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公路桥梁作为中国积极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是科学技术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产业的支持。为了建设高质量,高性能,安全可靠的道路和桥梁设施,必须重视路桥施工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和改善道路和桥梁施工技术。地基是所有类型建筑的基础,也是建筑最重要的支撑。一旦地基遇到麻烦,它将对建筑物本身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软土地基作为公路和桥梁施工中最常见的基础,对道路和桥梁施工技术有很高的要求。
关键词:路桥施工;技术;软土地基
引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其次是越来越多的道路和桥梁工程。市政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不仅使人们的出行更方便,而且推动了城市各项经济指标的提高。然而,近年来,随着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向偏远地区的扩展,在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中也遇到了一些岩土工程施工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道路和桥梁施工引起的主要问题是软土地基的施工。
1 软土地基的认知
1.1 概念
地基实际上是指各种类型建筑物下方的土壤或岩石,主要职责是支持并为建筑提供支持。建筑物的基础实际上是我们脚下的土壤层。岩石,沙子,人工填土等种类很多,但整体已成为基础。根据多年的总结,我们将基础分为两种类型: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人造基础的最大特点是人工制造。通过混凝土,压实和填充的复杂过程,形成了道路和桥梁施工的地基。天然的地基是自然形成的,不存在人为因素。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地基是一个单独的实体,不是建筑物的一部分,它是建筑物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保证。
1.2 危害
由于软土地基的特殊性,它存在隐患和有害因素,对道路和桥梁设施造成巨大损失。由于中国地区辽阔,各地区的土地和气候不同,导致软土地基的条件不同。具体情况应根据当地情况确定。但主要危害是:(1)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材料未按要求填充,材料不符合土层要求,导致路堤稳定性差,(2)可对道路和桥梁施工区软土地基进行详细调查研究,设计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象征性研究,(3)破坏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的地基硬壳层导致路堤稳定性恶化,(4)在道路和桥梁的施工中已知该段的状况,并确定该段为软土层,但未按要求处理软土地基,导致路基的稳定性越来越不好。这些因素的出现将对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产生影响,最终导致道路和桥梁设施质量下降,稳定性下降。
1.3 特点和原则
为什么软土地基会影响道路和桥梁的施工,影响道路和桥梁设施的质量,这恰恰是因为软土地基本身的特点。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土层中存在的间隙较大,自然可容纳的水量增加。因此,在降雨期间会沉积大量的水,软土地基具有较高的压缩性,软土基础与其他类型相比有较大差异。在地基方面,它自身的地质较弱,当受到外部压力时,压缩高度相对较大,此外,软土地基具有较强的变化能力,土层也受到干扰。在道路和桥梁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软土地基,必须遵循技术处理和自然沉降两个原则。技术处理是指研究人员通过对该地区土层的调查研究,研究和开发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处理方法,以处理软土地基。通过在桩上预加载进行自然沉降,使基础自然落下,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2 软土地基对于路桥施工的影响
2.1 路面侵蚀问题
由于在道路和桥梁施工过程中,道路和桥梁路面主要由碎石和水泥等细颗粒组成。这些原料不能承受雨水的冲击,大部分原料在铺设结束后会造成侵蚀,从而破坏了原料本身的密封性。在雨天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更加突出,铺设的道路将在雨水冲刷下逐渐松动,从而影响未来路面的稳定性。
2.2 路面沉降问题
路面沉降是道路和桥梁建设中最常见的常见问题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过程中,道路和桥梁施工单位因操作不当等因素造成一系列问题,但没有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时处理,导致施工质量严重下降。由于缺乏施工技术,一些施工单位未能控制路基工程的压实,导致项目稳定性下降。由于道路和桥梁过渡段的结构不科学,桥头跳跃现象也会影响行车安全,甚至可能导致桥头坍塌和断裂。同时,环境因素引起的路面沉降问题也不容小觑,道路和桥梁的过渡被雨水侵蚀,导致路面沉降。
2.3 路面硬化问题
由于软土地基本身具有不稳定因素,因此与路面材料混合时更容易发生路面硬化。在路面施工中使用的材料中,混凝土和沥青是最常见的,道路硬化的外观与两种材料的比例密切相关。如果两种材料的配合不符合规定要求,则会导致路面膨胀和下沉。
3 路桥施工技术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3.1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方法是改善地基排水,改善地基排水条件,采取压力,抽水,电渗,抽水等措施,加快地基土的固结和强度,从而改善地基土稳定性,排水固结法分为四种方法:预压法,真空预压法,沉淀预压法和电渗排水法。
3.2 换填法
换填方法是对应于浅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首先,挖掘处理基础底部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土层,质地坚硬,强度高,稳定性高。分层并更换具有高抗腐蚀性的砂,板岩,平原土,砾石等。同时,通过手工或机械方法对表面层进行压制,粉碎和振捣,以处理土工合成材料,从而满足项目的整个工艺要求。
3.3 垫层法
在路堤底部铺设一层薄薄的沙子,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同时调整不平基础的刚度,防止霜冻升沉。衬垫材料通常选自砂和砾石垫材料,普通土壤垫材料,石灰土垫材料和砾石和矿渣垫材料。其中,沙垫法是最常见的。在软土地基上铺设0.5cm~1.2cm的沙垫层,可以达到加固软土层的效果,使砂垫层作为上部排水层,保证路基力量和稳定性。
3.4 挤密压实法
挤密压实法的原理是采用相应的方法,通过振捣,挤压等降低地基土的空隙率,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1)土壤(灰土)压实桩处理软土地基始于20世纪30年代国外,利用土壤或石灰土处理软土,并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西北地区进行试验,并在早期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黄土地区已被广泛使用。原理是生石灰的吸水和溶解在化学反应后膨胀,桩之间的土壤脱水,桩周围的土壤被挤压,土壤的紧密度逐渐增强,从而提高了生物的强度,进一步满足地基的承载能力,以满足工程要求。这些方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平原填充和杂填料以及含水量高的软土。这种方法可以缩短施工周期,同时可以在当地进行。(2)强夯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动态压实方法,也称为动态压实方法,是一种将重物重复提升到高处并使其自由落到机器基础上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基础强度和减少重量的目的。目前,对于某些类型的软土,除了厚泥和泥浆外,强夯法仍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此外,软土的土壤特性也特别重要。强压实法的加固效果取决于地基土的渗透程度,因此必须建立排水通道。
3.5 化学加固法
(1)搅拌桩法。使用水泥或其他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并使用特殊的深层搅拌机,在基础深处,通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强制搅拌软土和固化剂。软土和固化剂,从而形成硬质混合柱,与原有地层融为一体,起到复合地基的作用。(2)注浆固井方法。使用液压,气动和其他电化学原理,将某些固化的浆料注入各种介质的空隙中以改善基础的物理和机械性能。
3.6 土工织物加固法
土工合成材料在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土工合成材料是以合成聚合物为原料制成的各种产品。可以放置在岩石或其他工程结构的内部,表面或结构层中,具有防渗,排水,过滤,隔离和加固等各种特性是用于保护和加固岩土的新型土工材料。
结束语
道路和桥梁的施工质量是影响人民财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事件。地基处理在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道路和桥梁施工过程的平稳性。
参考文献
[1]刘青.公路建设中桥梁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2(24)
[2]蔺晓宁.对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探讨[J].门窗.2014
论文作者:肖有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桥梁论文; 土地论文; 地基论文; 道路论文; 方法论文; 路面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