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一种新的传播理论体系_理论体系论文

网络传播:一种新的传播理论体系_理论体系论文

网络交流学:一个崭新的传播理论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体系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统的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体系,受到现行的传播技术等多种因素限制,基本上是一个从传播者出发、以传播者为本位、以单向传播为主要特征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来源于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于现行的传播环境,但将与网络时代、数字时代的平等式、开放式、双向式、立体式的传播环境格格不入、极不协调。这就要求新闻与大众传播的理论界与实业界,从现在起就要着手重新建构崭新的理论体系,迎接崭新传播环境的严峻挑战。

新的理论体系脱胎于传统的理论体系,继承传统体系中某些积极因素,但将根据崭新的传播环境形成全新的特色、全新的体系。全新的传播环境来源于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因素,但是其中最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网络化。各种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无论是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印刷媒介,还是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电子媒介,都将以这种那种形式实现网络化。由此,我们可以给崭新的理论体系暂定名为“网络交流学”或“网络传播学”(Theories of NetCom)。

从目前来看,“网络交流学”至少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网络传播环境学。概括和阐述在网络化、数字化条件下信息交流全新环境的主要特点,如平等(信息交流双方和各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互换的)、开放(除极少数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隐私的机密以外,所有的信息资源都是公开的、共享的,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可以极为容易地向外发布信息)、双向(双方可以同时交互交流信息)、立体(各方可以同时交互交流信息)、自主(每一个公众完全可以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控制接受信息的内容、数量、时间、品味、组合、再也不受制于媒介)等。正是这种全新的信息交流环境,决定了崭新的媒介实践和理论体系的诞生,决定了媒介工作者的崭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网络传播生态学。概括和阐述是保持网络信息交流环境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如礼仪(网络信息交流应自觉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忌用粗俗、淫秽的语言、文字、图像、影像上网)、保密(防止泄露国家、机构和个隐私方面的秘密)、防卫(防止电脑病毒的侵害、防止电脑黑客的入侵、防止软件逻辑炸弹等数字化恫吓、威胁与侵略)等。

网络采访学。探讨和阐述如何利用网络、多媒体寻找采访线索,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数据库收集和核查数据,如何利用电子邮件、新闻组、语言信箱、可视化交互设备等进行远距离全球实时采访等。

网络媒介学。探讨和阐述在网络化、数字化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挥媒介的新特性,如数字化(各种传统媒介,无论是传统的印刷媒介还是传统的电子媒介都将程度不同地以多媒体形式出现)、模糊性(由于普遍的数字化和多媒体化,媒介之间的传统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等;如何保持和发挥各种媒介的尚存特性,如印刷媒介的易于携带、易于检索,广播媒介的随意性等。

网络报道学。探讨和阐述多媒体、超文本结构的新闻报道思维方式,探讨和阐述利用便携式电脑、数字式摄像机、数字式编辑机等进行实时的超文本结构的报道和编辑方式。

网络公众学。探讨和阐述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网众”与大众传播时代的受众的根本区别与特性。网众与受众的根本区别将在于由被动变主动(对媒体传播的信息将可以从接受的内容、数量到接受的时间、品位、组合等实行全面的控制);由大众化变个性化(要求媒体对不同的群体甚至个人提供个性化而不是以往大锅饭似的信息服务);由基本上的受传者变为自主的传播者(网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可以随时随地按照自己意愿对外发布信息的信源)等等。

网络调查学。未来网络上和各种公共、专业数据库等提供的信息资源将是极为丰富的,新闻记者和媒介机构通过对这些信息资源的调查、研究,将可以发现许多关系社会热点、难点、冷点、冰点等问题的线索和数据,为撰写涉及社会重大问题、基本问题的调查性报道创造了有利条件。国际互联网络与国内外普通家庭和个人联结的广泛性、实时性,还为新闻记者和媒介机构随时就任何问题进行任何范围内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的实时性、经济性、可靠性将越来越好。网络调查学将着重探讨和阐述用网络进行调查、研究的特点、方法和规律。

网络传播法规学。网络交流的环境将提出很多崭新的法律问题,是需要媒介工作者在未来的实践中认真研究、熟悉、掌握和运用的,其中主要有:网络版权法、网络保密法、网络隐私法、网络安全法等。未来涉及网络的各种法规将有一些重大的特点,如它将基本上是国际法,任何仅限于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将很难真正奏效;又如它将基本上是指针对全社会制定的,而不是仅仅针对媒介制定的,因为未来的公众将拥有同媒介差不多的发布信息的能力与手段。

网络传播伦理学。未来的网络信息交流涉及许多法律管辖之外的伦理道德问题。例如,未来的网络信息交流特别是个人的信息交流可以基本上是匿名的,在匿名信息交流中起码应遵循真实、礼貌等原则。未来的网络采访可以是远距离、跨国界的,媒介工作者在网络采访中怎样做到在遵守公共准则的同时还要遵守媒介的那些特定职业道德准则,都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标签:;  

网络传播:一种新的传播理论体系_理论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