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彪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成都 610500 基金项目:(自然基金项目号:30972447) 作者简介:王彪,性别:男,出生年月:1977.3,最高学历:本科,毕业院系: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职务/职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
【摘要】 目的 分析并研究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1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予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7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8.82%,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塞,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大剂量;尿激酶;急性脑梗塞【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74-01
脑梗塞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在我国具有相当高的发病率,而且还有十分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在临床上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这种疾病需要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从最大的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痛.临床上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是溶栓治疗,所以本研究主要就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进行分析,结果取得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年5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这1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当中,男性患者112例,女性患者74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87岁,最低年龄为57岁,平均年龄为(73.5±11.4)岁.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为急性脑梗塞患者,患者的诊断符合WHO 关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的发病均在6h 以下,所有患者都例行头部CT扫描,排除有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近期都没有进行过相关手术,也无出血史.对患者的相关组织进行实验室检验,未发现有凝血障碍,所有患者无严重的全身并发症.经过调查未发现患者使用过抗凝剂和血小板抑制剂等,本研究内186例患者不存在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也无心纤颤患者.分组以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溶栓之前对患者例行常规的血常规检测和尿常规检测,为患者给药阿司匹林75mg.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主要采用100ml0.9%的生理盐水配合20万U 的尿激酶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保证患者在半个小时内滴注完毕,每日为患者进行一次治疗,连续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采用0.9%的200ml的生理盐水联合150万U 的尿激酶进行静脉滴注,保证药物在半个小时内滴注完毕,每日为患者进行一次治疗,连续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溶栓之后12h同样给药7500U 的低分子肝素进行脐周皮下注射,每24h进行一次注射,连续给药一周.同时为两组患者给药自由基清除剂、血小板抑制剂、钙拮抗剂、脑保护剂、20%的甘露醇和抗凝剂等药物进行常规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在结束治疗以后给药肠溶阿司匹林75mg口服,每晚睡前一次服用.对患者的溶栓用药有效剂量的观察需要在溶栓治疗钱和治疗后的第2、4、12、24、48h进行静脉血抽取,例行检查,对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因子Ⅱ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G)、凝血时间(TT)等进行测量.患者治疗后所测的凝血酶愿时间为正常值的1.5~3.0倍,凝血时间延长到15~20s,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到110g/L为正常.如果患者的各项指标超出此范围,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出血倾向需要立即停止溶栓治疗,并停止抗凝和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的情况紧急,可能需要进行新鲜全血的输注.
1.3 疗效判定 如果患者在溶栓后,病情24h内迅速缓解,患者的冰蚕程度为0级且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评分<4分,对大脑进行TCD 检测显示相应的血流量增加,患者发病24h后对头部进行CT复查不存在阻塞灶也无并发颅内出血,则说明治疗显效;如果患者在溶栓后24h内,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出现了明显的改善,且患者的神经缺损≥4分,<19分,经TCD检验显示患者大脑的血管流量增加,对患者的头部进行CT检测,发现有较小的低密度改变情况,说明治疗有效;如果患者溶栓后的24h以内其临床特征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善,而且患者的神经元缺损程度较高,经过TCD显示,狭窄的血管无变化,而且患者的头部经过CT检测未显示有明显的低密度灶出现,那么说明治疗无效;如果患者的溶栓后24h内其各项临床症状都明显增加,且患者的神经能缺损增加,头部CT检测显示出现血灶,说明患者病情恶化.[注:治疗有效率=(显效= 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量资料均采用t值检验,并采用(??x±s)表示,所有设计到的技术资料均采用X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否则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有效治疗89例,治疗有效率为95.70%,对照组有效治疗64例,治疗有效率为68.82%,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急性脑梗塞在临床上为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需要在临床上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当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溶栓治疗,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目前这种疗法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接受和认可.但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在剂量的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不同剂量的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于患者而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本研究主要分析大剂量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并采用小剂量的尿激酶进行对照研究,从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更为显著,说明大剂量的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尿激酶可以对内源性纤维单被溶解系统进行直接的作用,可以脆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纤溶酶能够进行降解,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同时还能够对血液循环当中的纤维蛋白原进行讲解,对患者的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进行降解,在某种程度上将溶栓作用发挥出来.这种药物特别奏效于最新形成的血栓,而且还能够提高患者血管的ADP酶的活性,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等具有抑制作用,能够防止血栓的形成.对患者采用静脉注射进行溶栓,患者的体内纤维溶解酶活性明显提高,当患者停药一段时间以后,患者的鲜味美活性会慢慢趋于正常,但是同时血浆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将有所降低,其降解产物的增加能够持续24h 之久.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发现小剂量的尿激酶在对患者进行溶栓的时候很难奏效,或达不到既定的效果,而且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经过分析得出,这是因为小剂量的尿激酶可能会造成患者的凝血机能产生亢进,主要是因为纤维酶被激活以后和因子系统相接处所造成的.而大剂量的尿激酶则能够将其药效发挥极致,所以效果显著.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塞,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 杨春梅,张丽华,颜秀芬.尿激酶超早期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信息,2014,25(Z2):165-168.[2] 李庆安,方明.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比较[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22(01):3627-3629.[3] 付建红,姚声涛,邓棋方,徐丽明.急性脑梗塞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致颅内出血六例报道[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19(04):3056-3059.[4] 郑伟,徐云宏.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27(11):634-636.[5] 吴斌,薛丽英,张玲霞,訾花蓉.临床71例脑梗塞发病6小时内溶栓治疗后分析[J].甘肃医药,2012,28(06):6352-6355.
论文作者:王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7
标签:患者论文; 尿激酶论文; 溶栓论文; 脑梗塞论文; 统计学论文; 大剂量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