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服务中园艺疗法的价值蕴含及其运用
刘斌志*,王李源
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重庆 401331
摘 要: 在向大自然学习如何疗愈身心的过程中,社会工作选择了园艺疗法,以植物为媒介,让人们在园艺种植和体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复原与发展。根据不同标准,社会工作探索出了机构园艺、社区园艺、社会园艺等模式。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运用园艺疗法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和遵循不同植物既有的生长规律,在与自然万物的交融中找到合适的节奏,其通用的步骤和流程包括活动设计、过程参与、成果收获、彼此分享、生命反思以及疗效评估六个阶段,并在其中综合运用扎根、植入、隐喻、观察与记录、生命语言等技巧。基于专业伦理和规范,社会工作服务中园艺疗法的运用要求从业者具备相应资质,做好资源配备,开展风险管理以及考虑敏感运用的限制。
关键词: 社会工作;园艺疗法;自然疗法;绿色疗愈;社会交往能力
引 言
自古以来,大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能量所需,更通过多样性物种来影响人类的感官和神经系统,促进身心的健康。即使在城市化加剧的今天,人们依然可以从植物中获取生活的保障、得到情绪上的舒缓。园艺疗法(Horticultura Therapy)正是源于自然和植物的一种疗法,它旨在通过运用园艺植物、从事园艺活动以及园艺环境对人们产生的作用,改善身心状态,缓解症状以维持和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面对多样性的服务对象,园艺疗法强调人在与植物相处的过程中激发潜能,并有效地帮助其实现身心功能恢复、家庭关系维系、社会功能发展以及共建美好社区等目标。因此,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开展园艺疗法,不仅是园艺疗法实现跨专业融合的重要转向,也是社会工作实现其价值和目标的重要方法和技术,更是“健康中国”和“生态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园艺疗法的价值蕴含及其社会工作运用
1.1 园艺疗法的价值蕴含
所谓园艺疗法,即是针对那些在身心方面有改善需要的人群,以植物栽培与园艺活动为主要媒介,促进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调整、改善并达致复原目的的一种技术和方法体系[1]。发展至今,园艺疗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植物疗法(Plant Therapy)和园艺治疗(Horticultura Treatment),更拓展到花卉疗法(Flower Therapy)、芳香疗法(Aroma Therapy)、药草疗法(Phytotherapy)以及包括插花、押花、组合花园制作在内的艺术疗法等。
园艺疗法的服务对象也从最初的残疾人、精神病患者、智力障碍人士、自闭症患者、重大慢性疾病患者等身心障碍患者,逐渐扩展到各类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的人群:一是有生理健康问题的人群,包括创伤性脑损伤、意外事故、脑血管意外(中风)、神经肌肉多发性硬化(MS)、帕金森病、膝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严重骨折、截肢、创伤性脑损伤(TBI)、创伤后应激障碍、发育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中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成年人、成人大脑性麻痹等;二是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对立违抗性障碍、焦虑性障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边缘型人格障碍等;三是有职业和社会功能问题的人群,包括有职业康复需求者、有生活方式行为问题者、有人际关系障碍者、有认知障碍者、生活意义缺乏者、自我情绪管理障碍者、面临社会压力者等[2]。
园艺疗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运用,在于其对于个体身心机能的调节和促进作用。首先,园艺疗法有利于促进个体感官刺激和运动机能。一方面,通过参与园艺活动,植物所散发的气味、泥土所带来的矿物、清新空气中的负离子、植物花、茎、叶所带来的触感等对人体均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另一方面,在参与园艺活动中,从播种、扦插、上盆、种植配置等坐态活动到整地、浇水、施肥等站立活动,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眼睛,同时头、手、足都要运动,能够很好地促进机体的协调与运转。其次,园艺疗法有利于缓解或消除个体消极心理和情绪。一方面,个体欣赏不同颜色、气味和形状的草木花卉能够缓解心理压力,比如欣赏红花使人产生激动感,欣赏黄花使人产生明快感,欣赏蓝花和白花使人产生宁静感,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抑制冲动的心理。另一方面,投身园艺活动不仅能够消耗体能并转移注意力从而实现焦虑和抑郁的缓解,而且还通过盆栽、花坛和修剪的活动培养创造的激情。再次,参与园艺活动有利于个体培养各种优秀的品格和能力。比如,对植物的播种、移植、修剪和施肥的进度把握可以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对植物成长的进度把握和等候可以培养个体的忍耐力和注意力;对植物照顾的持续性可以培养责任感和毅力;对于植物花朵和果实的收获和分享可以培养个体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最后,园艺疗法还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价值观。园艺活动既可以是单独进行,但更多时候是集体合作的过程[3]。因此,参与园艺活动可以促进个体互助合作、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并在参与园艺活动过程中提升个体的美学修养、环保意识、社会公德等核心价值观。总体来说,园艺疗法可以提供一种健康元素,以促进自我保健、处理康复、的应对技巧的提升,为自我表达提供创造性的出口。
1.2 社会工作中的园艺疗法
基于以上社会价值蕴含,园艺疗法也被不断引介和运用到社会工作服务中,并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扫码单元主要包括滚子输送带、可旋转皮带输送带、固定式皮带输送带、扫码装置及数据存储电脑以及电气控制柜等部分,可实现对托盘进行扫码的功能(图6)。
首先,园艺疗法有利于社会工作关于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强调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支持,旨在通过生命去影响和改变另一个生命,与其他的治疗方式相比,园艺疗法更容易接近人的内心。一方面,在园艺疗法当中,植物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存在,相对于人的复杂性而言,植物作为一种更加简单和直接的对象,更易接近和打动处于自然环境中的人。另一方面,通过与植物的接触和对生命的感知,增强个人面对困境的能力和追求更深层次意义上价值的实现。
三是发展性的成长和社会化。在个案工作中,对于自闭症患者、智力障碍人士、监狱服刑人员,利用植物培育、插花等园艺活动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使其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实现认知和能力方面的成长。在小组工作中,通过小组园艺为边缘青少年、癌症患者、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一个安全和支持性的环境,让这些困难群体得以恢复人际关系、建立互助网络,实现社会交往功能恢复和发展[10]。在社区工作中,通过园艺疗法与社区活动、家庭治疗、邻里互助的结合,形成具有综合性、交互性、治疗性的社区园艺文化,使社区成员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和社会化。
其次,园艺疗法可以有效地实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服务目标。一方面,园艺疗法作为一种工作疗法,强调在人与植物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人各方面的调整更新。在此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需要个体的参与,可以极大地发挥服务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弱化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另一方面,园艺疗法以植物培育、感官体验等方式取代行为治疗和心理访谈,虽然效果缓慢,但简单易行,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服务对象的信心,帮助其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困境。
再次,园艺疗法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提高服务水平和创新服务方法。一方面,园艺疗法是一门交叉学科,它要求专业人员掌握社会福利、园艺知识、植物栽培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结构和技术实践能力。而要将它运用到社会工作中,不仅需要研究者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还对从事园艺疗法的社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进社会工作者主动学习和积累相关的服务经验,以满足专业服务的需要[4]。另一方面,园艺疗法拥有种类丰富的植物和多种多样的操作活动可供选择,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发现和探索出适用于不同人群、不同情境的服务方法,以改变社会工作实践中活动形式重复、创新性低的服务现状。
最后,园艺疗法能够促进社会工作中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一方面,社会工作可以通过重新建立起植物与人的密切联系,让人们在植物的自然生长过程中体会到环境的影响,引起人们对环境的观察和重视,达到促进个体适应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社会工作利用园艺疗法能够使人在与植物相处的过程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2 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园艺疗法的应用模式
大自然的仪式告诉人们,生活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对于植物而言,遵循大自然的节奏去发芽、开花、结果,既是天经地义的,也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运用园艺疗法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和遵循不同植物既有的生长规律,在与自然万物的交融中找到合适的节奏,但在通用的部分依然有一些指引性的步骤和程序。有学者强调,园艺疗法的核心程序包括必要性评定、设定与决定目标、操纵植物的计划设定与实施、效果判定等必要的程序[8]。结合社会工作实践的步骤,园艺疗法的操作可以参考但不必拘泥于以下流程。
2.1 机构园艺模式
该模式是针对身体、心理和精神状况迫切需要改善的人们,通过专门设计的园艺机构以及活动进行治疗的一种模式,其具体手段包括:一是感官刺激。主要是指利用植物的色泽、香气、形态等刺激来设计的相关园艺活动。挑选有特殊疗效的芳香类、色彩类的植物摆放于病房、疗养院、精神病院等地,以增强服务对象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舒缓其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二是康复花园,具体包括植物养护、接触体验和劳作体验等活动。一方面,医院或康复中心将花园的设计结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帮助病患恢复健康、缓解压力,从而改善其心理和生理状况,达到期望的治疗效果[5];另一方面,在医务社会工作者或其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病患在花园中从事适当的操作活动以锻炼身体机能、缓解病痛。三是互助园艺,主要是在小组工作的价值理念和方法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具体应用途径。即招募一些需要治疗的成员(他们可以是有某种共同特点的人),组织他们一起进行园艺活动,通过彼此在活动中的互助和交流,以实现相互鼓励、互相帮助,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身心的治愈。四是植物培育。主要是针对有慢性疾病、心理问题和精神健康问题的服务对象,让他们在照顾和陪伴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实现恢复身体机能、提升对抗疾病的信心、稳定身体状况等目的。在服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室内盆栽、户外种植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应用。五是植物心理治疗,通常需要心理咨询专家和园艺治疗师进行紧密合作,选取植物作为心理干预的媒介,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改变服务对象的观点、态度和心理状况。
2.2 社区园艺模式
该模式被用来描述那些利用园艺来提高生活质量的项目,是指利用园艺进行相关的休闲和娱乐活动,目标在于疾病的预防、健康状况的维护、社会交往的促进以及通过个人促进社区的发展。在这种模式下,没有明确的治疗目标,也没有固定的园艺活动方案,对掌握园艺疗法的专业人员配备无太大要求,其重点在于社会互动和园艺活动本身带给人们的益处[6]。这种模式在社区工作中得到广泛使用,可以通过社区花园、温室大棚、学校花园、城市绿化场地、自然中心、疗养花园和农村发展项目来加以实施。社会工作者在具备了一定的园艺疗法知识后,也可以灵活地将其运用到各类服务当中,如共建社区绿化环境、举办大型植树活动、盆栽设计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强居民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创建和谐的社区环境,而且更容易培养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建设出独特的社区文化。在儿童友好社区、老年友好社区、企业员工友好社区以及特殊群体疗养社区的建设过程中,都需要运用到社区园艺模式的服务。
1.2.2.1 菌株DNA提取过程(1)称取纯种麸曲0.5 g,置于2 mL离心管中。(2)向离心管中加入1 mL裂解液,漩涡充分混匀。
2.3 社会园艺模式
该模式的对象可以是所有人,它关注人的社会功能的提高,旨在利用园艺活动解决和预防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衰减问题、恢复和发展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该模式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通过不同形式的园艺疗法活动,促进服务对象了解自我,发掘自身潜能,并最终实现自我。吴志雄、邱鸿钟的研究发现:园艺疗法对于培养大学生热爱自然与生命、通过劳动体悟人生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7]。社会工作针对不同对象的特殊需要,可以结合不同社会系统和群体需求开展以下服务:一是成长园艺,主要针对未成年人或青少年开展,围绕其成长所需的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化,以及所处的不同心理发展阶段来进行园艺疗法。如在小学心理社团中开展园艺疗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督与控制能力,习得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模式。二是保健园艺,主要是协助那些有巨大生存和竞争压力的普通成年人,通过让其与植物接触,有效地缓解压力带来的焦虑情绪,以及预防身心疾病的发生。三是园艺养生,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生物特性对人产生的积极作用来达到养护身心的效果。老年人的社会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弱化,常常陷入孤独和自卑的处境当中,而园艺养老可以使他们的生活丰富起来,使其伴随植物的生长周期回顾生命,坦然地面对晚年的各种变化。四是家庭园艺,主要是围绕家庭成员开展的园艺活动。通过平静自然的相处过程,解决家庭矛盾,影响家庭互动,使家庭内部能够正常地运作和更好地发展。五是园艺就业,通常是指通过园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社会弱势群体或边缘人群获得谋生技能的一种园艺疗法手段。自美国园艺疗法协会首创性地在农村推广园艺就业以来,园艺在残障人士、监狱服刑人员等弱势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对园艺的培训与推广,不仅实现了对服务对象的增能,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财政的支出。
3 园艺疗法的社会工作服务流程
园艺疗法是精神卫生与自然疗法相结合的一种创造性疗法,将它运用到社会工作实践中,一方面要考虑服务对象具体的社会功能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具体技术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确保园艺疗法服务效果的实现。根据不同的群体需求、服务场所、干预策略以及介入重点,结合社会工作服务的特点,园艺疗法可以有以下模式。
3.1 活动设计
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在个案辅导、小组活动中,还是在社区服务当中,都可以运用到园艺疗法,但若是未能以适当的方式、植物、活动内容和地点来使用,则不能发挥出园艺疗法的功效。因此,在进行园艺疗法之前,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需要来制定合适的方案和计划,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园艺疗法对象的特征和现实需要。在园艺疗法活动中,服务对象的身体条件、年龄、精神状况等会直接影响到园艺疗法中植物种类、活动方式和场所的选择。而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需要则决定了园艺疗法的目的取向是以身体康复、疾病治疗等为主的园艺治疗,还是以职业训练、能力提升为目的的园艺教育。这些都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现实需要来选择,相关信息可以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获取。
二是对园艺活动内容和植物种类进行甄选。园艺植物种类数量众多,虽然原则上没有不能使用的植物类型,但为了使服务顺利开展,最好能够根据参与者的知识和兴趣,以及各种植物的特性来选择正确的活动内容和植物。社会工作者在与园艺疗法相关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商讨后,要注意尽量选择容易培育、生长较快和变化显著的植物。这样既能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又能够进一步提高他的自信。
谈及2019年的市场策略。参阅了市场各方观点,发现分歧非常大。看好未来三年的有之,看好春季行情的亦有之,也有看好2019年三季度以后的机会。就板块和热点来看,以看好成长和逆周期板块居多。而成长有包括所谓的创业板和科创板,而逆周期则主要是集中于消费和科技股为主。但市场的最终选择往往走得与众不同。
最后,园艺疗法活动后的记录。包括活动内容、执行情况、技能评价、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除此之外指导者还应对每节活动过程中用到的知识技能进行总结和评价[9]。园艺疗法不同于其他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它没有固定的方案和形式,过程也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根据服务对象当下的表现做好记录是活动结束后评定疗效的重要依据。另外,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还可以根据观察到的信息对后面的方案进行调整和更新,以满足不同人对园艺疗法的需要。
3.2 过程参与
过程参与是指服务对象在指导者的带领下参与园艺疗法活动的过程。这是整个园艺疗法的核心阶段,包含了从知识学习、具体操作、植物陪伴到持续作用等多个环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不管是感官花园的游览活动,还是植物培育、植物手工艺品制作、插花等园艺操作活动,都会为参与者带来一定的体验和成果。在园艺疗法当中,如何利用这些收获来促进服务对象更深层次的发展,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学科运用园艺疗法的目的。此阶段的收获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其次,园艺疗法活动中的引导。一方面,园艺疗法注重人与植物相处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人的体验和感悟是最重要的内容,而鉴于植物与人之间的缓慢影响使服务对象本人很难意识到某些感受,此时就需要指导者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地用言语和非言语的行为来鼓励和触动某些感受的表达。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决定了园艺疗法面对的大多是不同处境的困难群体,他们所处的弱势地位常会引发各种不良情绪,如果指导者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情绪的变化,那么必定会造成活动中断或不能正常开展等情况。
三是园艺疗法的程序设计。通过对园艺疗法活动的主题、目标、活动形式和场所的确定,设计出特定的园艺疗法实施程序。在这期间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成本、人员配备,以及所需材料的准备等问题,有效利用社会工作链接资源的服务手段,与志愿者建立起良好的协助关系。程序设计的内容应该包括园艺操作活动的具体步骤以及相关的量表,方便指导实施过程和记录相关信息。
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民是这片土地的主角儿,农业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农耕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底色。河南人对土地的眷恋,对农业的依赖,绝非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商品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的人们所想象到的。林语堂先生在《论“土”气与思想境界之关系》一文中说:“没有到过黄河流域这些北省的人实不足与语‘土’之为何物。他们绝不明白‘土’与人生之重要,关系之密切,他们不知道我们是生于斯,长于斯,食于斯,寝于斯,呼吸于斯,思想感慨尽系焉,诚有不可与须臾离之情景。”[3]
3.3 成果收获
首先,园艺疗法活动前的准备。一方面,指导园艺疗法实施的人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包括植物学、农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社会工作等学科。此外,在进行具体的园艺活动之前,还需要组织服务对象对活动所需知识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指导者需要在活动开始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简单介绍整个活动的目标、次数以及时间、地点等内容,说明活动需要遵守的规则秩序和注意事项等。
一是活动中形成的作品、知识和技术等。在园艺疗法服务中,参与者通常能够得到含有植物成分的盆栽、手工作品等物件,以及养生、植物培育等知识和技术。这些收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面对不同的群体,这些成果的意义虽然有大有小,但是却能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这些现实意义上的成果,不仅能够激起服务对象的兴趣,还伴随着有用体验,可以保持和扩大自我感觉。但需要注意的是,指导者要避免在群体活动中形成不良竞争、攀比等活动氛围,要时刻关注到每个人的表现,进行个别化的评价和鼓励。
二是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一方面,活动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植物,使人们获得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知觉等丰富的感官刺激;并且随着园艺疗法的实施,指导者需要有意识地唤醒和提示服务对象在与这些“生命”相处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情感。另一方面,安排诸如除草、挖土、浇水等体力活动,使参与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恢复和锻炼,促进其感受力、思考力、自控力、耐受力、注意力等能力的提升。
果树的肥水管理自始至终都很重要,肥水管理要是跟不上或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果树减产甚至无收。据土壤普查分析,怀宁县山地土壤含养分特点是有机质含量低,缺磷、少钾、氮不匀。因此,栽培果树要适度加大磷、钾肥的施用量。多施有机质含量高的土杂肥,改善土壤结构和成分,以利于果树的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3.4 彼此分享
在园艺疗法中,人们的感受和体验要透过相互分享来加强和巩固。这种分享可以发生在指导者和服务对象之间,也可以是服务对象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是服务对象对其他人的倾诉。这个过程旨在释放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和情感,促使他们获得安慰和个人的成长。指导者引导服务对象讨论和分享的主题应该包括:一是总结活动过程,集中探讨做了什么,获得了那些体验和收获;二是确认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和情感,鼓励其做出回应并讨论原因,以发现服务对象内在需要;三是引导经历分享,倾听服务对象由活动过程引发的相关回忆和人生经历,做出积极性的回应和分析;四是回顾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重点讨论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处理的,以及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和比较;五是评价活动内容,重点就活动整体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讨论,发表个人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对于计量单位,应正确选用t检验、q检验、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不能所有计量资料都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3.5 生命反思
在分享部分结束之后,指导者为了增强服务对象改变现状的动机,可以对主题进行升华,将现实反思上升到对生命的反思。植物是有生命的,不同于其他疗法当中借助音乐、绘画、沙盘等工具来进行,园艺疗法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服务对象在看管和照料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可以透过植物的生命、变化来反思人的成长和人生经历、面对人在不同年龄阶段面临的问题。生命反思可分为三种类型:青少年反思,指的是青少年透过植物的生长引起的反思,包括对个人所处的家庭与社会环境、学业的压力与选择、个体的独特性、义务与责任等进行的反思;成年人反思,即引导成年人对个人发展问题、婚恋问题、亲子问题、就业问题、身心健康问题、社会角色与责任问题、道德伦理问题、环境问题进行反思,以帮助成年人积极面对过去、适应现在、展望未来;老年人反思,指的是老年人面对自身身体机能退化以及社会功能减弱所引起的疾病困扰、心理困扰和角色失败等问题,透过植物的生长过程开展生命回顾,珍惜现在,活在当下[11]。
鲁迅对国民性的改造是以暴露农民身上的弱点为切入口的,从而推及其他群体直至全体国民。鲁迅笔下的阿Q这一农民身上几乎具有所有国民性的弱点,他愚昧无知,麻木不仁,封建落后,自欺欺人。其中以“精神胜利法”最为典型。作者对阿Q这一形象的批判是十分尖锐,不留情面的。试想:如不敢揭示疮疤,像阿Q那样习惯忌光忌亮,“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懦、懒惰、而又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又觉得日见其光荣。”那么中国人民就要继续做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的奴隶,而且心安理得地活下去。
3.6 疗效评估
为了了解园艺疗法实施后服务对象所获得的成长,需要进行适当的疗效评估。根据园艺疗法具有的功效,效果评估可以分为社会功效评估、健康功效评估。其中社会功效评估主要包括对服务对象的独立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在活动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估,评估的依据可以是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记录,也可以是服务对象的自我评价和分享,还可以是指导者的观察和身边亲人和朋友的主观感受。健康功效评估包括对身体健康功效和心理健康功效的评估。身体健康的评价主要是借助医学上的器具进行测量,包括体重、血压、血脂、血糖、关节灵活度、精神状态等,对于某些在社会工作实践当中难以测量的指标,可以选择用其他较为粗略的方式代替。而心理健康是心理机能良好的综合体现,包括心理适应水平、幸福感、情绪处理、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可通过心理学当中的专业量表、生理反应指标和自我测评等方式来进行评估。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以尊重个人意愿和保护个人隐私为原则,始终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结合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帮助教学活动的顺利召开。施工组织管理课程自然是一门较强实践操作性较强的专业,除了开展理论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企业实习,让学生在现场感受实用性;如果技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些企业施工现场的操作流程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现场的操作过程,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帮助学生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转变,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4 园艺疗法的社会工作服务限制
当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但学历、专业和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国内园艺疗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情况下,在社会工作实践当中运用园艺疗法还需要更多的实务支持和研究经验,并应充分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限制:
4.1 园艺疗法的实施要求从业者具备相应资质
开展园艺疗法的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具备植物栽培、园艺活动、园艺治疗康复景观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拥有喜好植物、手工、运动的个人性格特征,具有园艺疗法相关培训和学习的经历等。在发达国家,开展园艺治疗的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培训和认证考试获得园艺疗法技师、正园艺疗法师或高级园艺疗法师的资格。这些资格的取得须满足三方面条件:一是专业教育基础方面,必须具备园艺疗法学士以上学位,包括:8学分以上的园艺疗法相关课程学习和1 000小时的实习、40学分以上的园艺科学相关课程学习、24学分的人类行为与治疗科学课程学习以及6学分的管理课程学习等。二是工作经验方面,正园艺疗法师必须在园艺疗法领域有1年(2 000小时)的带薪工作经验。在同等分数制度中,必须达到包括1年(2 000小时,0.5学分)工作经验在内的4学分[12]。而高级园艺疗法师则需要至少4年4 000小时的带薪工作经验。三是相关专业活动方面,园艺疗法技师、正园艺疗法师或高级园艺疗法师必须分别获得4 000、6 000和8 000小时的额外工作经验,其中继续教育、学术研讨、实习督导、研究出版和协会工作等最多不能超过1学分(4 000小时)的抵扣量。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园艺疗法师的职业认证,但相关的认证可参考以上三个方面的标准。
4.2 园艺疗法的实施需要做好充分的资源配备
园艺疗法可以面向个体单独开展,但更多时候是小组方式,很多时候则是采取社区活动或会议的方式进行。因此,园艺疗法的实施必须要求社会工作者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资源配备:一是方案的准备。在进行物资储备之前,社会工作者需要就治疗的目标、技术和过程进行预先规划,以便于相应团队成员可以操作。二是人员的配备。在理想情况下,通过花园开展的治疗活动应该对服务对象提供一对一的人员配置比例,这有利于确保参与者的安全感、参与度和包容性。对那些需要大量材料准备的活动,则应该通过招募大量志愿者提前预备好方可实施。在社会工作者兼职开展的园艺治疗活动中,一定要确保参与治疗的团队和志愿者各尽其责,尤其是保证对植物养护和水的供应,以免造成植物的规模性枯萎。三是物资的配备。社会工作者如果操作园艺治疗,就需要全局规划好整个项目所需,包括花园设计、种植计划、种子选配、具体栽培以及会议框架等。如果是利用花园作为治疗的整合载体,会有很大的便利性,并且真实的花园、现存的物资、变换的风格、飞入的鸟类和蝴蝶等都会提升治疗的效果。四是保持灵活性和创意。按部就班地开展治疗活动并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社会工作者还需要结合服务对象需要就花卉设计和园艺工艺进行创意[13]。这也是园艺疗法作为一门专业和科学的独特性所在,没有创意的园艺活动只见其形未入其意。社会工作者可以从网站、博客、社交媒体、杂志、电视节目和自然工艺书籍中获得创意,也可以花点时间逛逛花店、花园中心、手工艺店或时装秀,从中获得灵感。
4.3 园艺疗法的实施需要开展综合性风险管理
园艺疗法的实施会涉及很多变量,在总体环境控制和空间安全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仍然需要考虑服务对象进入园艺环境可能产生的感官过敏、温度适应、光线调整以及用电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风险管理:一是物种的安全。在面向高密度人群、老年人、儿童以及行为风险的青少年开展园艺疗法时,需要注意使用无毒植物。对于来历不明和不清楚性状的植物,保险原则就是“当你有疑问时,不要让它长出来”。二是材料的安全。在园艺治疗过程中,有毒的肥料和杀虫剂、锋利的用具和材料、光敏性强的药物、刺激性气味的花卉草本、有过敏材料的食物都应该尽量避免被高危群体接触。比如,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可能有体温调节问题,因此不宜进入温控大棚,在使用芳香的花朵、草本植物或混合物时必须尽量避开哮喘患者等,园艺活动间隙的食品也要尽量避免海鲜和花生等过敏源。三是活动场所的通道应照明良好,并清除障碍物,以方便残障人士的活动。而对于大多数服务对象而言,地面防水防滑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14]。
4.4 社会工作者要充分考虑到园艺疗法的运用限制
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有益补充,园艺疗法仅仅作为一种备选方案,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社会工作者,也未必适用于所有的服务对象。一方面,园艺疗法的时间较长,且效果缓慢,并不适用于那些在短时间内可能危及自身或他人健康的人群,如患有严重心理疾病或具有自杀倾向的个体、具有严重家暴问题的家庭成员、伴有犯罪和吸毒行为的监狱或社区服刑人员等。另一方面,国内关于园艺疗法的理论研究和成功运用并不多,缺乏充足的循证实践和成熟模式,难以给社会工作者提供足够专业和规范的指引。这些都需要社会工作者更深入地学习园艺疗法的理论,尝试园艺治疗的服务实践,开展相关的循证实践,提升园艺疗法的专业水平[15]。
5 结 语
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充分运用花草树木的栽培修剪艺术,不仅是绿色中国战略发展的具体体现,更是社会工作向大自然学习的必然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园林艺术的不断推广,在社会工作服务中运用园艺疗法将会越来越频繁,服务的群体和对象也会越来越广泛,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不仅需要拓展社会工作服务中运用园艺疗法的理论和方法,更需要通过证据为本的干预研究来证明园艺疗法对于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必要性和实效性,促进园艺疗法在社会工作中的规范运用和示范推广。
《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写于1922年春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0月《新观察》,为作者自己所珍重的几个短篇小说之一。1924年作者曾以此为书名,与其他三个短篇结集出版。同年4月,即在他去世前一个多月,他在病榻上阅读本篇清样时,不禁泪流满面,可见与书中主人公发生共鸣。该集子出版时,作者已辞世。
参考文献
[1] C Shoemaker.Horticultural Therapy[J].Springer Netherlands, 2014 , 13(12):1-5.
[2] J Cipriani,A Benz,A Holmgren,D Kinter,J Mcgarry.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on persons with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J].Occupational therapy in mental health, 2017,33(1):47-69.
[3] 张称称.浅析园艺疗法的形式及作用[J].福建农业科技,2016(8):47-49.
[4] Trauth J.Social work and horticulture therapy[M].ohio:NASW.2013:56.
[5] 丁钰.园艺疗法在老年社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4):122.
[6] 刘悦来.社区园艺 城市空间微更新的有效途径[J].公共艺术,2016(4):10-15.
[7] 吴志雄,邱鸿钟.园艺疗法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10(1):94.
[8] Eujean J,Han G W,Hong J W,.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papers on horticultural therapy program effect[J].Korean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28(4):701-707.
[9] Jarrott S E.An Observational Assessment of a Dementiaspecific Horticultural Therapy Program[J].Horttechnology,2002,12(3):403-409.
[10] 顾文芸.园艺疗法在改善老年抑郁症状效果方面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7):272-274.
[11] 赵非一,张浙元,韩茨,夏小芥,许红.园艺疗法干预儿童孤独症的生态学、社会学及生理学机制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3):13-20.
[12] 李树华.英美园艺疗法师资格认证制度与就业[J].现代园林,2012(2):14-19.
[13] 赵慧莎,李向韬.基于园艺疗法的苏州休闲农业产品创意设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1):20-24.
[14] 周林刚,王阳.公民参与视野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以深圳X环境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5):12-17.
[15] Cassidy P.Evidence-based practice of HT:art or science?The respective uses of empirical,anecdotal,and experiential evidence in horticultural therapy[J].Landscape Planning&Horticulture,2013(12):31-40.
Value Im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in Social Work Services
LIU Binzhi*,WANG Liyuan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1331,China
Abstract: As a means of learning how to heal from nature,horticultural therapy,taking plants as the medium,enables people to recover and develop themselves in the process of planting and experiencing horticulture. Different patterns of horticulture therapy have been developed in social work: institutional gardening,community gardening,and social gardening. In the process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social workers employ horticulture therapy techniques through the six stages,such as activity design,participation,harvest,sharing,ref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s. According to social work ethics,horticulture therapy practitioners must have corresponding qualifications,and they must also be well prepared in resources allocation,risk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restrictions
Key words: social work;horticultural therapy;natural therapy;green healing;social capability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18.06.24.01
文章编号: 1674-5094(2019)01-0041-08
中图分类号: C916.2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 2018-06-24
作者简介: 刘斌志(1980-),男(汉族),江西鹰潭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风险社会视域下青少年艾滋病易感机制及其防治的社会工作研究”(15BSH052)
刘斌志,王李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园艺疗法的价值蕴含及其运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41-48.
LIU Binzhi,WANG Liyuan.Value Im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in Social Work Services[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9,21(1):41-48.
编辑:余少成
编辑部网址:http://sk.swpu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