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管理的创新_知识经济论文

论企业管理的创新_知识经济论文

试论企业管理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管理创新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1999)03-0080-0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搞好三改一加强,以改革为动力,加强企业改组、改造和企业内部管理,大力提高企业的素质和效益”。又说,加强科学管理是企业固本治标的大计。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同志也反复强调这个问题。到底如何看待当今的企业管理,如何理解管理中的创新呢?

横观我国目前搞得比较出色的企业,它们之所以能使改革发展顺利推进,或在困境中崛起、或在绝处中逢生,几乎无一不是靠管理(包括决策)的变革、创新所取得的。它们的经验表明,企业改革、改组、改造这三者和加强管理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必须相互适应。制度要改革、结构要改组、技术要改造,管理也必然要变革创新。

一、管理创新:经营观念创新的深刻启迪

我们仔细考察国内外企业经营观念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制度创新:给人力资本所有者剩余索取权

长时期以来,企业都被认为是国家的。改革以来,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又被认为是股东的。因为工业经济时代,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所以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在企业中占据统治地位,出资人的利益高于其他要素所有者的利益;企业经营决策的最终决定权也掌握在国家股东的手中。即使在两权分离的大公司中,股东也是通过对经营者的任免来实现其作为企业所有者的意志的。但是现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地位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物质资本的地位相对下降,人力资本的地位相对上升,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是仅仅属于股东,而是归属于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

理论界对这种变化早已作出了反映。新制度学派从契约的角度来解释企业本质就是一例。新制度学派认为:企业是各种要素的所有者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利益是所有参与签约的各方的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股东的利益。如今,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西方的企业制度正在进行相应的改革。

我国正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在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时代的发展正在修正“股东至上”的原则。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必须防止将保护所有者权益的原则绝对化、片面化。在企业制度建设方面要体现人力资本的地位,给予人力资本所有者一部分剩余索取权。在企业的经营中,要充分注重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的保护。

2.经营目标创新:多元目标协调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多元目标协调的企业经营目标观念创新,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众所周知,美国曾经最为推崇“利润最大化”,盈利能力曾经是评价美国企业好坏成败的唯一标准。可是美国今天评价企业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例如, 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美国“FOR-TUNE”杂志最近评选世界优秀的企业时,采用的是这样九项指标:创新精神;总体管理质量;长期投资价值;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吸引和保留有才华人员的能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财务的合理性程度;巧妙地使用公司财产的效率以及公司做全球业务的效率。从这九项带有导向性的指标中我们看到:企业对员工、对社会、对用户的责任等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占了相当份量。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什么会导致企业经营目标重新定位?一是前面所述的企业本质观念的革命,要求企业经营目标再定位;二是企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地位的提高,促使企业必须重视这些非股东主体的利益;三是企业与社会的关联更为广泛和深入,社会的网络化程度大大提高,企业正在成为这个网络中重要的联结点和中转站,因此,企业经营的社会性越来越突出,从而要求企业高度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全面修正自己的经营目标。

3.竞争观念创新:竞争与合作能够相统一

当代市场竞争的结构变化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就是原来是竞争对手的企业之间纷纷掀起了合作的浪潮。最典型的是跨国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如电子产品领域中美国的IBN与日本东芝公司的联盟、 汽车行业中美国的福特与日本丰田和马自达公司的联盟、电气设备制造领域美国的通用电器与欧洲西门子的联盟等。这些相互结成联盟的公司之间以前都是竞争对手,而今天却在一定的领域不同程度上成了相互依赖的朋友。这种现象可称之为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相统一现象。因为这些竞争对手之间的联盟并没有取代竞争,进入联盟的公司仍然还是各自独立的公司,还有独立的利益。为了保证自我利益的实现,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但是竞争又没有妨碍相互之间的合作。当今世界出现的这种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现象不是个别企业的经营战术,而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所具有的竞争观念创新的表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竞争对手之间有必要结成联盟,相互合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体系越来越复杂,已经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所有的领域里保持领先的地位,一个公司就更不用说了,知识和经济共享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基本要求。二是市场上寡头竞争的格局已形成,势均力敌的大企业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极有可能使中小企业渔翁得利,寡头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可以维持各自的市场份额,而且还可以维持较高的进入壁垒,防止中小企业蚕食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同时,拥有不同优势的大公司之间的合作,还有利于合作者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在这种形势下,竞争对手都不能再仅从敌对的角度来思考自己同竞争对手的关系,而是要多方思考。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出现了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的复杂统一体现象。

我国近几年来一个突出的现象是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特别是以价格为主的竞争几乎在所有市场上展开,竞争的战火愈燃愈烈,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却鲜有产生。可见我国企业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仍然还是单一的、简单化的。这种关系格局很不利于我国企业的成长和创新,特别是不利于我国企业迎接与来自世界跨国公司的竞争对手合作。建立复合化、多样化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于今天的国内企业是十分重要的。按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统一体的新观念来调整竞争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宏观上还有助于减少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竞争企业之间关系的复合化、多样化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公司的要求,而且也是中小企业同样应具有的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公司应当进行竞争观念创新,与竞争对手有竞争、有合作,中小企业更应树立这样的观念,将自己纳入新型的高层竞争与合作的网络之中,否则,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更加困难。

经营观念在实践中的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是一种深刻的启迪,又是一个强力推动。理念、观念的创新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

二、管理创新:国际企业管理新趋势的促进

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首先必须了解世界。企业管理亦然,必须了解国际上企业管理的新趋势。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上不断出现新的管理经验、管理学说和管理理论。这些经验、学说和理论,从大的趋势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讯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正改变着企业管理很多传统做法与思路

信息网络的覆盖日益扩大,现在已形成了全球范围的网络。人们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同时获取在这网络内的任何信息。这一变化大大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场革命,其规模与影响之深远超过19世纪的那场工业革命。现在资金、技术、设备等都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动和转让。市场的国际化造成了竞争的国际化。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首先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客观环境。90年代的企业,它的生存能力将取决于它的应变能力,取决于它是否跟得上这种外界大环境变化的规模与变化的速度。这一变化也正开始对企业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2.使顾客满意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进入90年代,由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竞争的加剧,使现在的顾客已不同于90年代以前的顾客。顾客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因而商品日益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市场的主导权也由厂商转到了顾客手中。企业只有当它的产品和服务得到社会承认,得到顾客承认,它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因此千方百计使顾客对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满意,成为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瑞典沃尔沃(VOLVO )汽车公司的经验是:寻找一个新的顾客,要比保住一个老顾客难五倍;而把一个失去的顾客重新找回来,则更要困难十倍。因此企业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使顾客感到满意,以便把他留住。

顾客所关心的不是企业内部如何动作,机构如何设置,资金如何流转。顾客关心的是企业的产品是否适合他的口味,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购买之后有没有后顾之忧等等。因此功夫要下在满足顾客的要求上,想顾客之所想,而且要想得比顾客更周全、更细致。

3.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性被重新认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资金、技术、专利、先进设备已能在全球范围内流转,需要这些物质资源的企业或国家,可以在全球市场上采购和转让。唯一不能转让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员尤其是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业务素质。有人认为,掌握新技术业务的人才,将成为21世纪的胜利者。

过去,对企业来说,紧缺资源是资金,有了资金才能建厂房,购设备,买原材料,企业才能运转。而人才则是为了用来运作这些物质资源的。但进入90年代,资金的筹集已可扩大到世界范围,因此紧缺资源已不再是资金,而人才则已成为90年代及今后真正的紧缺资源。现在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正被重新提到突出地位。开发人力资源正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国策与企业的首要战略。

现在知识已成为经济实力的基础。正如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新著《巨大变迁时代的管理》中所说:“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成为竞争力的关键”。创造知识的能力,把信息转变为知识的能力,让知识创造出更多的附加价值,以及使知识得以不断更新的补充,这些都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要求,也成为管理创新的着力点。

4.在不断变化中求不变

在这个全球化世界上,竞争的国际化要求企业只有着眼全球,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争取主动。而加强教育,提倡开拓创新则是取得主动的关键。改变职工的思想观念,跟上客观环境变革的规模与速度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立足点。企业如果满足于已有成就,因而安于现状,求稳怕变,不思进取,就很快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但是这种随着时代潮流的变革而变革,并不意味着否定企业原有的某些核心优势。好些老企业能历经百年不衰,关键在于其基本核心观念代代相传,只有随环境变化而不断完善和发扬,而决不是丢弃。经时间考验证明行之有效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为反映该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能扎根于职工的思想深处,作为引导职工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

研究表明,一些成功企业所以能在竞争风浪中搏击前进,历久不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能有意识地在变幻无常的市场环境中,牢牢把握和培育企业的优良传统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去面对挑战,催人奋进。

三、改革开放: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进展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一部分处于先进层的企业中,管理创新活动比较活跃,取得的成果也较突出。从1990年开始至1998年每两年举行一届的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审定结果来看,各地区、部门先后推荐参加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审定的企业达300多个, 被审定通过为国家管理创新成果的共184项。 这些成果大都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检验,效果较显著。虽然它们并不是我国管理创新的全部内容,但基本代表我国当前企业管理的先进水平,并且已经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它反映了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面对管理上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经过艰苦的探索,创造性地作出了回答。

归纳和提炼上述184项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可以看出,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新的经营理念

有些企业的经营者在走向市场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经营观念、管理思想,如着眼世界的振兴民族经济的机遇感和使命感(如安阳玻壳);力争“领先一步”的开拓经营观念(如上海二纺机);“市场斜坡”观念,即企业在市场上犹如一球体在斜坡上滑动,不上即下,必须创造制动力的思想(海尔集团);市场无末日,产品有末日、企业有危机的“末日”管理观念(无锡小天鹅);以人为本、以德为魂、购物风险为零、保证顾客满意的文明经商观念(北京贵友、大连天百)等。

2.市场导向的战略管理

一些大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中,为谋求夺取较高的市场份额,正在探索如何使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外部环境(市场)以及企业条件这三者保持动态平衡,构造不断适应市场的系统应变管理(如嘉陵集团等);有的构造了以创名牌为目标、带动练内功、不断开拓市场的战略管理(如广西玉柴、兰州石化、四川文君酒厂等);有的在战略和技术上,选准市场空档,采取高起点、短平快方式,利用时间差优势,超前占领市场(如天津汽车等)。

3.紧密联结市场的企业经营机制及其管理

有的创建了“模拟市场、成本否决”,即以成本为主线把企业机制与市场机制联结在一起,进而带动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如邯钢等);有的以保证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构造用户逆导机制,形成从用户到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全过程,“下道工序为上道工序的用户”的用户监督责任链(如金杯汽车等)。

4.适应集约增长方式的管理

有些企业正在探索建立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特征的管理,如以降低成本为核心,进一步探索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整个管理从粗放走向集约,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如邯钢等);有的是走技术进步与管理优化同步发展之路,以科学的决策与管理促进技术进步,以先进的技术带动管理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使管理与技术做到:内容适应,水平相当,时间同步(如上海汽车齿轮、兖州兴隆庄煤矿等)。

5.企业组织结构战略调整

这方面的一些管理难点开始突破。如在兼并企业如何实行有效管理问题上,有的兼并主体企业,从保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出发,把被兼并企业纳入企业整体战略之中,经过周密分析与系统设计,确定在一定期限内,以战略目标为统帅,充分运用主体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被兼并企业实行“观念更新”、“技术输入”、“组织接轨”、“机制联结”和“文化渗透”等方面的延伸式管理,从而保证兼并后形成1+1〉2的整体优势(如上海凤凰自行车等)。

6.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专业管理

在管理创新中,有些企业结合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对质量、资金等各项专业管理既大刀阔斧又精雕细琢地进行了改进创新,突出地表现在:一是质量管理,在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等通用性基础性先进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创造了更贴近实际的控制方法,如适合炼油等流程式生产的质量因素控制法(如燕山石化等);二是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多目标联锁联控管理也在发展。如有的企业运用“多级功能互补,多元业务复合”等先进方法构造了安全、生产、效益的有效联控管理以及质量、安全、成本、价格、交货期等多目标的全优控制(如兖州矿务局、上海三菱、常州宝马等)。

7.以人才开发为中心的人事劳动和分配管理

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的转换和“三项制度”改革的深化,这方面的管理无论在机制上、功能上、方式方法上,都有所发展和改进。有的企业结合高科技产业特点,形成了人才培训与生产、科研一体化的高速高效管理体系(如安阳玻壳);有的以超国家质量标准同世界强手争高低为目标,建立了高素质、超常规的人才培养方式(如温州轴承);有的对岗位技能工资进行了强化与完善,把工资细化为岗位、技能、效益、辅助工资等进行动态考核(如嘉陵)。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融注于现代企业管理

这方面的创新活动近年来逐渐活跃,并结合行业特点而不断发展。有的创建了“以人为本,以德为魂”,实现“购物零风险”、保证顾客满意、体现现代文明的商场管理,不仅有效地抵制了“假冒伪劣”,而且树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如北京贵友、大连天百等);有的按照“四有”的要求,创建了以“四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文化)为核心的人本管理体系,创造性地把“四职”内容加以细化,科学地进行职能分配,落实到各层次、各个岗位上,实行教育(思想)与规范(行为)两手并用,从而把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从战略目标的制订到实施、考核形成有效责任保证体系(如柳州铁路局)。

管理不断创新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当前,企业发展呼唤着企业管理的创新,并推动管理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发展也将更依赖于管理创新。

收稿日期:1999-01-16

标签:;  ;  ;  ;  ;  ;  

论企业管理的创新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