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海吉亚医院儿科,山东菏泽 274300)
【摘要】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共122例,按照住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营养脑细胞药物胞二磷胆碱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62例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静脉滴注。结果: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因缺氧缺血所致的脑水肿,加速脑神经细胞损伤后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alopathy,HIE) 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它是由于围生期缺氧所致的颅脑损伤性疾病之一,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是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神经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儿童智能滞后和脑性瘫痪等中枢神经系统残障的重要原因之一[1]。及早进行干预性治疗是降低伤残发生率的关键.。近年来,我院新生儿室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对象为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共122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其中男84例,女38例;胎龄36~42周;出生体重2600~4100 g;经头颅CT扫描,轻度18例,中度80例,重度24例。将12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2例,对照组60例,其中两组患儿性别、体重、Apgar评分和临床分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人院后均给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综合治疗,即三项支持治疗和三项对症治疗,包括维持足够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维持各器官血液灌注,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营养脑细胞药物胞二磷胆碱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62例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商品名翔通,长春翔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 mg/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0 d。于治疗2,7,10 d采用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办法(NBNA) 评价患儿对治疗的反应,随访观察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断标准[2]
本研究中临床疗效判断标准严格按照以下三个层级进行判定,即显效:治疗7 d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消失,NBNA评分大于35分;有效:治疗10 d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消失,NBNA评分大于35分;无效:治疗10 d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尚未完全消失,NBNA评分小于35分。以前两者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指标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类资料统计分析采用X 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统计学比较
两组治疗后2,7,10 d分别进行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上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1。
注:经X 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是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神经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儿童智能滞后和脑性瘫痪等中枢神经系统残障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大量研究表明,许多生理生化机制如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缺氧缺血后的细胞内钙超载、一氧化氮合成增加、氧自由基以及细胞凋亡等均参与了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
有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迄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案,因此寻找有效的神经保护药物、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一直是新生儿科临床关注的热点。目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氧自由基清除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炎性细胞因子抑制剂、神经干细胞及各类神经营养因子、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及神经节苷脂等[3]。近年来研究证明,神经节苷脂(GM1)是细胞膜的成分之一,在缺氧缺血发生脑损伤中能保护细胞膜,能拮抗兴奋性氨基酸(EAA)的神经毒性,具有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并可作为神经营养因子的增强剂,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系猪脑中提取的对神经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物质。神经节苷脂可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稳定神经细胞膜,保护膜的Na-K-ATP酶活性,抑制细胞内钙的超载及缺氧缺血状态下一氧化氮的合成增加,降低氧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调节神经递质,减轻脑水肿 。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缺氧缺血后其完整性被破坏,使得外源性神经节苷脂易透过血脑屏障到达受损部位发挥作用。神经节苷脂对损伤后继发性神经退化也有保护作用,还可通过改善细胞膜酶的活性减轻神经细胞水肿[4]。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能有效控制因缺氧缺血所致的脑水肿,加速脑神经细胞损伤后的修复,从而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症状,且临床无明显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希如,秦炯.儿科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150—157.
2李宏,封志纯,周细中. GMI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1,9(4):388—589.
3Kwak DH,Kim SM,Lee DH,et al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patterns of gangliosides in the ischemic cerebral cortex produced b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iusion[J]. Mol CelIs,2005,20(3):354-360
4周丛乐,姜毅,冯琪.围产期缺氧性脑损伤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早期预测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13,38(5):303—305.
论文作者:崔全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新生儿论文; 缺血性论文; 脑病论文; 唾液酸论文; 神经节论文; 神经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