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沐川县大楠初级中学 四川 乐山 614500)
【摘 要】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知系统,但它们对认知活动却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学生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8-0006-02
兴趣是人要求获得新知识的一种积极心理表现,它对于顺利取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和推动不断学习是一种强大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那么,当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使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有趣 。
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从某种意义讲,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大小。因此要求地理教师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
教师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可以采用多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以及特殊地理语言--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等丰富教学。
例如讲地球公转自转时用"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感受地球的运动;讲地形地势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述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表示春;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体验夏;用"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感受秋;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领悟冬。讲气候垂直分布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感受垂直气候带的变化。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对地理教学而言,传统的复习上节知识来导入新课乏味无聊,而利用多媒体的音乐、图片视频等来创设情境,直观动态的展示地理现象,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是导课的有效途径。例如,《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这课的导入可以给学生展示同是2月的"东北的风雪画面"与"在海南旅游的旅客服饰"图片,让学生获得我国南北温差悬殊的认识,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激发学习热情。再如《欧洲西部》的导入,课件可展示几幅美丽的欧洲画面,给学生美得享受,让学生分散的新集中到课堂上。向上述的导入都是巧妙的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中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出生动活剥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轻松新颖,易学乐学。
2、 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对于中学生,感性认识较理性认识接受的更为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大难点是对一些难以直观观察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难以想象难以理解,许多地理现象原理生活实际,学生学习吃力,从而开始厌学。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显示地理事物的全貌,又可局部放大显示;既可显示地理事物的平面景观,又可显示其空间立体形象;既可显示静态事物,又可显示动态过程。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结构,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短时间内丰富了感性认识,让学生的学习轻松许多,从而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
如地球的公转、四季的形成,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模拟火山地震的爆发等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使这些知识鲜明的呈现给学生,把直观、枯燥的知识融会于、直观鲜活的教学资源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才会主动思考,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三、提问设疑,启发思维
这是指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发学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欲望的情境。而思维是一切理解的基石,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把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善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领会新知识,也是搞活课堂气氛的好办法。如教师在讲"日界线"一节课时,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有一对在海轮上出生的孪生姐妹,姐姐倒比妹妹小一岁,这是怎么回事?2.在太平洋上有两个相邻的岛国,西边的叫汤加,东边的叫西萨摩亚,在同一时刻,汤加是星期日,西萨摩亚是星期六;西萨摩亚是星期日,而汤加是星期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立即进入高度集中的状态,急于要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再向学生讲授"日界线"的知识,学生既乐意接受,又容易接受。但提问设疑,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过易过难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重复了,可能是脱离了学生实际水平。
四、富于幽默感和风趣,巧记地理知识
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分析深刻,感情真挚,讲究语言艺术,富于幽默感和风趣,这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积极作用。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山河、资源、城市、工农业、交通运输等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特征知识需要牢固记忆,这正是学生在学习地理中最感头痛的一件事。众多、零散、陌生、枯燥的地名,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不但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会降低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能将它们用精炼的文字编成诗歌或顺口溜等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就会变难记为好记,变枯燥为有趣。如将我国陆上和海上邻国编为:"朝俄蒙古哈、吉塔阿巴印、锡尼和不丹,缅甸老挝接越南,十五邻国陆相连,日菲马文和印尼,隔海相望也不远。"将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18个少数民族编为:"蒙回藏维黎傣彝,朝满壮苗哈布依,侗瑶白土加哈尼。"把我国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的锌、钼、锑、钨、锡、稀土、钛、钒,用谐音编成:"新木梯污,洗洗太烦"。将我国的黄河所流经的省市按照先后顺序可编成:"巴颜克拉青川甘,宁蒙晋陕豫鲁间,五四六四渤海湾。"国家的特征用其美称:如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新加坡-花园城市之国,南非-黄金之国,巴西-咖啡王国等。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要依据中学生好奇、好学、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及其原有的知识实际,按照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的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材和学校设备条件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综合考虑,精心设计,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第8期
[2]陆天池. 多媒体教学的实际与思考[ J]. 教育研究, 1999,(5)
[3]幕作丽.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J].中国体卫育教育,2012(1):87.
论文作者:廖国芬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0
标签:地理论文; 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语言论文; 知识论文; 汤加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