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314006)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房屋建筑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局限在居住方面,对于建筑外观、结构等方面的以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框架结构作为房屋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质量好、效率高等优点,在建筑中得到了最普遍以及广泛的应用。为了使建筑物的质量得到保障,必须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的重视程度,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设计对工程能否顺利完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处理对策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结构的不断进步,建筑框架结构开始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各项设计技术及施工工艺方法还有待提高,建筑工程领域的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者应该在框架结构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对实践设计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从而促进设计质量标准的显著提升, 为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不断进步和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框架结构设计遵循的原则
1.计算性原则
在对建筑进行抗震验算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楼盖以及布置的差别,从而选取相应的刚性、刚柔和柔性理论进行计算,尤其是关注建筑场地土的类型。在8 度超过五层的时候,在资金允许范围内尽量的增添剪力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通常框架结构需要设计为双向梁柱刚接体系,不过也能够让某些框架梁搭在其他的框架梁上面。框架设计需要注意竖向地震作用的加强,因为从震害因素层面分析,当前有关规范所制定的竖向地震作用有着相当明显的不足。
2.安全性原则
安全的结构体系是层层设防的,灾难来临,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都在通力合作,前仆后继。这时候,如果把“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某个单一的构件上,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如土建结构中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所以我们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要注意对建筑的结构设置多道放线,这样才能更好的抵抗外力的侵袭,保证建筑的安全。
3.预防性原则
框架结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结构的稳定性,预防地震等对结构的破坏,为此在设计框架结构的时候,要考虑各种可能影响结构刚度的因素,譬如电梯梯井设置刚度较大的混凝土墙,但其他位置不设置剪力墙,为满足伸缩缝的要求,需要通过配筋率加大、架空层铺设等方式,做出结构预防性的合理布局。
4.柔刚并济原则
在建筑的构建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遵循刚柔并济的原则进行施工。如果建筑结构太钢化,在受到外部强力来袭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因为不能实现变形来缓冲强力而使建筑彻底遭受破坏。如果建筑太过于柔性,就很有可能导致建筑抵挡不了压力或是风力而成为豆腐渣工程。因此,建筑要实现长久、持续的使用,就一定要遵循刚柔并济的原则,完成科学合理的施工。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与处理措施
1.基础系梁的设置问题及处理对策
目前的建筑框架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常常是其基础系梁的设计问题,对其基础系梁进行良好的设计具有极为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基础具有较深的埋置深度,可以用基础系梁使低层柱的计算长度有效减小,将系梁设置在+0.00 以下,这是一层框架梁应该成为系梁设计的主要模板,同时短柱处理也应该成为西凉以下的柱设计的主要模板。如果工程条件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则应该将基础系梁设置出来。依据抗震要求,在对基础系梁进行设置构造时可以沿两个主轴方向。柱中心距的十二分之一到十五分之一可以作为基础系梁的截面高度,而上述所连接柱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十分之一可以作为计算基础系梁纵向受力钢筋构造的拉力或压力, 最小配筋率应该在配筋的构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满足,同时当有填充墙或楼梯柱等作用于基础系梁上传来的负载时,计算的过程中应该以和其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十分之一叠加来计算, 也应该适当增加基础系梁界面,将配筋应满足的构造配筋要求及受力要求计算出来。一般情况下, 所构造的基础系梁顶标高等于基础顶标高。为了将基础系梁的计算跨度减少到最低限度,可以用素混凝土浇筑基础梁下和独立基础的台阶或锥形斜坡之间的空隙部分,使之平齐于基础顶面, 然后再对基础系梁进行浇筑。如果用基础系梁对柱底弯矩进行平衡,应该依据框架梁设计决定基础系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这个时候, 应该全部拉通拉梁正弯矩钢筋,基础系梁的纵筋在箍筋的加密等方面应该完全等同于上部框架,且应该在基础顶部设置此时的拉梁。总之,在不对基础系梁进行设置的情况下可以运用素混凝土条形基础设置填充墙,在对基础系梁进行设置的情况下应该在框架柱之间设置填充墙,如果墙体基础不在框架柱之间, 则可以采用混凝土基础。
2.抗震设计问题及处理对策
抗震技术在现在的建筑框架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山区显得尤其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抗震意识不断增强,这就要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一定要重视抗震问题。通常情况下,对抗震的设计主要应当处理好薄弱层和柱防震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薄弱层指的是当清冽地震发生时首先产生位移的部位,薄弱层本身是一个结构层是不利于抗震的,应当在原则上将其出现的几率降低到最低,所以应当加大薄弱层的抗侧移刚度,通俗地讲就是将薄弱的柱截面或者梁截面扩大,或者可以改变薄弱层的层高和减少基础沧的埋深深度,这样能够更好的加强抗震效果。
柱如何进行抗震设计可以从以下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好好把握柱截面的尺寸,当柱具有很大的平均剪应力时,柱就很容易产生脆性剪切的破坏,当柱具有很大的平均压力或者轴压时,那么柱就会很可能发生混凝土压碎破坏,所以应当将剪跨比在以下,柱截面的匡杜和高度应当在以上。当减压较低时,延展性会稍微好一些,柱端截面的平均剪应力最好在以下;另一方面,柱纵向钢筋的配置中应当最小配筋率符合《抗震规范》规定的要求,纵向钢筋连接的方法也要符合相应的规定,使柱中纵向刚今年的对称效果得到保障。
3.板的结构设计问题及处理对策
基础和梁柱的优化设计是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主题,但是, 目前,板是框架结构设 计中最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因此,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人员应该给予板的优化设计以充分的重视。一般情况下, 现浇板板厚取四个尺寸,即 120mm、140mm、160mm和180mm或三个尺寸, 即120mm、150mm和180mm。钢筋的直径和间距均应该大,但是应该在 200mm以内。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要求的是跨度为6.6m的板的裂缝。板上钢筋间距应该等于板下钢筋间距,可以有不同的直径,但是不应该有多大的钢筋直径类型。可以不间断顶层的板上筋和考虑抗裂时的板上筋, 或对半连通,如果板上筋较大,则可以依据受拉塔接钢筋将钢筋 、拉通筋附加其上,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具有较大跨度的板, 不将次梁加在住宅等的房间内。如果具有不同的板顶标高, 则应该分开或倾斜通过板的上筋。对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进行现浇,每10-15分钟对外漏的挑檐、雨篷将10mm的缝设置出来,不要间断钢筋。在进行配筋计算的过程中, 可以塑性内力重分布,使其分别是板下筋的1.1-1.2的放大系数和板上筋的0.8-0.9的折减系数。
综上所述,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基础,框架结构设计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外观,以及各项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而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多,相关事故也是层出不穷,所以各建设单位对于建筑框架设计技术措施的应用、创新应给予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赵雅梅.谈对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认识[J].山西建筑.2014(06)
[2]王华.浅谈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构造与设计研究[J].江西建材.2014(21)
[3]杨艳,马铮铮.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技术措施分析[J].河南科技.2015(24)
论文作者:仲晟正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4
标签:基础论文; 框架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钢筋论文; 框架结构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7月总第2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