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发展校办产业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办论文,高校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校产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世界科技教育发展总趋势,在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高校的技术和智力为依托,由高校创办或参与创办,以转化或转移科技成果、实现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实体。发展高校产业是深化高校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高校办产业是一种新的事业。总结近年来高校兴办产业的实践,根据全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高校兴办产业并使之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模式和新的机制。
一、关于校办产业的管理体制
校办产业在高校事业体制的框架内,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协调而有效运转的关键在于校办产业的管理体制的建立,从而确定产业在社会上的法律地位,规定校办产业和学校、产业管理部门、各产业之间、产业内部以及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一校两制"、"一体两环"的管理体制。学校是一个整体,其教学、科研工作按照事业单位的规律和制度进行运转,财政来源于政府的事业拨款,计划量力节约使用,构成事业运行环;而校办产业则按企业的规律和制度进行运转,确立企业法人地位和企业法人代表,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构成学校的企业运行环。"一体两环"的管理体制使事企分开,要求在处理学校事业部门与企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坚持事业单位按事业体制的组织、领导、制度、机制和权责关系进行管理;对校办产业管理部门和产业之间的关系,要按照企业体制进行组织、授权和管理。学校成立校产业管理委员会,对校办企业行使所有权职能,下设产业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产业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应当是:
1.管国有资产:对于校办产业要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资产评估,清理债权债务,核定国有资产占有量和资本金,在此基础上实行以出资额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出资者(学校)的所有权和校办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企业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以及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学校的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2.管企业干部:学校将一定金额的资产交给企业经营,其所有权的体现之一是选择优秀的企业领导人。对企业领导人的政治思想表现、组织领导决策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工作态度进行全面考察,采用聘任制、签定任期目标书的办法选拔在德、能、勤、绩方面突出的优秀干部担任校办企业的厂长、经理。这是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3.管上交任务:按照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市场情况、生产能力和资金情况进行全面科学评估,确定各个校办企业年上交学校的利润指标以及近期发展(3~5年)规划。各企业必须全力保证学校下达的上交任务的完成。
二、关于校办企业的运作机制
(一)确立企业的法律地位、依法经营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或劳务)生产或经营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特征应当是:(1)营利是企业的首要特征,非营利的单位应排除在企业概念之外;(2)企业是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并无义务主动承担除此以外的其他社会职能;(3)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立开展业务活动的主体资格,无需依附于任何其他单位和组织。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承担者。
确立企业法律地位是校办企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前提。企业法人有如下特征:(1)依法注册登记成立;(2)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财产,企业对这部分财产享有独立支配的权力;(3)有企业名称和固定的场所;(4)有组织章程和组织机构;(5)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代表企业法人行使职权的企业负责人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学校对校办企业的投资行为,形成企业产权。这部分投资一旦投入企业,即与学校的其他财产区分开,学校不能直接支配这部分财产,也不能随意从企业中抽回,但依法对这部分财产享有一定的财产权利,即产权。学校享有财产收益权,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行使产权主体的约束权利,选择企业管理者,决定企业产权变动和重组,享有产权有偿转让的收益权。同时,学校仅以出资额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学校对企业的投资及其增值和企业在经营中负债所形成的财产,构成企业法人财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规定的企业十四项经营权,是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对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拥有独立支配的权利--的具体表现。建立健全校办企业法人制度才能使校办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
(二)逐步实现资产多元化
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市场、政府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市场机制沟通的。在正常的经济运转中,政府调控市场或引导企业的手段必须是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而不能靠行政命令的手段。同样理由,学校对校办产业的调控也应如此。从目前情况来看,校办企业活力依然不够,还不能真正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和实际需要去自主经营。资金匮乏也是长期困扰校办企业的难题。国家规定拨付给高校的事业经费不得用于校办企业的投资,高校计划外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的是校办产业的收入,此项收入为弥补教学、科研经费的严重不足,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待遇已花费殆尽,不可能拿出大额款项投入校办产业用于扩大再生产。因此大部分的校办产业规模不大,效益较差,发展后劲不足。有时高校科研成果投入校办产业后得到市场较好反响,产品供不应求,但因资金短缺不能按市场需求去扩大生产,去占领市场取得规模效益。因此,要发展校办产业,必须改变企业资产主体一元化的状况,实现资产主体的多元化和资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过去,我们把校办产业资产的单一所有权看得很重,国家对校办企业的优惠政策也限定校办产业必须是学校独资方可享受免交所得税的税收优惠。这不仅抑制了校办企业的活力,也不利于校办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逐步实现校办企业资产的多元化,使企业不断增加新的血液,补充资产用于再投入,增加企业活力,并在多种所有者的监督下形成约束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什么方式可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就采用什么方式,特别是在组织资金,形成更大规模的生产经营,开展专业化协作和联合上。这实际上是使各种资产相互渗透,变单纯由学校承担风险为各方投资者共同承担风险。为达此目的,应当允许校办企业用部分厂房、设备、人员、资金与外商、乡镇企业及其他企业合资;允许少数车间、分厂通过国有资产评估拍卖改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前提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有利。同时企业内部划小核算单位,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包括企业内部承包经营、委托经营、租赁经营、个人经营等,并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鼓励企业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利用企业富余人员、闲置的设备、厂房,可利用的边角料,从市场需求出发,扩大生产领域和生产经营渠道,拓宽财路,使企业由生产经营的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增强其发展能力。
(三)科学管理
独资企业将学校的所有权和校办企业法人财产权集于一体,其领导管理体制是高度集中的,其权利和责任也是统一的。合资和股份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根据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的原则,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机构,各司其职,有效行使决策、监督和执行权。股东会是企业权力机构,由出资者代表参加;董事会是企业经营决策机构,由股东会选举产生,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经理由董事会聘任,依照企业章程和董事会授权,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监事会是企业监督机构,由股东代表和适当的企业职工代表组成。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组织机构。
校办企业处在市场经济中,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需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这就要求校办企业使用的劳动力,必须能够自由录用,企业、员工实行双向自由选择。企业内部要根据各道工序的生产特点、技术特点和员工个人的特点,实行优化组合。企业员工从利益关系上应当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命运共同体,而不是简单的通过一种协议和合同来约束。
利益关系是整个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企业内部利益主要涉及两个层次:(1)经营者利益,其收入应与企业经营业绩直接挂钩;(2)劳动者利益,其收入应与劳动贡献大小直接挂钩。过去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缺乏经营观念,把经营者和劳动者利益混为一谈,使企业内部经济关系难于理顺,"大锅饭"难于打破。从企业现实情况看,重点要解决好三部分人的利益,即厂长(经理)、有贡献的科技人员、企业供销人员的利益。企业要按照劳动好坏、技能高低、贡献大小拉开差距,实行利益激励机制。厂长年薪、奖金收入要明确;对科技人员实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利润增值分成;对供销人员实行按产品销售率计奖办法。
(四)建立新型的劳动人事工资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
校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重点是对校办企业的机构设置、用工制度、工资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
1.企业机构的设置,应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按职责明确、结构合理的原则,由企业自主决定。
2.企业享有用工自主权,劳动者享有择业权。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取消企业内部干部和工人、正式职工和临时工的身份界限,统称为企业职工。企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厂长、经理与董事会签订聘用合同,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
3.职工收入根据岗位、技能和实际贡献确定。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奖励由董事会定。在坚持职工工资总额增长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前提下,企业自主决定本企业工资水平和内部分配方式。
4.按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校办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采取评审单列、指标单列和评审标准单列的办法进行。学校单独设立校办产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组,根据产业特点制订专门评审标准,依其所担负工作的水平和业绩进行评聘。
5.改革和完善企业财务制度。过去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只注重反映企业资产总量,不注重反映企业负债状况;只注重反映企业经营年度的经营状况,不注重连续反映企业长期的经营状况;只注重反映企业资金来源和占用的平衡情况,不注重反映资产减负债的所有者权益。国家新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通行做法衔接,能充分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经营状况,确保所有者权益。校办企业要依法设置财会机构,健全企业内部财务制度,配备合格的财务人员,加强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
(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校办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成规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当看到我们的校办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思想落后、经营意识薄弱的情况。我们的企业管理人员大多来自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岗位,还没有完全跳出事业单位管理思想的束缚,往往抱有依赖学校、等待国家优惠政策的思想,开拓市场、占据市场的竞争意识不强,在内部管理上自觉不自觉地套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忽视内涵发展,忽视对市场的分析,盲目投资,忽略效益,不计成本地搞政治运动式的宣传。有的企业经营者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经营自主权,不注意自我约束,以为厂长负责制就可以随心所欲,不愿接受学校和职工的指导与监督。企业普遍缺乏了解市场、会经营管理的人才,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因此加强校办企业内部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应着重作好:(1)作好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推行对技术、管理和各项工作的标准化;确定技术经济定额,包括劳动定额、设备定额、物资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等;严格计量工作;加强信息的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注意职工的基础教育。(2)健全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利益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3)推行全面质量管理。(4)注重新产品开发。(5)搞好市场开拓,编制销售计划,强化促销工作,加强市场信息管理。
(六)加强校办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企业的兴衰成败,取决于以企业经营者为中心的领导班子的素质。发展校办产业,需要一批懂管理、善经营、勇于创新和吃苦耐劳的企业领导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市场瞬息万变,险象丛生,适者存,优胜劣汰,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激烈竞争中,企业要取得胜利,关键在于企业领导人驾驭市场的能力和胆略。评价企业领导,除在政治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领导,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外,主要看他的经营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他的领导方法和作风。我们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企业领导人,不要求全责备,更不能用党政干部的标准去评价企业家。企业家水平高低,由市场决定,通过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才能使企业管理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获取企业最大利润,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