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建设绿色发展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安全、质量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文章主要介绍了部分地区工程建设绿色发展的现状,并分析实施工程建设律协发展的作用,最后对其发展中的造价管理提出几点创新建议。
关键词:工程建设;绿色发展;造价管理
一、工程建设绿色发展的现状分析
所谓工程建设绿色发展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安全、质量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将绿色建筑要求纳入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为了全面系统推进建设领域绿色化,相继建立了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产业发展、实施能力和社会参与五大体系,先后实施了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型公建监管体系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绿色建筑发展五大工程。
有些地方建成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采用了热回收式空气源热泵空调、光导管自然采光系统及生态污水处理系统等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同时,小区中所有住宅建筑节能措施堪比“保温瓶”——外墙采用膨胀聚苯板保温系统,窗户采用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屋面采用挤塑聚苯板保温系统。这些材料保温隔热性能优越,可以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有效降低空调使用能耗。
就城市建设来说,在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都承载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提出的绿色化发展要求,着力实施建筑节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改革传统建设方式,切实推动工程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工程建设绿色发展的作用
工程建设绿色发展,就是要在工程建设领域把生态节能和绿色低碳理念体现到规划、建设、运营、监管与更新改造等各个环节,大力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将“四节一环保”要求贯穿于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建设绿色发展,还要积极推广钢结构等节约资源效果明显的结构体系,通过建筑材料更新、建造技术革新、管理模式创新等方式,从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促使建设行业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改善城镇用地、用能、用水、用材结构,促进城镇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说过:“工程建设绿色发展分两个方面:一是建造过程的绿色发展,二是使用过程的绿色发展。建造过程的绿色发展一个是建材,我们应该用绿色的建材。建造方式也是建造过程的一个方面,我们正在大力推进工厂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在工厂生产各种件儿,然后到现场进行组装,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也会节约成本。只有这两个过程都实现了绿色发展,我们才能真正把中央有关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工程建设绿色发展中的造价管理创新
当前,工程造价管理要尽快适应工程建设绿色发展带来的挑战,科学管控投资,合理造价,为工程建设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1、加强造价管理与工程建设绿色发展的协同发展
必须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等作为约束条件和目标,编制工程计价依据,大力推进工程建设绿色发展。正确处理工程造价管理中政府与市场、发包与承包、监管与服务等关系,促进工程造价事业协同发展。积极完善工程造价数据信息标准,保证工程造价数据互联互通,推进建设工程造价数据库、计价软件数据库标准的统一,促进数据共享。
2、制定专业的计价依据体系
以服务工程建设、城市建设的创新发展为目标,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筑、智能和装配式建筑、低碳建筑等工程计价依据的编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市场形成价格为目标,提高不同阶段计价依据与相应层级清单在项目划分、工作内容、计量规则等方面的匹配性。以市场化为导向,鼓励企业定额的编制和应用。完善计价依据的修订制度,加快推进共享计价依据的制订工作,适应新技术发展、税制改革的要求,及时反映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加快定额人工单价等要素价格的市场化调整,引导企业将工资分配向关键技术岗位倾斜,逐步形成规则统一、专业化、市场化、动态化的计价依据体系。完善各级政府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整合全国及地区造价信息资源,建立并逐步完善包括指数指标、要素指标、典型工程案例等在内的工程造价数据库。
3、完善承包模式计价规范
完成对市场化工程计量与计价基础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开展工程建设绿色发展新项目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划分规则、项目特征描述规则、工程量计算规则等规范的制定。建立适应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计价规范,建立和完善满足不同设计深度、不同复杂程度,适用于各专业工程建设需要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4、实现计价信息动态化监测
优化以工程计价依据和信息为主的公共服务,实现建设工程各阶段工程计价定额的全覆盖和工程计价信息的动态化。提升计价成果文件的质量,完善工程造价咨询成果文件标准规范,实现各阶段工程计价文件的规范化、数据格式的通用化,积极推进大数据服务。大力开展工程造价动态监测,提高工程造价综合指数、人工、材料等指数监测敏感度,建立市场行情分析、多方联动、快速反应管理机制。以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基础性信息和城市轨道交通、海绵城市、地下城市综合管廊、棚户区和危房改造、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工程维修养护等重点工程的造价信息为基础,制定工程造价信息公共服务清单。加强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中标价、竣工结算价以及工程项目造价信息等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发布工程造价人工、材料以及综合指数等指数、指标,引导市场对价格发展进行预判,为建设各方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计价依据编制方式
推行建设工程全费用综合单价,加大以价格指数调价的推广力度。研究价格指数的测算方法,定期发布价格指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计价依据编制方式,完善人工成本、住宅、轨道交通、地下城市综合管廊等工程造价信息要素收集、整理和发布的相关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加计价依据编制工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编制计价依据,提高编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加强对市场价格信息、造价指标指数、工程案例信息等各类型、各专业造价信息的综合开发利用,丰富多元化信息服务种类。鼓励社会团体开展细微、精准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促进多元化平台良性发展,大力推进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事业中的应用。加强对商业信息服务行为监管,重点防止行业和地方技术壁垒。加强“互联网+”协同发展,促进工程计价方式改革,注重造价与设计、工期、施工的结合,提高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精准度。
6、创新纠纷调解机制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应在多元化纠纷调解中创新机制,搭建平台研究并制定建设工程造价纠纷调解规则,开展纠纷调解工作,加强行政调解、行业协会调解、司法及仲裁之间的联动,提高工程造价纠纷解决效率,维护建设市场稳定。
7、提升工程造价治理水平
加强与各部门、各行业的协作,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协同机制。完善资质资格管理制度,有序发展合伙制事务所,推动建立工程造价执业保险制度。加强对参与计价活动的工程建设各方主体、从业人员的监督检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工程造价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全面公开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推动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参与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推广以造价管理为核心的全面项目管理服务,为PPP和项目管理总承包模式的发展提供投融资管理、投资控制、设计优化等咨询服务。以信息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向工程咨询价值链高端延伸,运用BIM、大数据、云技术等信息化先进技术提升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磊.探讨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7(8):188-188
[2]黄俊.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22):
论文作者:李乾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7
标签:工程建设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信息论文; 造价论文; 方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