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社会对土木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应该采用更加严格、规范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从而有效避免裂缝等问题的产生。因此,施工人员有必要较好的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以便更好的将其应用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一、混凝土施工优势分析
首先,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积极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很好的保障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强度。建筑物强度和混凝土材料有着密切的联系。混凝土混合材料具有突出的强度优势,根据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配制相应标号的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材料凝固之后,其能够保证合理的建筑强度,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有着突出的应用优势。尤其是在建筑物承重墙或者支撑结构建设施工时,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优势十分明显;其次,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还能够显著提升整个建筑的防水效果。
建筑外观只有具备较强的防水效果,才能保证建筑物投入使用之后能够发挥正常的使用功能,避免因为建筑漏水问题对居民使用造成严重影响;最后,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积极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施工流程比较简单,施工成本校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较高,进而在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成本支出,提高建筑物施工质量方面发挥着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在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受到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温度裂缝。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温度裂缝,一般是由于其结构内外出现温差而产生的应变以及应力,或者是当混凝土结构的外约束作用以及各个质点之间所出现的内约束作用阻止其产生应变,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应力超过其实际所能承受的结构抗拉强度,就会导致其工程出现裂缝。所谓的温度裂缝究其主要影响因素就是温度,由于现阶段的建筑施工工程都属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而且受到混凝土内部水泥水化热的影响,混凝土内部结构物中聚集了较多的水化热而不能散发出去,这必然导致混凝土结构内外出现较大的温差,从而导致工程的内外部出现程度不同的热胀冷缩现象,这样的现象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实际的拉应力,当其超过极限值时,便会在表面出现裂缝。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收缩现象,一种为塑性收缩,一种为表面干缩,出现塑性收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在浇筑之后的初期整个强度比较低,工程表面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之下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就让其体积出现不断收缩的现象,同时,混凝土因为自身强度的不足无法抵抗收缩的作用,所以,产生了裂缝。施工设计人员比较看重混凝土的强度,一般不会考虑到温差、徐变以及收缩等一系列的因素。混凝土的实际受力情况与假设受力情况出现偏差时,也会让混凝土构件产生沉降,从而引发裂缝的出现。
三、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3.1 混凝土的配制与搅拌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时,需要做好混凝土的配制与搅拌工作。在配制混凝土时,可选用碱含量在 0.6%以下的水泥,并使用矿粉掺和料、低碱活性集料和低碱外加剂等多种配料。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混凝土的试配,然后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碱含量和强度等报告进行混凝土中的砂石、外加剂和水的含量的计算。而在试配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进行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情况的检查。在试配后,需要检查混凝土质量是否达标。
在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时,大部分商品混凝土将由基地供应,而工程部分的混凝土需要通过现场搅拌获取。在搅拌时,需要确保选用的水泥、砂石和外加剂与基地供应的混凝土材料有着相同的标号,从而使现场的混凝土与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需要注意的是,搅拌之前需要进行现场安装的搅拌机的保护配备情况的检查,以确保搅拌工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具体来讲,就是需要完成对底架上搅拌机的稳固性、搅拌车空车试转情况和电动机保护情况的检查。此外,管理人员需要确保搅拌筒能够维持湿润,并且避免设备出现受潮故障。而在搅拌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配合比规定要求进行砂石等材料的添加。搅拌后,还要进行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和强度等内容的检查。一旦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等现象,就需要进行二次搅拌,并直至混凝土均质性符合标准。
3.2 混凝土浇筑
(1)浇筑前,检查支模的各项要求,如标高、尺寸、位置、模板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钢筋、预埋件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并记录。模内的杂物、模板间的缝隙要控制和清理;(2)浇筑过程避免产生离析。采用溜槽或其他措施进行浇筑,高墙、高柱的浇筑特别注意禁止使用高抛散落的违规操作;(3)大体积混凝土或者厚度较大的混凝土要分层、分段均匀浇筑,不能进行一刀切的倾倒。分层浇筑时每层的厚度需要根据结构特点以及钢筋的疏密,来选取浇筑方法;(4)混凝土初凝前,可以再次进行振捣、压实抹平,来控制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沉降收缩,也可以让钢筋表面的空腔闭合,使钢筋与混凝土充分黏结,这种情况应用在初凝前的混凝土具有和易性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浇筑应具有连续性,避免间断;(5)浇筑过程中需要专门人员进行观察,对模板的钢筋、预埋件位置、预留洞口进行检查,是否有位移变形或者孔洞堵塞情况,及时进行修整。超过初凝时间后,需要进行专人表面清理和检查。具体施工中,要根据场地环境、建筑物的情况、气候条件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3.3 模板拆除技术
实践证明混凝土模板拆除顺序及时间对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后支先拆、先支后拆顺序对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为防止混凝土结构在模板拆除的过程中发生变形和裂缝问题,应先对不承重的模板进行拆除,而且对拆除的时间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把控,这要求在浇筑的过程中对不承重的模板进行明确的记录或标记,通常情况下,当混凝土街否的强度超过 2.5MPa 时既可以对不承重的模板进行拆除。
3.4 养护技术
养护技术是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等影响其性能的问题的有效手段,通常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后且不超过12h的时间内进行混凝土结构覆盖、喷水等养护操作;当混凝土结构模板拆除工作完成后,要进行连续一周以上的喷水,而且可结合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效果对喷水的时间进行适当的延长,在喷水养护的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结构一直处于湿润条件下,覆盖浇水、浸水养护、塑料薄膜(等方法现阶段在混凝土结构养护的过程中均较常见,在施工的过程中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选择。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好坏决定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安全,从混凝土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到最终的养护成型,涵盖内容丰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只有做好其中各项技术工作,才能从总体上来控制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保障。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究工作,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纯皓.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5,2(23):125-126.
[2]贺丽媛.对新时期土木工程建筑以及安全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筑,2013,6(20):110-111.
[3]张凌夫.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探究[J].江西建材,2015,6(18):119-120.
[4]曾祥鸿.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5,14(6):143-144.
论文作者:崔明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