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兰兰 马琼 高秀秀
延安市人民医院 716000
【摘要】目的:在;本文针对临床上创伤性窒息的相应急救以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探讨,以有效给予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创伤性窒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探讨,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50例患者采取急救与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单纯急救措施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对创伤性窒息患者实施急救与护理对策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患者后续治疗的愈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创伤性窒息;临床急救;护理对策;治疗效果
创伤性窒息在临床上统称为胸部挤压伤,这种创伤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遭受车辆辗轧,意外遭受修建工程塌方挤压,或者是遭受到房屋倒塌挤压等外界因素作用所导致。或扰外伤的作用影响导致患者胸腔部位遭受到外力挤压导致其机体瞬间发生突发性紧闭,因而导致患者的气道以及体内肺部空气不能正常进行外溢,进而致使患者的胸部内压力发生突然性的聚升,最终导致机体中的静脉血受到压力不断挤向患者机体上身部位,从而引起毛细血管发生压力性的破裂现象[1]。最终导致患者体内血液向头部、肩部以及上身的上胸组织等不断发生外溢现象,造成点状性的创伤性出血现象。创伤性窒息患者临床伤势症状多半会伴随着其他胸部损伤症状,如多发性的肋骨骨折症状、血胸或者是心脏挫伤等。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创伤性窒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探讨,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50例患者采取急救与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单纯急救措施进行干预。其中,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0~70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5~71岁;参与研究的患者经临床常规检查确诊为创伤性窒息患者,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排除机体有其他自身性严重疾病,且无精神疾病障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临床病程等基本资料上相对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组50例患者采取急救与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单纯急救措施进行干预。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护理干预:由于患者临床治疗时间比较长,因此会伴随各种不良的心理情绪,比如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影响的心理疾病。加之,患者对疾病与临床治疗、护理方式等认知不足,恐惧心理加重,进而对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护理人员要注意病患心理状态,指导患者进行放松法或者是深呼吸法促进全身肌肉放松或者是采取音乐疗法,以有效舒缓患者情绪。此外与病患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通过家属的作用鼓励病患,促使病患积极接受治疗。如发现重度抑郁患者,则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2)饮食护理:患者术后机体处于极度虚弱状态,依据营养师的方案,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同时鼓励患者应以少油高脂、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等食物进食,并注意少食多餐。(3)住院护理:患者术后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期间针对患者机体康复情况给予相应的增强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在穿刺时一次到位,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痛苦。(4)并发症护理:任何疾病在采取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均会产生并发症,因此对并发症给予护理干预是相当重要的,即密切关注患者机体特征,如发生并发症,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采取相应药物等手段进行治疗,以有效避免疾病恶化[2]。急救措施:体位干预:将患者头部抬高角度为30度左右,以有效促使患者机体能接近正常呼吸状态,对于创伤性严重出现严重休克状态的患者则应当及时采取平卧体位,并注意不要使用枕头。注意对于创伤性窒息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成功解除患者休克现象,即临床统称的抗休克状态。因此在急救干过程中,有效解除患者的气道梗塞,将患者口腔以及呼吸道中的存在的异物及时进行清除,及时进行鼻导管吸氧干预,是相当关键的。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记录起来以便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1.0相关研究软件对数据进行研究和处理,计数资料主要以百分比来进行表示,而计量资料主要以()来表示。P值低于0.05显示数据比较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效22例,有效18例,一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效13例,有效17例,一般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3.3%;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满意45例,满意度为90%;对照组患者满意31例,满意度为69%;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结果比较均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语
创伤性窒息患者由于外界作用导致机体出现休克性状态,其呼吸在短时间内遭受到挤压,进而出现完全性终止现象,从而导致患者血液中的含氧量发生降低,对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对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临床急救以及护理措施能能提高患者生存率[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及时对创伤性窒息患者实施急救与护理对策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患者后续治疗的愈后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林艳;韦武燕.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10.06.
[2]龚群芬,外科血气胸急救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3.
[3]刘洋,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的急救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5.
论文作者:冯兰兰,马琼,高秀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患者论文; 创伤性论文; 机体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措施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