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涛
(宜阳县中医院内科 河南宜阳 4716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疗效评价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优于对照组(82.9%)(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优于不稳定型冠心病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不稳定型冠心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044-02
不稳定型冠心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若不及时治疗,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等严重病症出现,采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等已能较为理想的改善不稳定型冠心病远期预后,但对于早期缺血性胸痛控制不是很理想,对此临床仍处于探索阶段[1]。本次研究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通络祛瘀同时配以西药,临床疗效较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70例患者中包括男40例,女30例;年龄50~75岁,平均(63.1±11.4)岁;16例初发劳力性心绞痛者,24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者,14例静息型心绞痛者,8例梗死后心绞痛者,8例变异型心绞痛者;按不稳定型冠心病危险度划分:高危25例,中危29例,低危16例;38例气虚血瘀证,12例阴虚血瘀证,9例阳虚血瘀证,6例气滞血瘀证,5例痰瘀交阻证。随机分成观察组(中西医结合)与对照组(单纯西医)各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不稳定型冠心病危险度类型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吸氧、卧床休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β-受体拮抗剂及钙离子拮抗剂、口服阿司匹林);对于冠心病风险中高危者,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于心功能不全者,需使用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剂;高血压病者需予以降压药;高血脂者需予以降脂药;糖尿病需予以降糖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药方:红花、水蛭、五灵脂、台乌、桂枝、路路通各10g,川芎、赤芍各15g,降香、瓜蒌皮各12g,葛根、丹参各20g,黄芪30g,依据患者病情加减药量。淤血刺痛者添加桃仁;痰浊、舌苔厚腻、肥胖者添加陈皮;心烦气短者添加天冬;寒凝疼痛者添加薤白;阳虚隐痛者添加制附子,由我院统一煎制,早晚饭后30min口服2次,连续治疗15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疗效评价各项指标情况。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硝酸脂类用量均减少80%以上,静息心电图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硝酸脂类用量均减少介于50%~79%间,静息心电图ST改善超过5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硝酸脂类用量均减少低于50%,静息心电图ST无改善或变化不大。总有效记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数、计量资料行χ2/t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优于对照组(82.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不稳定型冠心病常见临床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即血小板聚集严重,不断释放,造成凝血系统被激活形成血栓,严重者出现血管痉挛,血管腔狭窄或闭塞[3]。与稳定型冠心病相较,不稳定型冠心病临床症状更为严重,常出现更为严重心绞痛、且持续时间较长、硝酸脂类用量增多,疗效较差,病情出现恶化,严重者出现猝死、心肌梗死等[4]。单纯采用西医治疗,对于未见血栓机制参与的不稳定型冠心病,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但对于伴有血栓机制参与的不稳定型冠心病疗效不佳,长期使用硝酸脂类扩张血管药物,可诱发多种不良反应,且产生耐药性[5]。中医认为,不稳定型冠心病为阴阳气血亏虚所致,多见气虚血瘀,治疗需益气温阳、通络祛瘀。我院此次采用药方中,丹参、赤芍、川芎、葛根、红花、降香皆为活血化瘀、行气通络良药;五灵脂、水蛭有破血祛瘀、止痛之功效;瓜萎皮、台乌理气化痰,开胸通络;路路通、桂枝温经止痛;数药作用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再配以西药加强治疗,可更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优于不稳定型冠心病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绮雪,陈俊.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4):12-14.
[2]洪敬党.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2014,23(9):1736-1737.
[3]夏永纯,李天佑.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纯痛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0,26(2):22-23.
[4]石惠娟,汪雁,孟宪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68例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5):249-250.
[5]杨靖,李红英,陈少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68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42(7):22-23.
论文作者:高红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冠心病论文; 不稳论文; 心绞痛论文; 疗效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患者论文; 用量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