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危机问题的经济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中国能源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能源面临着长期的挑战。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能源危机问题将十分突出。对此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比较欠缺,而且大多只是就新能源的替代方法做一些并不深入的探讨,对此问题的实证分析更是少之又少。
一、能源消费的实证分析
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使用一些相关资料,分析中国能源结构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能源利用率问题。
根据已有的1989-2002年能源价格指数与整体价格指数,做出二者对比折线图(图1)。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的价格在较多的年份是高于整体价格水平的,这也反映了能源价格市场化以来能源供给的紧张情况。
图1 燃料动力与整体价格指数趋势图
建立关于能源消费总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做出预测。
1.变量的选取
选取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被解释变量y,由于能源的消费主要用于生产,所以和产出有关,我们选择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一个解释变量;消费和供给量密切相关,故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为一个解释变量;能源加工转换率代表了能源的转化使用效率,也应该为其中一个解释变量;燃料动力价格指数作为价格因素也为一个解释变量。另外,再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选择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被解释变量,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X1),中国能源生产总量(X2),能源加工转换率(X3),燃料动力类价格指数(X4)为解释变量来建立模型。
2.样本数据的收集
查1998、2002、2003年等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到表1数据。
3.确定模型形式
由Y与解释变量的散点图来判断,Y与解释变量很可能具有线性关系。设建立的模型为
注:*构造这个指数,目的是考察能源相对价格对其消费的影响。能源价格指数本身,如果没有当时整体价格水平做参照是不全面的;N表示没有该数据。
**2003年能源消费量为估算数(见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
上边方程下边括号内数字表示相应系数的t值和相应的p值。显然与临界值2.26相比,常数项、能源加工转换率、燃料动力相对价格都是不显著的。另外,根据经济规律,能源加工转换率、燃料动力相对价格与能源消费总量应为负向关系,而它们前面的系数却都是正号,经济学检验也通不过。这可能与我们选取的样本容量较小也有关系。
4.模型检验及分析处理
必须重新分析变量间的关系,重新建立模型解决这个问题。扩展数据为(1985-2002年),保留变量X1、X2。分析Y与X1、X2关系,做Y与X1和Y与X2的散点图(如图2)。
图2 Y与X1、X2的关系
可以看出Y与X1、X2成明显的线性关系,进一步分析数据,随着能源生产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能源消费总量稳步增长,所以保留X1、X2为主要解释变量。从Y与X3、X4的散点图可以看出, Y与X3、X4的线性关系不明显。X1、X2对Y不构成显著影响,删除这两个解释变量,重新建立模型并用eviews3.1进行OLS法估计。由输出结果得模型结果为
(1)统计学检验。拟合优度接近于1,解释了总离差的97.14%,说明回归直线对样本点模拟得非常好。给定α=0.05,查表得临界值t[,0.025](15)= 2.131,t检验均通过。说明变量C、X1、X2都是显著的,即对能源消费都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影响。
F统计量值=186.8323>F[,0.05](3,15)=3.29,模型总体也是显著的。
(2)计量经济学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用 eviews软件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得:变量X1与X2的相关系数为0.650246,可见存在接近的线性关系,即存在多重共线性。在经济意义上,能源生产是国内生产的一部分,能源生产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这是必然的。又因为此模型是利用变量剔除法进行修正过,由klein判别公式:除非r[,x1x2]≥R2,多重共线性不一定成为严重问题,由于这是时间序列数据,国民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量之间呈现相同增长趋势不可避免,此多重共线性不严重,可以容忍。下面进行自相关检验。
D-W值为1.454831,若给定α=0.05,查表, d[,L]=1.10,d[,u]=1.37。因为1.454831>d[,u]=1.37,故无自相关性。
(3)异方差检验。用eviews软件做出X1与e[2]和X2与e[2]散点图,两图中均以e[2]为纵轴,可得两图中散点均呈无规律分布,说明e[2]和X1,e[2]和X2均无明显相关关系,得模型不存在异方差。由以上检验可以看出,此模型还是比较合理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4)实践准则检验。输入2003年的解释变量值,X1=117251.9X2=160300可得预测值为169 649.9,真实值2003年能源消费总量为167800。两者有误差,误差率为1.1%。扩展数据到2003年后,预测的结果还得到预测图。平均绝对百分误差 (MAPE)值为1.804855,低于10,则认为预测精度较高[1]44。Theil不等系数(介于0和1之间)为 0.010546,越接近于0说明预测精度越高,所以实践准则检验通过,可以用模型进行经济预测。
(5)模型的经济含义也很明显,说明其他情况不变下,GDP每增长1%,将引起能源消费量增加 0.32%,这说明我们国家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能源产量每增长1%引起能源消费量增加0.55%。能源消费总量随着能源生产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增加。
从删除的解释变量X3统计数据可以得出,我国能源加工转换率一直在70%左右徘徊,说明在能源加工转换方面,我国还没取得长足的进展。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公斤标准煤能源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0.36美元,而日本为5.58美元,法国为3.24美元,韩国为1.56美元,印度为0.72美元,世界平均值为1.86美元。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我国能源技术比国际先进水平大约落后15年至20年,能源利用的效率上和国际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中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 43%;中国石化、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纺织等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透露了中国能源利用的另一组数字,在全民消耗的17亿吨标准煤中,有4亿吨标准煤是白白浪费掉了[2]。
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的能源利用技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还不能适应增加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的要求。高能耗低产出的发展,再加上能源开采管理缺乏,必然要付出惨痛代价!我国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还要有充足的能源供给。
二、解决能源问题的思考
1.提高能源利用率,增加产出—能耗比
节能是首要的选择,而提高能源利用率是节能的主要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耗高,能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比较严重。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即高能耗的钢铁、采矿、重型化工企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相对较高,且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较大,就必然导致能源利用率低。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所长周大地举例说,我国目前铁合金的生产能力在2000万吨左右,年生产量800万吨。大型生产企业仅占总生产规模的21.5%,技术落后,年产量在1万吨以下的生产厂就占到18%以上,所有生产厂家中环保达标率仅为1/3。另外,由于产业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2/3的焦炭厂释放出来的焦炉煤气得不到利用,相当于两个西气东输工程供应的天然气被浪费掉了[3]!
加快信息化进程,这也是缓解能源危机的重要对策。要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在能源、交通、机械、冶金、纺织、轻工、化工、建材、建筑以及农业等传统产业的应用,加强技术改造,实现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推动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
要积极推动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全过程,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以及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集成优化,提高企业应变力和竞争力。
科技进步是缓解能源危机的必要手段,事实表明,科技产业化的速度规模质量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幅度,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扩散速度。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最根本有效的措施。
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两倍多,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4]。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解决,无论是从能源的结构短缺角度,还是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考虑,都不能再延续过去能源耗竭型的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改善产业结构,提高技术,综合利用能源,减轻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优质能源比重。
2.拓宽能源利用渠道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长远之计
一般而言,GDP增长8%,能源消耗增长约为 5%[4]。我国未来几年仍然要8%左右的增长目标,而且随着GDP基数的增大,若不降低单位GDP的能耗量,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话,对能源的消耗量将越来越惊人,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只有靠节能已远不能满足长久之计,必须开通绿色、可替代、可循环的能源通道。这既可以缓解能源供需的矛盾,也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失为一项长远的战略选择。通过增加能源供给和种类,缓解当前和解决长远的能源紧张状况。
我国政府把建设节能型社会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同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像这样把能耗降低指标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并提,共同列在全国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中,尚属首次。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就有,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要把能耗降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信息发布制度[5]。从今年开始,每年都要公布各地区和主要行业的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情况。我国政府将能源消耗指标与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和国际收支并列,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这在世界各国中都是罕见的,而且提出单位产值能源降低4%左右这一指标,相对于8%左右的增长速度,这是一个限制性的指标。可以预见,这些举措的推行,必将对今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标签:能源消费论文; 能源论文; 能源危机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解释变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