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论文,体系论文,价值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0)10-0017-0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要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1]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社会角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的必要保障,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方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目标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目标导向,这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特质、现实影响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作用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特质
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要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根本立足点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础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本国国情和历史经验总结出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从人的价值观、生活目标、行为准则、人生追求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它不是一套刻板的理论体系,而是基于社会主义特质,在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指导下发展的一套人的生活实践根本原则和行为方式的描述。它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体。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3]在当前科技进步迅速和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年代,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端正青年学子的思想,有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和前进。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提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发展和延续。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和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影响,既是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土化的一个必要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化的一个必要前提。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价值观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青年学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有利于大学生群体认识和树立社会主义信仰与信念,有利于其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和目标相吻合,有利于使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素质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根本特点和要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只有树立共同理想,才能突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主要特点
大学生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对社会变化和反应敏感而迅速,同时思想稳定性较差,价值信仰更多地是停留在理论层次。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是社会价值体系变化的生动体现。
(一)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其心理发展的特点表现为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情绪丰富但不稳定,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有强烈的求知欲,有独立的思维,创新意识强,但生活阅历有限,鉴别能力不强,对事物认识轻率,总把较新鲜或者符合自己看法的观点视为真理。由于大学生思想的可塑性特点,从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角色角度出发,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尤为必要。大学生群体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流砥柱,有无正确的价值观、是否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是决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一方面是让其群体形成正确的个人信仰,同时也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够稳定前行的必要。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巨大提升。同时,新的文化以及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及平民化,使得年轻一代所能获取的文化资源越来越多。新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蜂拥而入,尤其是一些非物质思想文化。它们在精神层面影响受体(大学生)的行为,甚至是价值观念的改变。传统优秀思想文化影响被弱化的同时,一些低俗亚文化被渐渐占据主流,并在同辈群体中得到宣扬。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代,各种社会矛盾和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给许多大学生思想认识带来了动摇,导致社会主义信仰缺失。在政治价值观领域,虽然多数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对政局稳定、国情背景能够表现出应有的理解,但实际行为却又更多地关注个人理想的实现,无私奉献和集体主义行为相对缺乏,表现出政治的冷漠现象。在道德价值观领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道德滑坡现象,但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并没削弱。由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价值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大学生的道德感和规则意识有所削弱,但在国家重大事件发生时所体现出的爱心和责任亦是有目共睹的。在社会价值观领域,当代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深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个人至上、自我中心倾向。在人生价值观领域,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越来越趋于务实和功利。很多学生虽然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投身社会实践,但多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机只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更好发展,功利化色彩很浓。
(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大学生的主流发展方向一直坚持“爱国”和“成才”这一主线。他们拥护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中国社会正在变革中发展、进步,正在走向现代化,这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优化和成熟提供了宏观背景和客观性的环境条件,因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我国社会正处在价值观变革的时代,社会现象异彩纷呈,可能引发人们思想的混乱和社会的无序。多种价值观同时并存,必然对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形成上产生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特点表现在:价值目标短期化,价值实现功利化,价值追求个体化与价值实现自我化等方面。由于价值目标短期化,使得没有持之以恒的工作和学习作风;由于价值实现功利化,使得凡事追求快和可见效果;由于价值追求个体化与价值实现自我化,使得面对集体利益和民族大义时退缩逃避。这些思想态度都是与我们建设中而且将长期建设的社会主义理想相背离的。同时一些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人生价值取向迷茫,存在以自我为中心、道德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把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旋律,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思想,使其群体思想符合时代需要、社会建设需要以及国家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胜任与担当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路径
核心价值观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中最本质和基础的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思想教育不仅仅要求告诉别人应该怎样做,更应当是让个体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责任重大。
(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主线。同时,要树立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为工作主体,形成课堂教育与课外引导相结合的教育格局,加强对其群体主体素质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阐述者和释疑者,其个体的社会主义信念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程度必然会对受体产生重大影响。而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长期扎根于学生之中,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有意识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行为个体能够在正确的思想意识下去进行社会行为。高校核心价值观应该把握这个要求,形成以学生为思想主体,而不是以课本和老师为主体。鼓励学生自我思考与思想表达。认识和了解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和理解程度,遇到困难教育者进行解释和引导。了解为什么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为什么需要树立社会主义信念,为什么需要有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什么需要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可以进行课堂活动以加深认识,如怎样抒发和表现个体的民族精神意识,让学生理解怎么在日常实际行为中把握好个体行为,以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总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念、价值规范通过教育转变成大学生的共同道德认识,并外化为自觉的道德实践。
(二)培育文化载体,重视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
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它无时无刻不向大学生渗透着价值观念,导向和规范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不仅能够为引领现时段的主流价值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未来社会文化的发展也能起到启示和形塑的作用。它能够表达社会的主导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能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等方面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并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以文化养人、文化造人。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就是要善于发现校园内外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文化要素,通过总结、积淀,形成文化,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让大学生感受、认同并深深习得这种文化,将此种和谐校园文化的烙印带入日后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建功立业。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要以社团为依托,加强宿舍和学区文化建设,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活动,立足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让大学生在参与中不断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重视同辈群体的影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高校基层党团组织,是由高校学生中思想素质较高,社会主义信念相对较强的优秀分子组成的。他们应当首先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同时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利用高校基层党团组织的这个特点,有重点地通过对高校党团组织成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点带面,发挥他们的同辈影响群体功能。同时利用好党团组织作为学生思想诉求的一个新途径,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效运用以爱国主义、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和艰苦奋斗为基本内容的红色资源教育大学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探讨的重大课题。每一种思想都有一定的“沃土”。马克思主义是不是符合当代需要?社会主义理想是不是已经过时?这些问题不是我们通过解释就可以达到说明效果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树立社会主义信念,不能不强调利用好红色资源和革命文化的教育作用。红色资源和革命文化作为我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过程的历史印记,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瑰宝。它紧扣社会主义的社会特点,并且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进行了糅合,红色资源和革命文化的思想元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致的。同时,由于红色资源表现形式多样化,通过红歌会、红色旅游、革命影视等方式,能够让学生群体更直观地理解和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和必要性。
(三)健全教育机制和方式,优化教育环境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和发展的灵魂。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年代,创新思想要求我们走在时代的前列,为未来打算并为未来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教育工作必须深刻地把握这个特点。思想建设要基于开拓创新的思想核心前提下,健全教育机制与教育方式,改变以往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方法方式,拓宽大学生思想实践渠道和思想表达渠道。
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在研究社会冲突功能的时候提出了社会“安全阀”概念。社会“安全阀”通过潜在的社会冲突来维持一个群体安定。安全阀“可以充当发泄敌意的出口”,及时排泄积累的敌对情绪。允许社会“安全阀”的存在对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好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形式的社会思想“安全阀”作用,积极应对社会舆论。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场所,思想应当要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倡导本本主义,而需要深入人心。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当前社会文化多样化的现境下起到主导作用,就必须经受起多种观点和非主流的责难,正如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的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螺旋式发展一样。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个人核心价值观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文化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现状论文; 群体行为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