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时代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69年,美国国防部出于军事科研目的建立起了一个简单的网络,由4台计算机组成,免费上网。这项源于军方的科技,后来却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历史文明进程,同时也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开始因特网只是和计算机连在一起,渐渐就能传输文字和音像图文了。不仅如此,因特网上可以打电话直接发传真和电子邮件了,速度之快只需几秒钟!
电子图书挑战纸制图书
曾几何时,拥有书房还是大多数中国文化人的梦想。夜半举烛品茶赏书、红袖添香,古老的中国读书人的生活其乐无穷。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有人预言说,书将会被电子碟书代替,文人的书房也将从此消失,被装进电脑里!
果真如此吗?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人类记录、交流、传播文明信息的载体和方式已历经数次变革。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竹筒、丝帛书文,到最终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铅字印刷造图、电子技术排版印刷,人类在一次次的进化中不断修正、完善着自己。多年来,人们关于“读书”这一概念完全是与纸张联系在一起的。但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来临,纸张图书作为传播文化的传统方式已显得力不从心,电子碟书顺理成章地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
试着比较一下传统图书和电子碟盘,后者的好处是显尔易见的:几十斤重的《二十五史》和《资治通鉴》、《四库全书》、《全唐诗》等大块图书,用数张磁盘就可以全部代替并放进口袋里去。从此不用再爬高爬低四处在书架里耐心查找所需参考书,如果有碟书,只需把那张细薄的碟书放进电脑,手指尖轻轻敲打键盘,接着鼠标上下移动,便可查询到任何一本书中的某一版,不管您是近视眼还是老花眼,您可以自由将书中文字放大放,多便利哟!千万册图书所占用的空间一下子被浓缩到一个小抽屉里去,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您不用再为房间小藏书多而烦恼,也不用再晒书防潮、买卫生丸防虫蛀书,也不用再四处来回到图书馆查资料,您只需打开电脑,便可以直接从网上进入图书馆的网站,直接找到您所需要查询的书,这该有多省心!
在电子网络时代里,图书有那么多的弊端:容量小、占用空间大、复制困难繁琐、耗费森林资源、污染环境、难以保存等等,传统图书只能记录文字和插图照片,而电子碟书可以集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动感视听一体的世界。相比而言,图书的魅力就大大不如电子碟书了。碟书便于交换、传媒、携带,据称它的保存时间长达60-100年之久,反复使用也不会出现磨损。把书房装进电脑或让书房消失这一预言正逐渐成为现实。
计算机会写小说
毫无疑问,电脑网络时代的来临,让每个普通人成为作家的可能性达到100%!据英国的《卫报》报道说,美国伦塞勒工学院的布林斯乔德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研制成功了一套能够写作一篇完整小说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研究过程历时8年,耗资达30万美元。
布林斯乔德教授指出,通过将特定的小说主题转换成相应的数学算法可以“教会”计算机写作。“教会计算机写小说,比教令计算机下国际象棋更有着于计算机人工智能的研究,因为计算机下棋只涉及到对简单符号的控制,而计算机写小说所需要的‘叙述’和‘组织故事’的能力更能接近人类数据结构的本质。”据称,这一电脑小说讲述了一位教授同自己带的博士研究生之间发生的故事,情节复杂曲折语言幽默风趣感人,发表在一家刊物上。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兴趣和关注。布林斯乔德还说,目前先进的电脑棋手已可以击败国际象棋冠军,但计算机在写小说方面将永远无法与卡夫卡普鲁斯特等小说大师比肩。“因为我们的研究只是刚开始,这是一件奇妙的有意义的研究。当然,我和助手们会更有信心干得更漂亮。”
每个人都能成为作家
在电脑网络时代里的写作方式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作家在自己的电脑上写作时,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同步阅读作家在写作中的每一段每一句,甚至可以马上与作家进行交流,对作家走在写作中的小说提出异议、建议,彼此能够就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命运和语言进行交谈沟通。作家可以根据读者的意见决定是否删改整个小说。如果作家和读者各执一见互不相让,那么作家可以继续写自己心目中已经构思好了的小说,读者也可以在网络上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写或续写作家的小说。彼此互不干扰却又可以参与对方的写作,并可以在写作中征询别人的想法,邀请十几个人同时参与写作同一部小说,这种感觉实在是妙不可言!
机灵聪明的小说家往往会先行一步。比如有人苦于小说无法出版,自己把小说拷到了自己在因特网上的网址上,并实行收费制度,居然也能大赚一笔,吸引成千上万的网友前往网址上拜访观看,既挣到了钱又满足了自己当作家的虚荣心。中国第一部上网的小说是《钥匙》。目前,中国的20%的报纸杂志都上了网,以便加强与作者、读者的沟通,进一步把报刊杂志办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我国的第一张光碟图书于1991年问世,1994年达到12种,1997年出版就猛增到1025种,复制量高达750多万张,年增长率已连续几年超过200%。电子出版单位发展到41家,参与电子出版物的企业多达160多家。
电视、电话、电脑三合一
传统的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与电脑网原来是各跑各的道,各吹各的号。因特网的发展将传送模拟信号和传送数字信号融合成一体。作为这三种网络终端的电话、电视和电脑也在同一血脉下出现了融合,从而出现了“大终端”的概念,迎接电视、电脑、电话三合一的时代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在这种形势推动下,一些报刊杂志干脆在网终上推出了电子版,将每天的报纸、每期的杂志全部输入网络中,直接面对网络读者。比如武汉的《今日名流》杂志、贵阳的《山花》文学月刊、海口的《天涯》等杂志都可以在网络上直接查阅。一些率先使用电脑写作的作家,在作品写好后直接通过网络用传真卡把作品输入到约稿的杂志社的电脑上,杂志上的编辑将作品存盘后直接在电脑屏幕上进行修改,再直接把定好的稿子传到印刷厂的电脑终端上,打印装订成杂志。作家省略了报纸、打印、邮寄等繁琐的手续,写作不再是一件劳累的事情儿。如果不愿意敲电脑的键盘,您可以选择书写输入或口音输入等多种方式进行写作,这对一直是以笔和纸张写作为职业的作家学者难道不是一次崭新的“革命”吗?
更令人激动的是,摆放在我们家中的电视会变成一本画册那么薄,可以挂在墙上,一个小小的遥控器一点,您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给您打电话的人的形象,相互看着对方通话。恋人们更可以含情脉脉大唱情歌了。
当然,您可以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巴黎的时装,也可以看到纽约或柏林的电话节目,如果外加一个小小的键盘,在这个大屏幕可以给您的朋友写信,也可以打一份文件或和网友们聊天。手握一个键盘,您可以漫游全球,看遍各国的文化演出或最新的电影。
网络改变世界
1997年5月,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里播发了一条消息:哈尔滨大学的4名学生将通过因特网学习美国大学课程,成为不出国门的留学生。网上多媒体学校打破了国界,一个湖北的少女可以在家里接受德国一流教授的辅导授课,因特网的双向互交和声像并茂的多媒体界面消除了师生远在天边的感觉。美国计划在2000年以前,把全美的第一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将联到因特网上,其目的是让美国每一个学生都能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掌握电子信息网络时代大门的钥匙。德国政府也提出了2000年的网上文化教育规划,要求每一个影剧院、出版社、体育场所、图书馆、电视台、音乐厅都进入网络,以推动国民整体素质全面的发展。1997年3月在美国旧金山市举办的交互式报纸年会上,有20%的记者估计目前以纸墨印制的报纸在十年内将不复存在。欧美的一些学生已经不看报纸电视而从因特网上看新闻、娱乐节目。
因特网以巨大的信息容量和实用性令传统媒体望而兴叹,它摆脱了大众媒体性质成为前所未有的个人媒体。在因特网上,个人是主动自选所需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它集音像图文于一体,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既是读者又是作者,这个庞然大物正改变着我们的文化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