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产业发展焕发勃勃生机——五年以来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勃勃生机论文,五年论文,中国电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岁末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文化发展战略,明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总思路。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进行了相关配套政策的调整,其中包括骨干国有电影企业面向市场的体制转轨、扶持社会资本进入电影行业、放宽境外资本准入门槛等,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国有电影企业实现了转型,民营影视机构得以迅猛发展,中国电影产业新格局基本形成。2003年对中国电影界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电影全面实施产业化政策,激活了电影的产业活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引导,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电影工作者的奋发有为,使得五年来影片生产数量连年攀升,市场票房持续增长,海外销售稳步上升,一大批优秀国产影片和各种不同类型风格的精品影片相继问世,而不断增添中的现代化影院、影城更是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电影产业发展的背景语境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使电影工作者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解除了我们意识中的困扰因素,从此,电影的发展与变革中的产业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五年来,中国电影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发展,不仅数量递增迅速,优秀影片也是层出不穷,实现了新的繁荣,归根结底就在于党的十六大从观念上解除了这种困扰,使电影人可以理直气壮地直面电影产业化的问题。
为了推动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增强民族电影工业在加入WTO过渡期之后抵御国际强势产业的冲击,政府对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出台了新的措施。2003年,《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等四部法规文件的颁布,大大降低了电影制片、发行、放映三个产业链环节的准入门槛,有利于吸纳社会资本,乃至境外资金投资电影产业。这些措施贯彻遵循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民营影视企业发展奠定了政策保证,也为电影产业整体发展找到一种活力。到2004年末,这些举措初见成效,随着民营影视企业获得与国有电影厂同等的制片出品权,影片数量开始连年攀升,2003年140部,2004年212部,2005年260部,到了2006年国产故事影片生产数量达到330部。与此同时,社会资本参与影院发展的积极性也很高,2003年新建的影院22家,影院银幕数量增加 110块;2004年新建影院143家,影院银幕数量增加443块; 2005年新建影院55家,银幕数量增加272块;2006年新增影院 82家,新增银幕366块。
数据证明了这些举措的作用与意义。其后,相继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有关事宜的通知》、《〈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和《〈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2005年),及《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2006年),夯实了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基础。其中《〈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和《〈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巩固了国内院线的稳定发展,确保了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安全因素;《关于实施〈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每家外资企业原则上只能在中国合资组建一家影视制作公司,对境外资本进入设置一定限制,是为了确保国有影视企业、民营影视企业的发展空间。应该说,后面这几个文件的出台是对2003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的补充,是在WTO框架下实行对本民族、本地域文化工业的一种保护措施,适应WTO成员国普遍呼吁的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诉求。
在政府加大政策调控力度的同时,专家学者对发展文化产业议越的热情空前高涨,从产业角度考察与研究电影成为一个热门研究话题,各种产业研讨活动及专家学者研究、调查文章纷纷面世。一时间,关注产业问题成为电影研究人员热议的核心,营造出一个空前活跃的话语空间。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中国电影论坛”每届研讨的主题向产业话题倾斜,出版关注电影产业的论文集,并于2004年召开“首届中国民营影视企业高峰论坛”,时隔一年又召开了“第二届中国影视企业高峰论坛”,今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研讨的主题则是:“国有电影企业发展机遇”,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为配合这个主题研讨,专门做了一个“国有电影企业调查报告”。
与此同时,多项涉及到电影产业的年度报告纷纷出笼,这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等,而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则针对电影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的研究分析,是一份比较全面的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其中“中国电影市场调查报告”章节是该中心自2004年起所做的面向观众、深入调查而得出的一项针对国内电影市场的调查报告。
一方面法规措施的相继出台促成了电影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专家学者的关注则为电影产业创造了一个舆论空间。近年来,专家学者对电影的关注不再囿于对影片进行文化分析与美学评判,开始以“产业视角”论英雄,这是电影研究的一个重要转变,为电影产业发展创造了话语空间。
电影产业发展出现新格局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胡锦涛总书记今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十六大报告同时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文化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政策后盾。经过五年实践,民营影视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影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电影企业与民营影视公司、中外合资文化公司等多种经济成分并举的电影产业新格局已经初具规模,它充分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特色。
电影投资主体的发展方面,以原有的国有电影厂为基础,经过体制转型衍生出以中国电影集团等六大电影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国有电影投资主体;在文化产业政策驱动下,又诞生了以华谊兄弟影业公司等为代表的民营电影投资主体,共计超过300家。此外,由于看好中国电影市场的开发,香港投资主体也以合作的形式进入内地,香港英皇娱乐集团与上影集团共同投资创建“上影英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香港安乐影片公司一直与新画面影业公司合作,联合打造张艺谋的国产大片。
党的十六大之后,整个电影行业依据国家改革措施的方针,按照国际影视产业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打造了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视产业模式,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社会资本进入制片业,民营影视公司数量剧增,新画面、华谊兄弟传媒、北大星光、世纪英雄与保利华亿等民营影视企业,都以独立投资或与国有集团合作投资的模式涉入了电影制作。截止到2006年,全国共有270家制作单位投资拍摄电影,其中民营性质就占75%,而且他们中的40%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2006年度,国内市场票房冠亚军双双被民营投资主体夺得,分别是新画面影业公司出品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出品的《夜宴》,充分显示了民营投资主体的勃勃生机,大有引领电影产业升级之势。其中,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曾于2004年以12.25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于“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的第359位,2005年又以13.70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中国 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的第361位。2006年度,华谊兄弟参与出品的《夜宴》、《宝贝计划》、《鸡犬不宁》、《墨攻》等四部影片票房达到3亿元,加上2005年贺岁档期上映的《情癫大圣》,票房共计3.4亿元。另外,华谊拥有广告、文化经纪公司,又同西部电影集团合资组建“西影华谊电影发行公司”,是目前实力较强的民营影视公司。华谊兄弟影业公司突出的业绩赢得境外合作公司信赖,他们成为继上影集团、中影集团之后,获得境外合作机构信赖的公司之一,华谊兄弟也因此获得国际电影市场份额。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似乎像—个导演张艺谋的御用公司,从事张艺谋电影的制作与发行,迄今为止先后参与了《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片的制作与发行,继《英雄》创 2.5亿元中国电影的票房纪录之后,2006年又以《满城尽带黄金甲》刷新保持了四年的票房纪录,当影片票房超过2.5亿元攀升至2.8亿元大关直逼3亿元时,全国十家院线兴奋地联合向新画面总经理张伟平和导演张艺谋颁发了中国电影贡献奖、中国电影票房奖杯。新画面的业绩不仅在于创造了国产影片的票房冠军,而且在商业营销、植入式广告运作方面也屡创奇迹,包括民生银行、联想集团、奥迪等都成为其招商合作伙伴。新画面公司与香港安乐影片公司长期合作,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商业电影发行经验与网络,继《英雄》、《十面埋伏》获得海外高票房纪录之后,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成功地进入北美圣诞档期。新画面与安乐公司开创的海外发行路子,成为中国影片进入欧美市场的成功范例,被各大公司仿效。
以中国电影集团为代表的六大国有电影集团,经过几年的体制改革,生产规模、经营实力和融资能力继续增强,以其巨大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吸引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生产制作大投资影片的能力也大大加强。中影集团自1999年2月揭牌以来,进行了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形成了影视创作生产、发行放映、境内外合拍影片管理、院线经营管理、数字影院的建设与管理、洗印加工、后电影产品开发等主业突出、多种产业门类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 30个,1个电影频道,总资产达28亿元。2006年度,电影频道生产了112部数字电影(电视电影),广告收入达到8亿元之多。此外,中影集团在运作低成本影片《疯狂的石头》的发行上一鸣惊人,成为2006年中国电影的一个佳话,参与合作的《云水谣》社会效益与票房双赢,《霍元甲》的票房过亿。上影集团重组后其集团架构与发展路子与中影集团非常相似。上影集团在原上海电影制片厂基础上合并了上海美影厂、上海译制厂、上海科影厂、上海电影技术厂等单位组建而成,之后又与原上海永乐电影集团进行了重组,形成今天的规模,总资产近21亿元,是目前全国最具规模和实力的电影集团之一。上影集团拥有5家大型制片企业,14家影视制作公司和大型拍摄基地,中国最大的电影院线——上海联和电影院线,以及东方电影频道。2006年度,上影集团参与的《天狗》、《三峡好人》获得国内外大奖,《东京审判》票房达2800万,旗下的联合院线年票房突破3亿元。上影集团与中影集团都以自己无形资产所形成的品牌威信,赢得多项合作,在合作中获利。原有的省级电影制片厂中,山西电影制片厂比较活跃,2006年就参与了10多部影片的生产,特别是他们走二级院线发行的路子,为低成本或者数字影片发行放映探寻了新路子。
在中国影视企业格局中,民营影视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影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支撑着我国影视业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国有电影企业经过改制转型,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仍然支撑着我国电影产业的半壁江山。而资本准入门槛放宽后,合资影视企业则成为我国影视产业结构中的新亮点。民营影视企业诞生于影视产业结构调整与重组之中,先天性地遵循市场导向、消费需求和利润目标,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与体制优势,而体制的灵活性又使民营影视企业能够抢占商机。在计划体制年代发展起来的国有影视机构,管理上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经营上对市场反应迟钝,因此在一个开放的消费社会里,这些国有影视企业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对于这些国有影视企业来说,紧迫的任务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体制转型。
投资主体多元造就影片类型多元态势
电影产业新格局促成了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国有电影企业经过体制创新,以巨大的有形与无形资产吸引社会资本与境外资本合作,投资电影制作的实力大大增强,如中影集团正在联合多家公司打造由吴宇森执导的影片《赤壁》,成龙与李连杰联袂出演的《功夫之王》、周星驰的《长江七号》、陈可辛的《投名状》等商业大片都与中影集团有关。民营投资主体非常活跃,华谊兄弟、新画面影业经过投资运作数部国产大片,信心百倍地参与商业大片制作,而更多的民营公司则制作了中低成本影片。多元化的投资造就多元化的影片类型。以2006年为例,进入主流院线的影片更加多元化,呈现出健康活跃、繁荣和谐的新格局,既有《黄金甲》、《夜宴》这样的商业大片,又有《云水谣》、《东京审判》、《我的长征》中等规模投资的主旋律影片,亦有《疯狂的石头》、《三峡好人》这样的低成本影片,而《天狗》这类影片则反映了电影方兴未艾数量激增的同时,创作质量有了明显的上升,涌现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商业大片的高投入、高风险,需要风险共担,经过四年探索,无论国有电影投资主体还是民营投资主体都开始采用“多元化投资结构与多渠道回收模式”运作国产大片,《黄金甲》、《夜宴》、《宝贝计划》、《墨攻》、《伤城》,以及即将公映的《集结号》和正在拍摄中的《赤壁》都采用多方合作投资,其资金回收与盈利也采用多渠道。在这方面,华谊兄弟与北京新画面率先尝试,并因而把他们的产品推向海外市场。从市场角度讲,国产大片担当着抗衡进口大片的重任,并在影视娱乐产品竞争中注入“中国元素”。从《英雄》到《无极》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国内票房不断攀升,大大高出同期的进口影片,给中国电影产业注入强大的信心。但是,这些影片缺失人文关怀,以及其中渲染的刀光剑影、腥风血雨引发国人担忧,受到媒体评论的质疑。中国需要商业大片,这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但是需要什么样的大片,值得我们继续研究探讨。
与此同时,一批优秀影片既赢得了好评,也获得不俗的票房业绩,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如影片《云水谣》投资 2500万元,票房达到3600万元。影片反映海峡两岸骨肉情谊,以中国式的爱情和人生价值观开拓了主旋律影片的新境界,应该说这部影片既是主旋律影片又是—部商业影片。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对2006年影片的推选中,《云水谣》被专家学者们认为,其通过三地影人大规模的合作,以新的电影语言、结构方式和视觉感官的新刺激创作出新类型,正是国产商业大片摆脱古装武侠模式创造新类型的大胆尝试,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空间与市场空间。另一部影片《东京审判》被专家学者誉为,以其强烈的民族正义感和人类尊严感大大超出了纯艺术表现的视角,影片用大量的商业元素来表现爱国主义情怀,其策划的主导思路亦是开拓主旋律影片的市场空间,尽管这部影片最终没有达到制片方期待的5000万元,但2800万元的票房也是一个不错的市场业绩。此外,由著名导演翟俊杰执导的影片《我的长征》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历史巨片,实观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新跨越。
从近年来的数据分析看,中等规模投资的影片基本上属于追求娱乐元素的影片,这些影片多具有与境外合作的性质,资金来源与资金回收都不完全依赖国内市场,如2006年的《墨攻》、《宝贝计划》,以及之前的《功夫》等影片。这种类型的出现,得益于上述所说的开放政策。尽管产业意识、市场意识在电影界正在增强,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把市场赢利视为电影投资的首要目标,然而,我国电影创作中的主导意识依然偏重艺术个性追求,这些影片多为低成本的艺术影片,主要目标是参加国际电影节。近年来,先后多部此类影片荣获国际大奖,但票房都不尽如人意。应该说,这是一个正常现象,重要的是此类影片的存在,提升了中国电影的艺术品格。
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个标志性转折是,中低成本影片进入主流电影院线并获得不俗的成绩。之前,电影生产与市场放映之间一直存在结构性矛盾,大部分影片属于中低成本影片,它们很难进入院线或者因为卖不出去票而被影院停映。2006年,《大道如天》等影片票房突破千万元,《疯狂的石头》更是一鸣惊人,此外《天狗》票房680万、《鸡犬不宁》票房550万。
五年来,我国的电影业在产业化改革目标的指引下不断朝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前进,整个产业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完善协调,并生机勃勃地向更深更广处拓展。面对电影业的繁荣景象,在欣喜于成就的同时,更需要客观冷静地总结经验、强化改革中有利于电影产业协调发展的稳定因素,弱化并改善阻碍产业稳定发展的矛盾和失衡现象。五年来,政策的开放、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影片的产量持续增长、影片的类型不断丰富,然而仍然不免有些作品制作粗糙、观念落后、市场适应性差,影片水平整体参差不齐;另外,体制改革的大刀阔斧不但使国有影视企业直面市场、摆脱困境、焕发全新面貌,也使民营影视企业异军突起,扮演了电影生力军的角色,但这其中也存在着各种规模的影视企业实力悬殊,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其次,在电影链环节上,制作、发行、放映的整合不但提高了影片的质量,降低了不必要的风险,更使影片的资源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利用,节约了资源和成本,但是也存在着商业大片遭遇瓶颈,而中低成本影片难以进入市场的矛盾;再者,院线制的改革、影院投资的开放使影院建设突飞猛进,设施服务明显提高,但是票价问题仍然使电影不能成为大众的娱乐,影响了电影市场的扩张,更使低收入者越来越远离影院。
五年来,成就纵然夺目,问题也不容忽视,今后,中国电影产业如何继续快速稳定地向前发展,需要电影业内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协助。中国电影家协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电影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随着电影产业化进程的推进,使电影市场主体、投资主体呈多元格局,电影从业人员的身份也出现多重的现象。这给我们服务渠道的拓展、手段的丰富、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2.电影创作者的思想空前活跃,但文化品位良莠不齐,健康的主流的理论评论工作也经常出现“失语”、“缺席”的状态;一些媒体的恶意炒作愈演愈烈。这些也给我们的理论评论工作带来挑战,提出新的要求。3.在电影产量持续上升,影视业发展蓬勃向上,而“金鸡”、“百花”奖的评选每两年举办一届的情况下,改革、创新、拓宽思路,势在必行,为我们的“评奖办节”工作提出了新要求。4.加入WTO后,在我国电影业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国际相关机构合作拍片的途径越来越广阔的新情况下,给我们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5.电影业持续加大改革力度,电影业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的情况下,为影协,特别是事业单位的改革提出新的要求。6.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换,行业协会在未来将发挥更大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被提上日程。这为我们做好观念、人才、机制、规则等方面的思想准备、工作准备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要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为推进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服好务,使其尽快走上又快又好的发展道路。
标签:中国电影论文; 中国影视论文; 满城尽带黄金甲论文; 疯狂的石头论文; 英雄论文; 宝贝计划论文; 云水谣论文; 夜宴论文; 墨攻论文; 天狗论文; 中影集团论文; 投资论文; 商业论文; 剧情片论文; 武打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