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 吕海宏 吴晓燕 傅松波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循证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FBG、2hBG、HbA1c低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及新生儿不良结局。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循证护理;母婴结局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1-0124-02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出现糖代谢异常而引发的疾病,会增加妊娠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某些城市已达到7%~8%[1]。循证护理模式就是在循证医学理念影响下产生的指导护理实践的工作方法。本文对妊娠期糖尿 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及末次月经时间等确诊,患者自愿参加,并知情同意。本研究均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排除伴严重感染、肿瘤、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及意识障碍或精神病史,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按随机数字表法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26.8±1.4)岁;孕15~30周,平均(17.3±3.3)周;初产妇41例,经产妇19例。观察组年龄22~34岁,平均(24.0±1.7)岁,孕17~31周,平均(18.3±2.2)周,初产妇42例,经产妇18例。两组患者年龄、产次、孕周等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糖尿病专科护理常规护理。妊娠期:①重视产前检查,关注尿糖、尿酮体情况;定期进行B超检查,以便发 现胎儿异常。②控制饮食:鼓励多吃蔬菜及豆制品,补充维生素、钙及铁等。限制食用含糖多的饮食。控制血糖在6.11~7.11mmol/L范围内且孕妇无饥饿感。③用药护理:就餐前15分钟皮下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用量为精确计算所得。关注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的发生。④加强孕妇的自我监护:与产科联合教会家属或孕妇听胎心音。分娩期:①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防止发生低血糖;②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儿情况,孕妇血糖的波动情况。产褥期:①根据血糖波动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②关注子宫恢复、恶露量,预防会阴感染及乳腺炎。③警惕新生儿低血糖及并发症发生。
1.2.2观察组 给予糖尿病专科护理循证护理。① 根据PICO原则[2]提出循证问题:GDM孕妇在分娩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担忧、抑郁等不良情绪,负面情绪的产生导致交感神经敏感性增加,使孕妇肝糖原分解加快,最终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出现不同程度的妊娠并发症,影响妊娠母婴结局。另外,饮食和降糖药物控制不佳,也会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②循证检索:根据国际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对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数据库进行检索。根据对文献的整理分析,制定如下循证护理计划。①心理护理:普及医院的相关知识和疾病治疗方案,告知患者本院对GDM治疗的专业性和治愈率,消除其紧张、悲观等心理,增强患 者治疗的信心,提高其治疗积极性与依从性,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②药物护理:遵医嘱按时给孕妇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保证药物使用剂量在正常范围内,避 免出现低血糖。③饮食护理:根据孕妇的饮食习惯,与营养师制定相应的健康食谱,叮嘱孕妇饮食规律,少食多餐。④健康教育:按时引导孕妇进行血糖、胎心等监测,告知孕妇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和危害,增加孕妇的护理配合度。⑤运动护理:GDM患者等待分娩的时间较长,鼓励孕妇进食后进行散步等有氧运动,运动时间控制在20min左右,有利于控制血糖及保持患者身心愉悦。
1.3 观察指标
1.3.1 血糖水平:与产科合作监测收集分娩前三天两组产妇的血糖, 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产妇妊娠结局监测分别记录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等情况。
1.3.2 新生儿结局:记录两组新生儿结局,包括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围生儿死亡情况。
1.3.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变化(表1)护理前两组FBG、2hBG、HbAlc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表2) 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早产、剖宫产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表2) 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早产、剖宫产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表3) 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巨大儿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首次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在亚洲女性中发病率为3.5%~7.3%[3]。我国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达6.6%[4]。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是糖尿病给母婴带来的不良妊娠结局和并发症。GDM不仅对患者生理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一方面加重GDM患者的病情,同时影响其治疗和预后,形成恶性循环。GDM患者必须保证一定的活动量,妊娠期由于孕妇体形改变,活动受限,加之许多孕妇妊娠期间仍需工作,因此很难保证餐后运动达标。本文首先根据“PICO”原则[5]提出问题,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等待分娩过程中血糖控制不理想、容易产生负面情绪、饮食控制不佳、餐后运动时间不达标。针对此问题进行计算机加手工检索相关文献后制定了以心理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为主的循证护理模式。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FBG、2hBG、HbA1c低于对照组各指标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 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本文样本量较小,患者全部来自于本院,未做长期随访研究,今后将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观察。
参考文献:
[1]陆群,姚孝娟,孙海峰,等. 循证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45.
[2]陈月梅. 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母婴结局影响的研究[D]. 广西医科大学,2012.
[3]李畅.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焦虑状况相关影响因素调查[D]. 安徽医科大学,2014.
[4]钱荣立. 第二届全国妊娠期糖尿病学术会议纪要[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3):4.
[5]刘建平. 循证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
论文作者:王岩 吕海宏 吴晓燕 傅松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妊娠期论文; 血糖论文; 孕妇论文; 新生儿论文; 糖尿病论文; 发生率论文; 结局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