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思中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之差异(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差异论文,张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是教语言,还是教交际?
提出这个问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因为这些年在外语教学界流行的舆论似乎是,只有教交际才是时髦的教学理论,其他主张或观点一概被讥讽为落后。张思中教学法可贵之处,恰恰就在于它不追求时髦,而追求真理。正是在教交际的主张被说成是外语教学唯一正确的主张时,张思中教学法提出了自己的十六字方针。这个方针的本质是:坚持教语言,在教语言本身的同时教语言使用,也就是教交际。
语言首先是语音、语法、词汇,是听、说、读、写。语言学也首先是关于语音、语法、词汇和听、说、读、写研究的。语言就是语言。外语教学首先要教语言,教语言本身,教语言学研究的主体,而不是撇开语言本身去教语言的使用,教交际。语言使用或交际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语言本身,离不开语音、语法、词汇和听、说、读、写。正如一棵树的花朵和果实,离不开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一样。因此,外语教学唯一正确的决策,是在教语言之中教交际,像张思中教学法那样。相反的外语教学决策,在教交际之中教语言,像交际教学法那样,则必然增加教学困难和师生负担,造成对外语教学的误导。而这种误导的根源,则是轻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对外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没有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将幼儿与学生混同,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混同,学校课堂教学条件与家庭社会自然学习条件混同;同时也把交际概念与语言概念混同,把口头交际概念与一般交际概念混同,又把对话与口头交际混同。理论上的失误和逻辑上的混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实践上的偏差和执行上的僵化。
实事求是地说,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说,语言的概念不但与交际的概念不是一回事,而且外语教学中教语言的概念也比教交际的概念明确得多,简洁得多。举例来说,教英语和学英语的概念,教师和学生都清楚。而教英语使用和学英语使用,或教英语交际和学英语交际的说法,则常使人们感到有些玄妙。按照这种说法,英语课是不是也应改为英语使用课,或英语交际课呢?
教交际的“交际”一词,不但其概念与语言不同,而且在外语教学理论中,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清楚。在交际教学实践上,似乎教功能和意念项目就是教交际,教用外语做事也是教交际,教情景对话仍是教交际。同时,在交际教学中,尤其是在其起始阶段,似乎只有教口语,教听说,才是教交际,而教书面语,教读写,则不是教交际。在这里,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交际教学理论中,交际的概念是不完整的,甚至于是错位的。如果说交际教学就是对交际概念的片面理解的话,那么交际教学对教学的理解同样也是片面的,首先学校学科教学必须以系统知识的掌握为基本目标,同时系统知识经过系统实践和练习而形成系统的技能和技巧。各学科都如此,外语也不例外。就外语教学来说,不但语法要进行有系统的教和学,语音、词汇也是如此。离开这一点,就不成其为真正意义的教学了。此外,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习,因此学校教学还必须系统地教授学习知识,系统地培养学习技能和技巧。第一是本学科的系统知识、技能和技巧;第二是本学科的系统学习知识、技能和技巧。张思中教学法抓住了这两方面,而交际教学法则两方面都有所忽视。原因就在于:前者把外语教学归结为教语言本身,而语言的系统性又非常完整;后者把外语教学归结为教交际,但交际的系统性则很难说十分完整。现今已出的论述交际理论的书籍,各有各的体系,各有各的内容,不像普通语言学那样离不开语音、语法、词汇所组成的基本框架与内容。由上所述不难看出,交际教学的主张并不是建立在成熟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实践经验也远非完善和成熟。把这样的教学法拿来在中国全面推广,能够不困难重重吗?
4.是教深层的文化,还是教浅层的文化?
语言的内容是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实现语言和文化统一,而且越早越好,以求用文化学习带动语言学习。张思中教学法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的解决。从十六字方针所体现的教学决策来看,首先集中解决语音、语法、词汇基本问题,为学习有文化内容的材料开路,随之便立即进入阅读原著以及有内容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的强化训练。阅读原著和专业对话所包含的文化内容是深层性质的,是与外语学习者的文化水平相一致,并且与学习者的文化趣味和专业需要相吻合的。这种深层性的文化教学,对于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增强,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很大益处,也是学习者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契机。
反观交际教学法,由于长时间所侧重的是功能意念练习、模拟情景练习和角色表演练习,因而其文化内容只是关于日常生活的,属于浅层性质的。就以口头交际来说,这种教学法所注重的仍然是交际形式的“得体”,而不是交际内容的“得体”。这样的交际所能解决的只是日常生活问题,而不能解决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问题。所以像交际教学法这样的教学策略,是不能迅速地使学习者由语言学习进入文化学习的,或者说不能迅速地使学习者由浅层文化学习进入深层文化学习的。由于真实的交际离不开深层文化,所以标榜培养交际能力的现行交际教学法,在培养真实交际能力方面反而不如张思中教学法。
关于文化,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即能读会写。外语教学越是迅速地使学生学会读写,就越贴近外国语的文化教学,贴近外国语言文字所载荷的深层文化。张思中教学法从教学的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读和写,特别是快读和快写。它也很重视听说,但不提倡什么听说领先。这不是它的缺点,而是它的优点。在这个意义上,张思中教学法比交际教学法又胜一筹。它着眼于培养通晓外语的文化人,而不是外语“文盲”。交际教学尽管也主张在高级阶段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但由于在前期的教学中大搞听说领先,重复性口头练习过多,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因而严重影响了读写能力的早期发展,严重影响了深层文化的教学,严重影响了语法知识和词汇的系统、大量地积累,从而也严重影响了后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张思中教学法不主张听说领先,使宝贵的外语教学时间得以充分发挥效力。交际教学法大力倡导听说领先,使宝贵的教学时间被无形地浪费掉。深层文化的教学对浅层文化的教学,教学时间的节约对教学时间的浪费,经验对教训,这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
5.中学外语教学是达到一门外语过关,还是只打好基础?
中学是外语教学的关键时期。中学外语教学达到一门外语过关或基本过关,便是教学的胜利;否则,就只能说是教学的失败。中学一门外语过关,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科学教学法的任务。科学意义的教学法就是教学效率的大提高。外语教学要靠方法取得成功,也就是以智取胜。外语教学法如果总是强调时间因素的决定性作用,那么就是以力取胜的教学法,就不能算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学法。
从张思中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来看,中学外语教学达到一门外语过关,是完全可能的。不需要增加教学时间和加重学生负担,而只需采用符合语言规律、学习规律和中国人学习外语的规律的教学方法与教材。
一门外语过关,这意味着语音、语法、词汇过关和听、说、读、写能力过关。张思中教学法的长期和大面积的实验与实践表明,采用适当集中,反复循环强化的办法,语音和语法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例如半年到一年内)被学生系统地掌握,其中包括知识、技能和技巧。至于词汇,如采用张思中教学法进行强化教学,学生一节课可识100个词,一个学期至少可掌握1000个词。据此计算,整个中学阶段掌握6000,乃至7000,8000,9000,10000个词都是可以做到的。学习外语,掌握词汇最难。词汇关一过,其他各种关的通过可以说基本上不在话下了。抓住外语教学中的主要矛盾,也就是词汇的掌握,这是张思中教学法优于交际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为现行的交际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上缺乏有效的办法,所以在整个中学阶段只能使学生掌握2000左右个单词。而这样一个词汇量对于阅读中等难度的外文原著,显然是很不够的。词汇量不过关,甚至不能基本过关,不只培养阅读能力会落空,培养听力也无保证。读、听不过关,写、说也难过关。所谓打好基础,其实就是学习不过关的委婉说法。这样,在中学阶段的外语教学虽然师生双方都花费很大力气,但其结果却是功亏一篑,往往导致前功尽弃。
张思中教学法和现行的交际教学法在教学量的观点上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前者认为教得多学得多,才能教得好学得好,教得会学得会。因为量多,联系也随之而多;联系多,记忆自然牢固,活用也有条件。后者认为量少才能精,量多就不能巩固。两种观点究竟哪种更符合辩证法,哪种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外语教学素质教育性质的加强,是不言自明的。
只有努力达到中学一门外语过关,普及外语教学才能成为现实,外语才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武器。这里既需要胆略魄力和远见卓识,又需要谋略智慧和运筹策划。
摆在人们面前的中学一门外语过关的问题,虽然是一道难题,但并不是不可解决的。张思中老师本人在自己的外语教学中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成功经验的系统总结与科学概括,就是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就是十六字方针和“心理优势”论。当在中国外语教学领域里,当听说法、功能法、交际法等都在中学一门外语过关这一难题面前望而却步时,张思中教学法却以其屡试不爽的实践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在外语教育园地里开花结果。事实胜于雄辩。张思中教学法成功的事实说明,中国的外语教学法不比外国的差,中国的外语教学理论不比外国的差。在外语教学法学术领域,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观点说一个“不”字,对照搬外国的交际教学思想划上一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