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市政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论文_吴舜华

刍议市政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论文_吴舜华

身份证号码:44160219890216XXXX

摘要:在软土地基施工工作中,企业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合理使用先进路桥工程技术进行处理,全面提升软土地基的施工强度与稳定性,利用合理的方式增强整体地基的施工效果,为其后续施工建设夯实基础。

关键词: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强夯

前言

市政路桥工程施工深刻关系到国家利益和百姓的安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路桥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当前路桥施工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软土地基的出现频率较高,严重影响了路桥工程施工质量。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能够提升路桥施工质量,需要相关人员应用科学技术来优化对软土地基的处理。

1路桥工程软土地基的特点

对于软土地基而言,主要就是结合具体的软土地基勘查数据信息,了解其中的含水量与空隙比值,科学开展各方面的施工工作,全面提升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保证可以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具体特点为:

1.1抗剪强度小的特征

对于软土地基而言,其抗剪强度因素、排水固结因素等存在直接联系,通常在排水的条件之下,软土地基的相关抗剪强度以及具体的固结程度之间呈现出正比的关系,如若固结强度有所提升,那么抗剪强度就会增加,如若固结强度有所降低,那么抗剪强度就会减小。

1.2压缩性强的特征

对于软土地基而言,受到含水量因素以及液限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压缩性的问题,这就导致软土地基在承载很高荷载之后,出现严重的变形问题.

1.3渗透性的相关特征

由于软土地基结构的相关缝隙很多,含水量也很高,因此,缝隙比在1~2之间,很少会超过4。通常情况下,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在60%左右,这就使得其抗剪强度降低,不能保证压缩性符合要求。

1.4稳定性较差的特征

一般情况下,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软土地基会出现自然沉降的现象,在工程交付并且使用以后,受到车辆荷载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沉降现象,导致发生严重的软土地基结构施工问题。与此同时,在软土地基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如若不能合理的采用先进处理技术方式,将会导致软土结构的处理强度降低,甚至会为路桥工程的后期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2市政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地基处理方式不恰当

软土地基在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普遍使用,但从实际施工情况来看,软土地基的强度较低,且压缩性较强,但是因软土的形成年代、时间、矿物成分、形成原因、含水量因素影响,软土地基的处理会遇到较多的难点问题,在无形中加大了施工人员的施工难度。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延长整个工程的施工资金,而且还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留下安全隐患。

2.2地基处理技术和设备落后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将更多的技术形式开始应用到软土地基处理之后,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成效。但是从实际施工情况来看,我国软土地基的处理和实际工程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最终导致整个工程遭受到破坏。

2.3地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

从路桥工程软基施工的实际情况看,一些监理部门在工作中缺乏责任,施工人员在软基施工中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一系列施工隐患没有及时发现,施工质量没得到保障。

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3.1表层处理技术

第一,砂砾垫层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砂砾垫层技术适合应用到含水量较大且土层比较稀薄的软土地基,在混凝土施工中,在软土地基上铺设厚度在0.5~1.2m的砂砾垫层,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来充分发挥浅层排水作用,实现对软土的固结处理。同时,机械化处理作业在地下排水层中的应用需要充分考虑机械自重、碾压、地基强度等因素。

第二,表层排水施工技术。地表排水施工技术适用于含水量大、土壤质量高的软土地基。地面排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路面积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基的含水率。

第三,渗入添加剂技术。渗透性填土技术适用于以黏性土为表层的软土地基。水泥、水化石灰、生石灰等材料作为混凝土施工中的基本助剂,通过一系列的现场搅拌,渗透到凹形黏性土中,以提高整个软土地基的强度和抗压性能。

第四,垫敷材料施工技术。从整个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来看,软土内部往往具备较多的空隙,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土层不均匀的现象,伴随而来的是桥面和道路不平整的现象,甚至还会出现移位的现象。

3.2加固处理技术

第一,粉喷桩技术。粉喷桩技术是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形式,通过在稳定性较差的地区应用这项技术形式能够将固化剂应用特殊的压力来将其压入到地基中,软土地基固结是在固化剂与水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实现的。在市政路桥施工中常用水泥来作为施工材料,在施工之前对当地地质条件等进行细致的勘探,做好原地高程数据和土工试验信息的全方位记录,按照记录的数据信息来进行粉喷桩位图的实际。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增强整个工程的流动性,还可以在其中添加一定的石膏或者硫酸钠等原材料,从而有效提升整个工程的整体固化效果。

第二,排水技术。软土地基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高含水量的特点。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软土地基的排水处理。在具体排水操作中,将压力排水和砂垫层一起施工,从而确保路桥工程施工排除含量较高的水分,促进软图纸加固与沉降的发展,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三,压实加载处理技术。在软土地基在被施加一个巨大外荷载的基础上,需要对土体进行必要的人为性加工压缩,从而减少周围土地不规范对整个工程施工的不利影响。第四,化学方式加固处理。①电化学加固方式。从实际施工操作情况来看,电化学加固方式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在解决软土地基施工操作方面的问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电化学加固中的应用,需要在软土地基上铺设适量的电极杆。电源接通后,直流电流通过土层,当水遇到电流时,将被迫排除软土层,土壤中的水降低后,土壤硬度相应增加。②硅化加固法。硅化加固法主要是在混凝土施工中多孔金属灌注管的作用下,用硅酸溶液将硅酸钠和氯化钙注入相应的土层中。从实际施工操作来看,采用这种加固方法可获得的加固半径和充填时间、土壤渗透系数、溶液黏度和充填压力等与加固效果密切相关,且在具体施工操作的时候可以选择单孔灌注施工操作的方式进行。

3.3涵洞处理技术

涵洞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填筑施工环节,在具体施工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在桥台的前后位置上分别予以一定数量的填土和砂砾,从而增强涵洞处理成效。在具体施工操作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涵洞加速固结,减少路桥工程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在桥头两侧的80~100m范围内进行超载预压作业,有效地提高了整个路桥工程的地基承载力,降低了桥台和路基的沉降值。在涵洞、通道施工中,可适当扩大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强度,方便施工人员施工作业。

3.4强夯处理技术

强夯处理技术主要是指重物体在软土地基上的应用,使重物体从高空落下,并在软土地基上增加一定的重力。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强夯施工技术的应用原理主要是利用物体自然下落的基本重力情况来对软土地基的表面产生一定的压力。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在软土表面在受到重物下落重力影响的时候,其所承受的压力也会不断增多,这个时候土壤的空隙会变小,伴随而来的是土壤的承受压力也会增强。强夯技术可以在低成本的条件下提高软土地基的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施工中。

4结语

在软土地基实际处理工作中,应重视市政路桥施工技术的合理使用,根据地基的特点与规律等,正确使用路桥施工技术,提升软土的稳定性与强度,为后续工程的施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建军.探究市政路桥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14):274-275.

[2]杨恩明.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技术要点解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5):363.

论文作者:吴舜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刍议市政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论文_吴舜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