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座心桥过代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代沟论文,搭座心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老一辈人爱听合唱,因为老年人已经悟出“人”是支撑结构的真谛——团结就是力量;中年人爱听轻音乐,因为中年人肩上的担子重,需要松弛一下紧绷的心弦;青少年爱听流行音乐,可能是因为成长需要多姿多彩、快节拍的变换来丰富生活。这种以年龄结构为表象、以各自心理需求差异为内涵的代沟,为老中青少几代人的交往好像划定了范围,谁想越界便要想跨过这个“沟”一样。
既然称之为“沟”,我们知道,沟小者一步跨过即可;而沟大者则成了深谷、江河,如果我们不识水性,又不借用过“沟”工具,怎么到达彼岸呢?所以,面对代沟带来的曲折,唯有先自信“我过得去”,然后冷静下来寻找对策,在具体操作时,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准备。
针对“代沟”是心理矛盾的外化,本人拟以三种方案来“渡”代沟:其一、识水性,游过去;其二、借船出海;其三、架一座心桥,悠然来过“代沟”。
一、识水性,游过去。这是有教育心理学知识的人士得心应手的。作为想安然渡沟的两代人都要有心摸清对方所想,然后对症下药。在具体操作时是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要有充分的预见性。不妨参考先贤留下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古今中外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等现成范例,制定几套完备的“作战计划”,避开家人谈话的随意性,择优试之,相信“总有一款适合你”不是虚言。这样,采取积极的措施,就争取了主动,代沟就会像游泳好手面前的小河一样平易了,作好准备下水,一游而过!
二、借船过渡,借船出海。这一方法是已经在代沟面前难过了,需要借助外在力量的帮助。比如去心理医生、学校老师、有经验的人士那儿寻求帮助,不失为一现成的好招,但在具体操作时仍然要有“心计”,不能犯无准备、随意性强的毛病。有的家长首先使用的是家长的权利:“批评与劝说”,如果我们针对中学生渴望独立和希望得到尊重的心理特点,避开逆反心理这个“矛”的话,效果就好多了。这种方法首先要求父母放下架子与孩子共乐,童心依然,想孩子所想,在“管”时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强权方式”,而是平等的商量、竞争,这很符合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与子相争,与子共乐,助子成长,真切关怀,其乐无穷,何乐而不为呢?
三、架一座心桥,悠然安渡“代沟”。有人说过: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有人说:一切为了孩子;诸葛亮说:未曾行军,先行败路。现在的现实是大多数年轻父母还没有作好怎么教育子女的准备就结婚生子,当然就要出现教育过程中的不当方式,只有后来弥补;如果已经作好心理准备的父母,就会与子女达成默契、心心相通,架起一座心灵之桥。
时刻把子女当作朋友,因为本质上他/她就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得承认这一现实才行。不是“我的”,而是“他/她的”,要他/她办事,哪怕是学习,就要请求他/她帮助你,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自尊;要他/她如愿听话,就应经常和他/她一块玩,充分了解他/她的要求,父母与子女一起成长,就不会有各顾各的现象,也不会有“代沟”的困惑。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也成了很有发言权的教育家了,成功地完成了当好孩子人生第一位老师的历史重任!
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共同架起一座灿烂的心桥吧,走过代沟!
标签: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