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组织对审计的影响_会计与审计论文

虚拟组织对审计的影响_会计与审计论文

虚拟组织对审计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虚拟组织是新的信息经济形式下企业组织出现的新趋势,是一种对市场需求、环境信息、知识流动作出快速反映,迅速调整结构和战略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一般而言,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织成员组成,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进行合作,彼此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组织形式。从企业内部来看,组织结构改变了传统的层级结构而呈现为一种扁平化的动态网络形式。从企业外部来看,组织的功能虚拟化,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分属不同的利益人,代表社会不同的资源。从动态的角度看,虚拟组织内部不断且迅速地调整自身结构,外部不断调整自身的战略,以此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一)虚拟组织对审计有关理论的影响

1)审计的对象变化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活动的目的物,即审计行为的客体,包括客体中的一切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范围。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审计工作对象。审计工作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资料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

在虚拟组织环境下,审计对象尽管还是组织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但是组织的财务收支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会计核算技术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不一定能全面确切地反映组织的收支和经济活动内容。例如审计资料所属的被审计单位在会计上对应会计主体,在虚拟组织环境下已经发生了变化。会计主体假设是为了明确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因为在虚拟组织环境下,会计主体的界限变得模糊,尤其是在按不同交易事项自由组合经营主体情况下,一个主体在完成某项经济交易后很可能解散,也很可能在下一交易事项中按照其资金、技术和知识的要求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主体,这就使得会计主体的认定产生困难。由此所产生的会计资料作为审计行为的对象也可能出现主体交错的情况。从会计资料角度跟踪组织财务的收支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另外,虚拟组织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的组织经济活动出现了很大的不同。由于虚拟组织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组织而成,在特定的环境下又将解散的组织,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组织的活动内容是难以预计的。有时虚拟组织的组建是为了获得一些重要的资源,如商标、信息、知识,此时组织可能并不从事任何传统的组织业务,但虚拟组织确实存在并发生了效益,审计工作如果仍从会计和经济契约的角度来进行的话,则很难反映一个虚拟组织真正存在的意义,很难反映组织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所关心的各项组织目标,尤其是财务目标。

2)审计与内部控制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与组织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在虚拟组织的环境下,组织的层级结构被大大削弱,合作式的扁平结构的内部牵制问题成为一个管理上必须解决的问题,各个不同类型的组织对此采用了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方案。审计人员则必须对不同类型的方案进行研究,从而找到更多的审计线索。

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如:内部牵制制度、授权控制制度、文件记录控制制度、实物安全控制制度等,大多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实物资产和资金上。但是现代的虚拟组织往往并不是基于资产的合作,目前很多大企业的合并或重组主要是为了共享合作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知识资本或人力资源。这样的组织也许会对组织知识、信息和人员的保持和使用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活动从传统的内部控制角度来进行的话,则有可能忽略了企业真正有效的经济活动,从而使审计的结论不能反映组织的实际状况,达不到审计的真正目的。

3)对资产的不同理解

传统的审计活动在虚拟组织环境下一个重要的不适应的地方表现在对资产概念的理解有偏差。这种影响对于审计活动和审计理论是根本性的。因为审计再也不会局限于对物质资本的运作的研究和监督,而是变成对整个虚拟组织的各个“出资方”关心的各种类型的资本的流动和运作做出全面的监督和控制。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审计活动涉及的领域将大大扩张,技术手段必须更新。尽管符合虚拟组织环境的审计理论和活动有赖于经济学和会计学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但审计对经济活动的监督的本质将随着虚拟组织的出现而调整适应则应当是必然的。

(二)虚拟组织对审计实务的影响

1)审计活动的时效性

虚拟组织的经济活动之所以快,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大量的经济数据转变成数字信息流在网络上高速流动。所以,从审计实务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管理和信息的发展给审计活动提出的一个最直接的课题就是如何处理信息和数据的计算机化和高速流动性。以现金为例看,电子货币可经过网络瞬时把现金送到远处,也可实现收支的匿名性。现金变成只是一种数字信息,被伪造和窃取的危险大大存在。技术上,电子签名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电子货币的安全性,但电子现金和其他数字信息一样终究是有可能复制的,而且新兴的技术还没有经过实践的长期考验。可见,财务上一向关注的现金可以转化为一种虚拟的信息形式,审计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如何面对这样的数据形式呢?

另外,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大量的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以计算机数据的形式出现,审计活动只能在这样的数据基础上进行,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都面临挑战。数据流动性的提高也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审计活动中要应用到必要的抽样,通过审查抽取的目标企业的有关数据来反映整个企业经营状况。虚拟组织本身是一种短期的、高速变化的组织形式,反映组织的各个方面的数据也处于高速的变化之中,审计活动的数据抽样成为很实际的问题。如果审计的时效性不能和组织的变化相互适应,或者审计活动的目光总集中在相对滞后的财务会计的有关数据上,则审计活动将无法达到应有的目标。

2)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变化审计在实务上必须突破的就是如何将现有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应用到计算机环境当中去。当前认为比较可行的方案有:

第一,绕过计算机的审计。这种方案的特点是通过对非计算机化的数据进行审计,以此和计算机中的数据对比,从而发现经营中的问题。这种方案应用范围有限,也不是很科学。

第二,通过计算机进行审计。这种方案是通过测试整个计算机管理程序的正确性来进行的,在假设计算机程序的完备性和正确性的前提下,只要审查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则一定能保证最终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作为审计工作者更是难以深入程序的内部获得对程序处理流程的全面了解和测试。

第三,使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这种方案应当是审计手段和方法适应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的最终方案。审计工作比会计工作的规范性要弱,艺术性和人为因素更突出,电算化的审计并不能完全遵照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来跟进,采用“自助式”的会计方案困难很大。应当说应用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理论方法来构造审计专家系统,将规范性的知识和专家的经验性知识融合到系统中才是可行的方案。对于虚拟组织环境下高速变化的技术和管理环境,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还应当提供自学的能力。

3)审计活动中对“人”的重新认识虚拟组织之所以形成并不是仅仅因为财务资源、企业的管理资源的富余而对外进行的投资,更是因为人在其中的主导作用,特别是人的知识和智力的特异性,使得劳动不能再被视为是同质的。在虚拟组织的环境中,其构成方往往可能是不名一文但因为占有知识而又举足轻重的人,这种情况下的审计活动要求对人进行重新认识。瑞典的斯勘的亚公司(Skandia)1993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份公开的“智力资本年报”,作为对传统的财务报告的补充,被认为是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重要里程碑。虚拟组织的大量出现,这样类似的年报还会增加,在传统的审计实务中,对于这样的年报是束手无策的。

标签:;  ;  ;  ;  ;  ;  

虚拟组织对审计的影响_会计与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