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盐亭县新农小学
摘 要:有效的科学探究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小学生普遍喜欢动手操作,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喜爱追根溯源。所以教师在科学课堂上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来进行科学探索,使得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例如在学习“温度的测量”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温度的测量,怎样认识实验器材,怎样操作实验器材,并且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数据记录等。在教师演示时,教师就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在每一个步骤所选用的器材,以及操作的动作是怎样的。当学生自己亲自进行操作时,一定会与教师的操作步骤和动作存在偏差,比如把温度计放到烧杯的水中时,温度计的置放方式和置放位置都需要保持一个标准的状态,而学生在操作时可能会忽视这些细节,导致实验的结果也会和教师的结果有着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小学生 科学素养 培养 加强
一、挖掘文本潜能,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科学课本应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可是很多小学生表示科学课没意思,学完也没什么印象。这与学校科学课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内容无法开展有关,但我认为影响最大的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争取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会发生在被动的吸收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探究氛围,或采用一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便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全身各种器官处于最佳状态,这时学生才能真正积极和主动参与到整个探索学习过程中,这时才能很好地达成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因此,教师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是学好科学课的前提。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神奇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用碘酒滴在米饭、淀粉上时,教师可以通过米饭、淀粉发出的蓝色物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对其变化所发出的蓝色物质进行讲解。因为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而淀粉遇到碘酒时就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蓝色物质。
二、重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
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与学习方法,实验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实验过程的操作、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观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做好实验的精心准备。实验的设计、有效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探究小组的组建等,都要万事具备。再是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演示实验。如在学习《食盐的溶解》时,准备好一杯清水与若干食盐,将食盐放水杯中轻轻摇晃,学生发现食盐不见了,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困惑,食盐去哪儿了?进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然后是做好学生实验。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大胆正确操作,培养学生规范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
三、强化社会实践,注重手脑并用
科学课程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要在自我实践探究中才能够不断提升。有效的科学探究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小学生普遍喜欢动手操作,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喜爱追根溯源。所以教师在科学课堂上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来进行科学探索,使得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例如在学习“温度的测量”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温度的测量,怎样认识实验器材,怎样操作实验器材,并且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数据记录等。在教师演示时,教师就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在每一个步骤所选用的器材,以及操作的动作是怎样的。当学生自己亲自进行操作时,一定会与教师的操作步骤和动作存在偏差,比如把温度计放到烧杯的水中时,温度计的置放方式和置放位置都需要保持一个标准的状态,而学生在操作时可能会忽视这些细节,导致实验的结果也会和教师的结果有着一定的差距。
我们要在搞好课堂探究的同时,为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探究活动,课外有着更宽广的探究空间,这样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闻,更利于学生科学学习兴趣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如学完《铁生锈了》,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随着时间的变化,铁有何变化?让学生展开较长时间认真的观察,这样更利于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四、培养科学精神,确立科学价值观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探究活动及探究活动得出的科学结论,加强学生科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可以改变他的行为方式与学习品质,促其乐学善思、严谨求学、大胆想象,同伴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学生自主探究这一机会,加强对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探究学习的目的是找到正确的科学结论,使学生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那么在得到正确的结论后,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呢?如在教学《维护生态平衡》一课时,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会知道自然界的生物群落是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自然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那么得到了科学的结论后,提升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又从哪里着手呢?一是培养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二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小学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我们老师要发挥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和修养有所提高,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系统达成。
论文作者:赵祥甫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教师论文; 操作论文; 兴趣论文; 食盐论文; 价值观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