行现转标志字段中“0”表示现金业务,“1”表示转账业务。

      三是识别业务用章。虽然商业银行在逐步减少业务印章的类别,但一些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别还是可以通过纸质凭证的印章种类,准确判断资金交易是转账还是现金业务。如某商业银行在2012年前,所有转账业务都加盖长方形印章表示资金转讫,加盖菱形印章表示现金业务。

      四是查看现金尾箱。现金尾箱不是实际的箱子,而是商业银行网点为每一个柜员下设的虚拟库。如某商业银行网点柜员甲的柜员号是0001,0001柜员号下“挂”的现金尾箱是8888,柜员甲从网点金库中领取了10万元现金,放入个人的金库中,同时记账,那么系统中0001号柜员号下的8888尾箱就记了现金10万元。审计人员通过查看交易当天柜员现金尾箱记账情况,可以判断当天是否有大额现金离柜。

      五是调取监控录像。调取银行网点监控录像,可以判断当天是否真实发生大额现金存取业务。

标签:;  ;  ;  ;  ;  ;  ;  

资本流动跟踪审计的三个要点_资金流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