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框架的人力资源会计应用_开发支出论文

基于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框架的人力资源会计应用_开发支出论文

基于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框架的人力资源会计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会计论文,框架论文,基本准则论文,人力资源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准则框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

(一)人力资源会计应与传统财务会计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种情形在高端人才云集的组织亦即人力资本驱动型组织中特别明显。金融机构、医院、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文艺娱乐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等人力资本驱动型组织对人才的引进和开发投入与日俱增,传统财务会计将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开支确认为收益性支出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处理方式显得有些不合理。且当前各方利益者无法通过财务报告体系较好地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严重影响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符合财务会计的目标。客观上需要将人力资源会计理念引入财务会计,改变财务会计对人力资源信息的处理方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尽管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人力资产的概念,更没有相关的具体核算方法,但是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在遵循现有基本准则的情况下尝试人力资源资产化处理,如某航空公司将飞行员的高昂的培训费用(人力资源开发费用)纳入“长期待摊费用”核算,某传媒公司将艺人转会费(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等。可见,企业已经有了反映人力资源信息的动机,并开始在实践中无意识地部分地应用了人力资源会计。但是通过“长期待摊费用”核算人力资源不利于其后续的确认与计量,而且由于缺乏具体准则上的规范和指导,各企业目前对人力资源相关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多样,更多企业选择表外披露。这容易造成人力资源相关经济事项会计处理上的混乱,影响企业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需要制定既能体现人力资源会计理念又契合传统财务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具体准则。

(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模式选择。人力资源会计融入财务会计必须符合财务会计基本准则的规定。目前,比较成熟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和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等。其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以企业为主体,从人力资源投入角度,对人力资源取得、开发、使用和替代成本进行事后核算,符合基本准则中会计要素在计量上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要求;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对所发生的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和开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在受益期内分期摊销,符合基本准则中规定的会计基础,即权责发生制。其核算方法以核算企业为会计主体,以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为假设前提,符合基本准则规定。

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不是以投入成本而是以效用价值(产出价值)作为人力资源的计量基础,人力资源价值取决于人力资源对企业未来贡献的多少。但企业未来收益的多少,很难直观地、清晰地与人力资源效用价值挂钩,因此人力资源的效用价值既不具有过去交易性,又不具有客观真实性,还不具有货币度量性,也就不能作为财务会计的信息。由于估量人力资源价值需考虑客观因素较多,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经济价值法、商誉评价法等目前常见的货币计量方法,都带有主观因素,结果往往缺乏可靠性,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因此,这些计量方法很难在当前传统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下应用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人力资源权益会计认为劳动者除了享有固定补偿收益的同时,还应该享有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剩余索取权的权益,会计平衡公式设为“物力资产+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产=负债+劳动者权益+所有者权益”。这一理论体系对研究企业家价值,特别是国企高管薪酬方面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目前实施缺乏环境支撑。因为,现行《公司法》并未将劳务出资纳入法律条款,而且按照《公司法》规定,物质资本投资者是以出资额对企业经营风险承担责任,而享有同等权利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承担却无从体现,特别是当前“个人信誉制度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此外,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中已经对职工参与利润分配有相应的规定,体现了人力资本的权益。因此,推行人力资源权益会计也缺乏可行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在基本准则框架下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更具适用性。

二 、人力资源成本分类与确认

(一)人力资源成本重分类。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中,成本项目包括取得成本、开发支出、使用成本和替代成本。其中取得成本是指企业在招募录用职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招募成本、选拔成本、录用成本和安置成本;开发支出是企业为了使新聘用的员工熟悉企业、达到具体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业务水平或为了提高在岗人员素质而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时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定向成本、在职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是指企业为补偿或恢复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企业员工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其体力、脑力的消耗而直接或间接地向劳动者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维持成本、奖励成本和调剂成本;替代成本包括取得或开发替代者而发生的成本和由于企业的员工离开企业而发生的遣散成本。财务会计核算上需要以人力资源成本能否形成人力资本增值为标准,进行有利于会计核算的人力资源成本的重分类。人力资源替代成本中取得或开发替代者而发生的成本其实是二次取得与开发支出,遣散成本中的业绩差别成本和空职成本属于机会成本,这些均不属于财务会计研究范畴。因此,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将人力资源成本划分为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和人力资源投资成本。

(二)人力资源成本确认。重分类后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定义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解释一致,其核算范围除了企业支付的工资、津贴、福利、奖金、五险一金等,还包括普通员工各种离职情形下按规定企业需要支付的补偿或遣散费用,可以遵照传统财务会计处理,根据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仅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常规人力资源招聘、录用、保持、发展、评价和调整等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是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所定义的取得成本与开发支出中分离出来的一般化的职能部门管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处理;而人力资源投资成本则是指将引起人力资源存量变动或导致人力资本增值的一种投入,包括取得成本与开发支出。由于该部分人力资源投入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可以涉及多个会计期间,应该确认为资本化支出,该项支出形成的人力资源能否确认为资产入账则需要在基本准则框架下深入探讨。

根据基本准则的规定,将某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首先要符合资产定义。即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非劳动者本身。尽管劳动力所有权属于劳动者个人,但在劳动用工制度普遍采用合同制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劳动力的使用权和控制权。当取得的劳动力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并与物质资源相结合,显然也是预期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的。其次要满足资产确认条件。条件一: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从生产要素角度分析,劳动者创造的经济利益是与其他资产融合在一起的,如果属于劳动工具的固定资产和属于劳动对象的材料能够确认为资产,能够确认它们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那么作为运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劳动力资源也应被认为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条件二:该资源有关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从人力资源投入成本的角度出发,企业花费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如招聘费、培训费、安置费等各项支出本身都是以货币形式反映的,这就使得以货币来相对客观的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企业通过与人力资源产权主体的产权交易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且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可以确认为人力资产。综合考虑,并非将企业拥有的所有人力资源资产化,而是将企业核心人才资源确认为企业资产。能确认为人力资产的人力资源投入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员工个体或群体具有超常的职业技能及良好的信誉,能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二是与企业签订有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劳动合同或协议,且合同协议中附带员工违约赔偿条款;三是发生的开支与取得的人力资源有非常明显的对应性或明显增加企业人力资源存量;四是投入金额在规定标准以上;五是与人力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六是人力资产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三、人力资产计量与记录

(一)人力资产初始计量。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计量方法包括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历史成本法是以企业取得、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时实际发生的支出来计量人力资源成本,操作简单,数据客观且可验证。重置成本在基本准则中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而机会成本法是以企业员工离职使企业蒙受的经济损失为依据进行计量的计价方法,与传统会计模式相距较远。

企业通过外聘或开发取得的核心人力资源,在进入预定工作岗位并达到预定工作状态前所发生的且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各种耗费,均应计入人力资产的初始入账成本。具体包括外聘核心人力资源所花费的招募成本、选拔成本、录用成本、安置成本等,这些成本开支是企业为获得核心员工的工作技能所付出的对价,需要通过将来员工有效服务来补偿的。还包括为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发生的开发支出,如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脱产培训成本,这部分员工为载体新增的人力资源应该属于企业,也应该计入人力资产成本。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常规人力资源招聘、录用、保持、发展、评价和调整等活动所发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应作为“管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传统会计科目设置的基础上,增设“人力资源支出”和“人力资产”两个一级科目,其中“人力资源支出”科目通过“引进支出”、“开发支出”、“使用支出”、“离职支出”进行明细核算。“人力资源支出——引进支出”账户属于资产类的成本计算账户,用来归集企业对外引进核心人力资源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与支出。借方登记企业对外取得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各项支出;贷方登记企业实现目标人力资源控制权后结转“人力资产”的入账数额和未实现目标人力资源控制权转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尚未形成人力资产的投入成本,以具体人力资源项目设置明细科目。“人力资源支出——开发支出”账户同属于资产类的成本计算账户,用来归集企业对现有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与支出。借方登记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费用;贷方登记取得因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形成了一项被企业控制产权的人力资源而据以结转“人力资产”的入账数额;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尚未形成人力资产的投入成本,以具体人力资源培训项目设置明细科目。“人力资源支出——使用支出”账户是过渡性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津贴、福利、奖金、五险一金等。每月实际支付时,借记“人力资源支出——使用支出”,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同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月末,再贷记“人力资源支出——使用支出”账户,借方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人力资源支出——离职支出”账户核算因人员非正常流动造成职位、岗位空缺带来的直接支出以及因员工离职按相关契约或规定企业支付给离职人员的补偿费。月末该账户余额结转入“管理费用”账户借方。另外,“人力资产”账户则属于资产类的盘存账户,核算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形成的核心人力资产初始入账成本的增减变动,借方登记人力资源引进或开发过程完成且员工进入工作岗位后所形成的人力资源初始入账成本;贷方登记各种原因致使目标人力资源转销时予以转销的人力资产成本;该账户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人力资产的账面成本,并按团队或个人设置明细科目。下面举例分析几种不同途径取得核心人力资源的会计处理。

(1)企业通过外部引进取得核心人力资源

[例1]某航空公司通过中介公司招募客机飞行员一名,该飞行员具有规定的执业资质,多年的飞行经验,其加入将大大提高飞行队伍的飞行能力与水平,提升航空公司的竞争力。现已与其签订服务期限五年的劳动用工合同,年薪36万元,按月支付;此外,还需一次性支付给原航空公司违约金10万元,一次性给予该飞行员在当地购房的补助80万元,另按飞行员两个月的月薪数支付中介公司服务费,合同中还明确了飞行员违约条款。上述款项均已付讫,飞行员已至公司报到。

上例中,公司为取得该飞行员的技能服务所发生的具体业务情况符合人力资源资本化条件,因此,人力资产初始入账价值应该包括公司为其支付的违约金10万,给予的购房补贴80万,以及中介的服务费6万元,共计96万元。签订合同并支付该笔开支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人力资源支出——引进支出——飞行员(××) 96

贷:银行存款96

飞行员实际报到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人力资产——飞行员(××) 96

贷:人力资源支出——引进支出——飞行员(××) 96

若签订劳动合同之前无法判断最终招募是否成功时,其间发生招募、选拔费用等应先计入“人力资源支出——引进支出”账户,若最终未能实现目标人力资源的取得,可将发生的费用转入“管理费用”账户。若签订劳动合同且支付各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支后出现意外状况未能实现人才引进,可将计入“人力资源支出——引进支出”的金额转入“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根据事项发展继续核算。若核心人力资源引进支出涵盖在合同约定的工资报酬之中,其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同水平员工的,可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将今后需支付的高工资部分按一定利率水平折算成现有价值计入“人力资产”账户,应付高过正常水平的工资总额记入“长期应付款”账户的贷方,差额部分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

(2)企业通过内部开发取得核心人力资源

[例2]某航空公司为建设高素质的机场地勤人员队伍,选拔30名年纪在35岁以下的考核优秀的地勤工作人员赴美国培训一年,支付美方培训费用450万元,培训期间生活补助等费用250万元,相关其他费用52万元。对培训期间支付各项开支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人力资源支出——开发支出——地勤培训752

贷:应付职工薪酬250

银行存款502

若该培训结束,有28名学员获得美方颁发的资质证书,2名学员未能通过。那么30名培训学员的开支将计入28名合格人力资源账户中。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人力资产——美方资质地勤752

贷:人力资源支出——开发支出——地勤培训752

(3)企业以公司股份为对价取得核心人力资源。公司以给予股份的方式取得核心人力资源,若企业股票有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以取得股票的公允价值作为人力资源的初始入账价值;若企业股票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的,则以取得股份时企业净资产的份额为入账价值,借记“人力资产”,按取得的股票面值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两者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资(股)本溢价”。

(二)人力资产后续计量。人力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应该包括人力资产的摊销、人力资产后续投入增值、人力资产的减值等。

(1)人力资产的摊销。人力资产价值并不一定随着使用而减少,可能会随着员工努力实现自我更新与自我增值。不可否认人力资源有能动性与再生性的特点,但是在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与技能的更新速度之快也是事实,因此,需要考虑人力资产价值的摊销,同时也需要关注人力资产价值的提升。人力资产的账面价值随核心人力资源服务潜能递延至以后各期,确定人力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累计摊销额的基础是确定其任职年限。只有任职年限确定的人力资产才能在任期内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而任职期限不明确的则可以按其尚可服务年限进行摊销。如果确认的人力资产是团队,则可以以该团队平均服务年限为摊销期。为核算其摊销价值需增设“人力资产累计摊销”账户,核算企业人力资产已摊销的金额。企业应在确认人力资产的当月开始摊销,直至其停止确认时结束。摊销的金额按受益对象借记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贷记“人力资产累计摊销”。此外,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特殊性,有可能存在任期满后续签劳动合同的情况或任期不明确变为明确的情况,需要适时转换调整账务处理。

(2)人力资产的增值。人力资产增值是指所控制的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的经济贡献和服务的潜能提高。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为了进一步开发提升企业核心人才的专业能力,提供各种与岗位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且最终实现培训目标的,为此发生的各项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计入该人力资产成本。账务处理同初始投入,摊销期限应重新确认。另一种情况是,权威人力资源评估机构结合核心人力资源的影响力以及其在组织中发挥的作用,采用科学方法开展评估,确定重置成本是否增值。可以将评估确认的增值部分计入“人力资产”,同时增加“资本公积——人力资产评估增值”,在该人力资产因各种原因退出企业或终止确认时,应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3)人力资产的减值测试。科技日新月异,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变化,再加上人力资源的特殊性,企业需要随时了解核心人才的身体、心理的变化及其工作状况。如果出现明显影响核心人才胜任工作的情形,可根据其严重程度计提相应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例如,核心人力资源健康状况堪忧,影响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出现重大的影响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事件;由于各种原因其绩效评价远离预期;与核心人才相关的项目规模或效益缩小。企业需增设“人力资产减值准备”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人力资产出现减值迹象时所计提的减值金额。发生减值损失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贷记“人力资产减值准备”账户。

四、人力资产处置核算

(一)确认为“人力资产”的员工临时外派。人力资产的处置,主要是指确认为“人力资产”的员工外派、退出企业或者无法符合资产确认条件时,应予以转销并终止确认。企业将确认为“人力资产”的员工在某一时间段转派往其他组织服务,取得转让收入,应该确认为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账户,该人力资产的摊销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账户。需要指出的是,临时转让员工收入区别于劳务收入,临时转让员工收入是出让特定时间段的员工服务技能取得的收入,是一种资产让渡收入。这种使用权的让渡是法律和行业惯例所允许,员工权益受法律保护为前提的。如航空公司在业务不足的情况下,将与公司签有劳动合同的飞行员临时转租给其他航空公司,足球俱乐部将过剩的签约球员临时转会给其他俱乐部等。

(二)确认为“人力资产”的员工退出企业。企业确认为“人力资产”的员工因各种原因主动或被动离职,需要根据情形进行账务处理。若合同聘用期内提前主动离职,企业按合同规定收取的违约金应冲减尚未摊销的“人力资产”账面价值,差额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例3]某足球俱乐部2009年引入外援一名,合同期五年,支付转会费500万元,及其他相关费用120万元,该项支出符合人力资产确认条件。两年后该球员欲转会另一家足球俱乐部,通过协商按合同规定的最低违约金700万元的80%确认转会费,款项均已收讫。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560

人力资产累计摊销248

贷:人力资产620

营业外收入188

若合同聘用期满,不再续聘而离职的,应冲销相应的会计账户,借记“人力资产累计摊销”账户,贷记“人力资产”账户。若继续聘用的,附有条件,且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可以再确认“人力资产”。若继续聘用的,企业未提供其他条件的,仅需在备查簿中登记。若被企业主动辞退,除按离职冲销相应会计账户之外,支付的遣散金应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三)已确认“人力资产”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若出现身体状况严重恶化、失去特种上岗资质等各种原因致使核心人力资源无法继续工作或失去核心价值的情况提前终止确认时,应冲销尚未摊销的人力资产账面价值,借记“人力资产累计摊销”账户,有计提减值的,应借记“人力资产减值准备”账户,贷记“人力资产”账户,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账户。

五、人力资产财务报表列报

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列“人力资产”与“人力资源引进与开发”项目。其中“人力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各个核心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减去累计摊销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应该根据“人力资产”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减去“人力资产累计摊销”和“人力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余额后的金额填列。“人力资源引进与开发”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尚未完成的人力资源引进或开发项目能够资本化的实际支出,应该根据“人力资源引进支出”科目和“人力资源开发支出”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加总填列。

总之,与传统财务会计相比,上述人力资源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确认人力资产,使企业财务报表能合理、规范地反映人力资源信息,而且避免因人力资源投入产生企业盈利的巨大波动,使企业各期盈利更趋合理,符合财务报告目标要求——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目前,在所有行业企业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财务应用并不现实,但在人力资本驱动型组织中进行试点是可行的,这些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更多地依赖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方面投入相对比较大,人力资源管理也更加细化,因此对人力资源的各种会计信息的需要也更加迫切,应将其作为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财务应用的主要对象。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基于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框架的人力资源会计应用_开发支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