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护理模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运用效果观察论文_张逸飞,祁伟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观察风险护理模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在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风险护理模式干预。观察风险护理模式干预前6个月与干预后6个月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护理质量评分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0%,较干预前的8.33%有明显下降(P<0.05);风险护理模式干预后精神分裂症护理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健康宣教以及护士素质方面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提升(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风险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精神分裂症护理质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风险管理;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327-02

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重型精神障碍性疾病,可反复发作,并且病情不断进展,患者可出现一定程度的功能损害以及人格改变[1],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情十分复杂,导致临床护理具有较高的风险,加上精神科患者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的要求逐渐升高,在提升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同时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降低护理风险十分重要[2]。我院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风险护理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都为男性,年龄30~65岁,平均(43.5±8.6)岁;小学文化15例,中学文化35例,中学以上10例。

1.2 方法

60例患者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健康教育、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生活护理等。在上述基础之上,增加实施风险护理模式干预,具体方案如下:①风险因素评估。组织病区护理人员采取头脑风暴方法从环境、病人、药物、护理人员等各个方面讨论精神分裂症护理过程中的高危因素,并建立或完善有关护理流程、护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若发现新问题,及时予以讨论、分析及整改。②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预见力以及规范操作的意识。定期组织病区护士学习相关的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卫生法等)、护理操作规范化流程、职业道德规范、应急预案等,在学习讨论中不断提升护士的风险意识以及对护理问题的预见能力、解决能力。③降低病人风险因素。护士在日常护理中积极鼓励病人将内心的想法与感受表达出来,耐心倾听,正确评估病人的情绪,准确地识别病人的情感与精神状态,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消除负性情绪。同时,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向病人通俗易懂地讲解精神疾病的治疗、用药、预防、保健等知识,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并不断肯定病人的正性改变,提高病人的康复信心。④维护好护理人员、患者以及家属之间的关系。护理人员与家属之间保持良好关系,积极给予保护性教育指导,使家属意识到自身负性情绪会极大地影响病人的情绪,甚至影响到治疗。此外,鼓励家属经常来医院探视病人,多鼓励、多关心病人,以提高病人幸福感。

1.3 观察指标

观察风险护理模式干预前6个月以及干预6个月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观察干预前后病区护理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素质等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护理前后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风险护理模式干预前后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6个月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见表1。

3.讨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以及人格改变,同时还存在绝望、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3],不仅影响病人的治疗,而且大大增加了护理难度与护理风险。

本次研究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风险护理模式干预,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意外事件发生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精神分裂症护理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健康宣教以及护士素质方面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提升(P<0.05)。风险护理模式干预过程中,不断地精神科护理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不断地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并逐渐提升护士对问题的预见能力、发现能力以及处理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掘护理人员的创新能力。此外,护理人员给予病人更多的人文关怀,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从而提高病人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4]。

总之,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风险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精神分裂症护理质量,护理经验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晓婕,李占江,郭志华,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与社会功能的关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5(6):384-386.

[2]张怡,罗佳,杨清艳.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自杀观念的关系[J].四川精神卫生,2016,29(5):424-427.

[3]孙玲.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4):105-108.

[4]于喜蓉,张兆钦.个案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状况和意外风险事件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1):162-163.

论文作者:张逸飞,祁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  ;  ;  ;  ;  ;  ;  ;  

风险护理模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运用效果观察论文_张逸飞,祁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