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ICU患者术后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杜淼

心胸外科ICU患者术后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杜淼

摘要:讨论心胸外科住院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特征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进行胸外科手术的1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部位、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感染的情况,对出现感染的患者进行菌株培养,患者住院过程中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无菌操作、辅助排痰等护理护理,观察患者最容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并分析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的因素。结果:在184例患者中出现感染的为67例,感染率为36.41 %,其中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21例,胃肠道感染的患者为17例,泌尿感染的患者为15例,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为9例,血液感染的患者为3例,其他感染的为2例,并一共培养出90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29株,肺炎克雷伯菌有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9株,铜绿假单胞菌为11株,鲍氏不动杆菌为5株,表皮葡萄球菌3例,其他为2株。结论:心胸外科是医院感染高发的科室,相应的工作人员应从各个方面预防感染,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才能有效控制感染率。

关键词:心胸外科;ICU;术后感染;因素

引言 胸外科是院内主要的手术科室,主要收治肺、心脏、食管、 纵隔及胸腔大血管等部位的疾病,与机体呼吸和循环系统等生理功能紧密联系。近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显著性上升,不仅延缓患者疾病恢复速度,还明显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严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清楚了解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各种因素,本研究对收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我院心胸外科 ICU收治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117例,女67例;年龄18-84岁,平均(57.3±7.7)岁。 本研究排除术前被确诊为有感染的患者和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根据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结合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査,分析及比较其感染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及比较不同年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输血、放置引流管时间、深静脉置管时间及体外循环等因素,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及上述因素间的交互影响、是否为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观察并统计心胸外科术后感染致病菌种类以及耐药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护理干预

第一,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治疗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防感染的教育宣传,并告知患者相应的注意事项:戒烟、行肺功能锻炼、有效咳嗽排痰技巧、加强营养等。有条件的患者可指导使用肺功能锻炼仪;第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手卫生:由于心胸外科的手术患者需较多次的侵入性操作,因此对于胸腔引流管、胃管、尿管以及气管插管等管道,均要做好严格的防感染措施;第三,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做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措施:做好口腔护理;使用床位角度仪控制体位30?45°,定时监测气囊压力,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妥善固定呼吸机管路:冷凝水易引起细菌的寄植,应定时清除呼吸机管道内积水,勿倒流回湿化器中,不能灌入患者气道,否则将导致大量细菌误吸。因此,应将收集瓶置于管路的最低位置;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湿化水每日应更换;第四,辅助排痰:每2?4 h1次采用拍背、翻身等方式 帮助患者排痰,必要时可予震动排痰机辅助,同时加强气道湿化;第五,严密观察患者的术后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定时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等情况,观察患者排泄物的情况,如患者出现发热、脓痰、伤口疼痛、尿急、尿痛等症状,需要考虑到患者出现感染的可能,要及时的进行细菌培养;第六,环境方面: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居住的病房定期进行消毒,并且保障患者病房的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对于患者每天的排泄物及废物要及时的处理,及时清洗消毒患者的日常用品,如雾化器、床单、衣物等;另外,应严格限制人员进入,同时做好床边隔离措施,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第七,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护理人员应严格按规程对患者进行治疗。

3.防治措施

第一,因大多数老年患者伴随有1种或以上的慢性基础疾病,且机体免疫防御功能明显下降,各脏器系统生理功能显著性衰退,故极易在心胸外科手术治疗后发生感染。因此,患者入院后应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性疾病,保持机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状态,补充足够的营养,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系统能力;第二,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部分需要使用呼吸机予以辅助通气治疗,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极易损害患者的呼吸道防御功能,使得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上升。故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此外还应提高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缩短操作持续时间,减轻操作造成的损害程度。还严格管理呼吸机,定时清洁消毒或更换巳发生污染的仪器附件,使用后的器械装置首先应在消毒液中浸泡处理,然后再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予以消毒处理,无法高压消毒处理的物品则需在消毒液浸泡处理;第三,医护人员双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在诊治和护理工作中,极易通过皮肤和体液接触等途径将致病菌传染给患者。故彻底清洁消毒处理医护人员的双手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最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正确消毒处理后可清除90% 以上致病菌。医护人员在诊治和护理感染患者后应立即消毒洗手,然后使用快速消毒液予以涂擦,在侵入性操作前和接触污染体液后均应消毒处理双手。此外对洗手液装置也需定时给予清洁消毒处理。

结论 综上所述,心胸外科ICU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风险高,我们应该结合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原菌及药物敏感实验的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理抗菌药物,积极防控心胸外科ICU 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王涛.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

论文作者:杜淼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  ;  ;  ;  ;  ;  ;  ;  

心胸外科ICU患者术后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杜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