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内大管棚在黄土隧道塌方处治中的应用论文_梁成1,张建2

1 甘肃路桥公路投资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000;

2 甘肃省交通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针对某高速公路浅埋黄土隧道出现的塌方病害,分析了塌方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地表处理、洞内增设大管棚、加强衬砌支护参数等措施对塌方段落进行了加固处治。

关键词:黄土隧道,塌方处治,洞内大管棚

1 引言

黄土具有显著的垂直节理,土质疏松,一旦遇水,通常容易剥落、侵蚀和湿陷。围岩变形释放快、具突然性,属脆性破坏,新黄土表现尤为明显。塌方病害规模一般较大,且发生突然,对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影响很大。本文针对某高速公路黄土隧道塌方及采取的处治措施进行了介绍,以供同类工程进行参考。

2 工程概况

某黄土隧道进口位于上井滩沟左侧阶地后缘,出口布设于瑞家沟右侧。隧址区属于黄土梁区,两侧沟谷呈“V”型,切割较深,坡度约27~47°,沟道较狭窄,沟道两侧有坡积黄土分布,植被稀疏,发育冲沟,沿坡面分布有黄土陷穴及小型溜塌。

该隧道全长2340m,其中ZK2+999~ZK3+360段为适用于黄土浅埋段的TVa衬砌结构,支护参数为:超前支护采用Φ42×4mm超前小导管,L-350cm,环向间距40cm,每环35根,搭接长度125cm,斜插角为10°~15°;I20a型钢拱架支护,纵向间距75cm,每榀钢拱架之间采用φ22钢筋连接,环向间距0.75m;C25模筑混凝土一次衬砌50cm;模筑C25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35cm。开挖采用上下台阶法。

3 隧道塌方情况

ZK3+260~ZK2+999段为过冲沟段,ZK3+279.5为沟心处,埋深为15m,跨越冲沟后进入山梁,坡度较陡,拱顶埋深由15m突变至43.9m。在开挖ZK3+279.5~ZK3+280.5上台阶过程中,拱顶及拱腰位置出现连续掉块,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随即撤离,后隧道发生冒顶。塌方掌子面位于冲沟沟心处,由于冒顶的原因,在冲沟坡面形成牵引状错落体。

图3 塌方区地形及塌方范围

4 塌方原因分析

(1)该段隧道通过整田平地时回填古陷穴地层,土质疏松,加之冲沟底季节性流水的影响,使得该段围岩含水率较高,达14.6%,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

(2)隧道过冲沟后,地表坡度起伏较大,陡坎较高,沟底至坡顶面高差达28.9m,埋深突变;

(3)线路右侧坡面冲沟发育,陷穴较多,且陷穴深度较深。

5 加固处治方案

5.1 洞外地表处理

加强对塌方影响段范围内的洞内、地表监控量测,加密观测频率;在陷坑周围设置警戒线,防止当地村民误入;及时夯填地表裂缝,防止地表水沿裂缝进入隧道影响范围内。

5.2 塌方段应急加固处理

采用原木或钢木组合结构对ZK3+269.5~ZK3+279.5段初期支护内轮廓进行临时支撑,并于洞内对塌方体坡脚以上部分进行回填反压。

5.3 洞内处理

为保证塌方段衬砌结构的施作空间,在ZK3+276.5处开始施作洞内大管棚,外插脚为15°。管棚设置于拱顶150°范围内,钢管采用Φ108×6mm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40cm、一共41根,接头采用长15cm的丝扣直接对口连接,长度为23m。在大管棚空隙之间插打φ42×4mm超前小导管、长度为3.5m、环向间距40cm、每环35根、每3榀施作一环,搭接长度不小于1.55m,与大管棚呈30°~45°交叉角,小导管位于大管棚上部。

图4 洞内大管棚构造图

同时,对ZK3+279.5~ZK3+299.5段衬砌进行适当加强,开挖方式采用由上下台阶法变更为三台阶法,为了减少掉块,可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临空面上喷射5cm厚C20混凝土,起到暂时封闭围岩面的作用。二次衬砌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地表塌腔处理。整理塌方坡面,回填塌腔,在原地面以下1m铺设一层防水板,防水层上面覆盖二八灰土,最终回填顶面标高较原地面高1m。

6 结语

黄土隧道浅埋段穿越“马鞍形”、“鸡爪形”等由低到高的段落时,将会增加隧道出现塌方的概率。施工过程中要通过加强超前支护、锁脚等措施保证安全穿越。本项目通过洞内设置大管棚对黄土隧道塌方进行了处治,达到了安全、快速、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文作者:梁成1,张建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洞内大管棚在黄土隧道塌方处治中的应用论文_梁成1,张建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