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乒蔡振华→女排郎平→男排汪嘉伟——优秀运动员→国外深造→回国执教 朗平现象说明了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男排论文,女排论文,运动员论文,说明了什么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经18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男排终于再度捧得亚洲男排锦标赛冠军杯。9月14日,中国男排凯旋抵京。一出机场,主教练汪嘉伟等立即被众多记者和球迷包围。面对此情此景,最后一个走出机场的中国排协秘书长高沈阳感慨道:“中国男排已经很多年没有受到过这么热烈的欢迎了。”汪嘉伟成功了!此前,像汪嘉伟一样成功的还有郎平,还有蔡振华……一度被媒体关注的“郎平现象”再度引起人们的深思……
1995年2月,郎平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执教于18年来处在最低谷的中国女排,这一壮举曾被炒得沸沸扬扬。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郎平的回国执教困难重重、阻力重重、障碍重重。首先,由国家体委组成的中国女排教练考评小组将对郎平等四位候选人进行全面考评,既是全面考评,必然有取舍的风险。其次,郎平当时正签约出任美国新墨西哥州俱乐部女排教练和新墨西哥州大学女排教练,毁约必须支付数额相当高的违约金,并意味着放弃大学执教的丰厚报酬,个人损失很大。对于违约金,郎平本人也先后两次表示,不能让国家体委和中国排协支付,若不能解决,可暂不回国。这一度被国内个别媒体曲解为正在为待遇问题同国内磋商。第三个原因,郎平赴美8年的愿望之一:获管理学硕士学位的毕业考试正在进行中。以上困难最后都得以顺利解决,美国老板为她的爱国热情和人品所感动,违约金降到了最低,又得香港实业家朱树豪先生慷慨解囊,终于顺利地中止了合同。郎平回国后果然不负众望,率女排姑娘一举夺得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国人瞩目已久的中国女排终于有了新面貌。这一现象被舆论称之为“郎平现象”。
其实,在郎平之前,已有被称为“少帅”的蔡振华于1991年毅然受命于危难之中,出任中国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使中国乒乓球队在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重温包揽全部金牌的喜悦和亚特兰大奥运会包揽全部金牌的成就。
紧随蔡振华和郎平之后,汪嘉伟亦于今年3月挑起重振中国男排亚洲雄风的大梁,并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奇迹般地获得成功,再次夺得亚洲男子排球锦标赛的桂冠,圆了18年的梦。18年前,正是汪嘉伟所在的中国男排第一次夺得亚洲冠军,使北大学生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世人为之一振。
由此可见,“郎平现象”业已成为体坛的一道新的风景。毫无疑问,蔡振华是成功的、郎平是成功的、汪嘉伟是成功的。他们的成功也正应了老祖宗的一句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看来,不是中国乒乓球、男排、女排的运动员不行,而是训练与指挥他们的教练员不行。中国体育界觅得几位“将才”,社会舆论惊喜过望,于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和分析。那么,“郎平现象”顺应了什么规律呢?
第一,世界级优秀教练的成材规律。
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具有世界级优秀选手的实践经验是非常宝贵、非常重要的。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直接当教练员的人有,成为名教练的也有,但毕竟是凤毛麟角。而“郎平”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带着问题去学习,尤其是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学习国外最先进的管理、训练经验。如汪嘉伟获得运动心理学博士学位、郎平获得体育管理学硕士学位,学成后又在国外执教,再回国执教。经历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符合一名世界级优秀教练员成材规律的。
这样的例子国内外均不鲜见。这也是国家体委培养教练员的基本方针。当时中国排协选拔女排教练时制定了四项原则:1.当运动员时的情况。2.担任教练员的经历和取得的成就。3.本人的思想作风和工作能力。4.参加选拔时报告的水平。依据以上原则,郎平最符合标准,即:1.她是世界、国内最优秀的女排选手。2.赴美8年学习深造,获体育管理学硕士学位,文化层次高。3.8年来,先后在意大利职业队任主力队员、美国排协训练中心总教练、世界超级明星联队主教练等等。4.困难之际,郎平虽合同未满、毕业临近,仍能毅然中止合同,回国效力。
第二,海外游子,拳拳报国之心。
从社会学角度看,“郎平”们在海外发展,远离祖国和亲人,更为真切、深切地感受到对祖国、对事业的眷恋之情。有着更加深刻的对中华民族、对人民、对亲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与信念。因此,一旦有机会为祖国奉献,他们迸发出的激情、热情与干劲是无以比拟的。这就是为什么蔡振华能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中,后来又冒着身体瘫痪的风险率队出征;这就是为什么郎平、汪嘉伟能够义无反顾,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环境和高薪。正如汪嘉伟坦言:“在海外的中国人都强烈地思念故土,民族自豪感也会因此更强烈,总想为国家做些贡献去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所以,只要祖国召唤,我就毫不犹豫地响应,报效祖国。”
“郎平现象”感召着更多的体坛海外游子。“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乒坛名将吕林在国外表示:随时准备响应祖国的召唤回国。蔡振华有意让他给自己当助手。侨居日本的乔红归心似箭,想回国办“乔红乒乓球俱乐部”,专事乒乓球的青少年训练,继续她的乒乓人生。
第三,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在心理、智力、能力和个人品格方面具有较高的成熟度。
一个运动队的主教练无疑首先是一个管理者、领导者和组织者。他的管理思想、方法、方式、措施;他的工作态度、领导方式;他个人的心理、智力、能力和人格力量等等,直接关系到运动队能否成为一个坚强的集体。
而“郎平”们的成功除“明星效应”外,无不是因他们所具备的优良的品质。如他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如他们本身所具有的敬业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以及“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科学求实、遵纪守法、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第四,符合天道酬勤的成功者之路。
天才在于勤奋。事业需要勤勉的人,事业需要“入迷”的人。日本教育学家木村久在他的著作《早期教育和天才》一书中说:“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中国古人有“业精于勤而毁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的警句。
任何社会成功者之路,都是充满了艰辛的奋斗之路,在攀登高峰的山路上,绝无坦途。
“郎平”们的成功,都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低谷状态下,调动士气,积蓄力量,苦觅出路,刻苦训练,顽强拼博,终于杀出一条血路来的。
从广义上讲,事业和生活应该兼而有之。可是,当你为了实现一个具体的目标时,必须投入全力,而不是不放弃一些什么。否则,就无法超人,就不可能登上辉煌的顶峰。每一块金牌的获得,何尝不得伴随着某种牺牲?创造宏伟的事业,需要牺牲。蔡振华刚出任男队主教练时曾说:“我将尽我的努力,带领队员走过中国乒乓球运动漫长道路上最泥泞的一段。但我会不顾一切地冲向光明。也许历史会无情地把我们留在这段光明前的黑暗里,但我仍感到欣慰与自豪,只要走过泥泞,就会使后来者迎接光明。我心甘情愿做这段泥泞道路上的铺路石。”
“郎平现象”是一个好现象。但“郎平”们不是救世主,不是中国女排、中国男排“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在关注他们的同时,需要给他们时间,需要给他们帮助,更需要理解、支持与谅解。欢迎成功,也允许失败。要创造中国若干低谷项目的辉煌,“郎平”们任重而道远。
笔者搁笔之际,正值中国足球队进军世界杯首场比赛受挫于伊朗之时。不觉悲从中来,黯然神伤,感慨万千。是役,使中国足球队在本世纪最后一次冲击世界杯的征途充满荆棘,前途难以预料。中国足球界和中国的足球迷们当千呼万唤他们的“郎平”们。
衷心祈愿中国足球队成功!
愿中国的低谷项目涌现出更多的“郎平”们!
标签:蔡振华论文; 郎平论文; 汪嘉伟论文; 排球论文; 女排香港论文; 女排回国论文; 女排奥运会论文; 朗平论文; 男子排球论文; 男乒论文; 乒乓球论文; 羽毛球论文; 中国足球论文; 足球论文; 女子排球论文; 中国女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