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医院;上海200050)
摘要:目的:观察Power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行PowerPICC置管术治疗的10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个体化护理)各5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行PowerPICC置管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个体化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PowerPICC置管术,胃肠道肿瘤,生活质量
胃肠道肿瘤是一组由多种病症组成的疾病类型,包括胃间质瘤、胃癌、结肠癌以及直肠癌等,绝大多数胃肠道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表现,容易被患者所忽视,一旦得到明确诊断时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最佳手术时机[1]。PowerPICC置管术是目前治疗胃肠道肿瘤最为常用的化疗治疗手段,除了具有传统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特点外,还可以实现高流速输注、监测中心静脉压、多通路多功能导管、最大耐受压力高等优势,因而在国内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2]。然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干预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随之凸显,因此在PowerPICC置管期间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Power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展开分析,现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行PowerPICC置管术治疗的10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40岁~60岁,平均年龄(50.24±1.06)岁;病症类型:胃癌25例、结肠癌14例、直肠癌11例;病程时间2.5年~6年,平均病程(4.10±0.20)年;TNM分期:II期5例、IIIA期18例、IIIB期22例、IV期5例。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42岁~60岁,平均年龄(50.30±1.05)岁;病症类型:胃癌24例、结肠癌14例、直肠癌12例;病程时间2年~6年,平均病程(4.00±0.25)年;TNM分期:II期4例、IIIA期19例、IIIB期21例、IV期6例。纳入标准:(1)临床依从性好者;(2)无其他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3)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者。排除标准:(1)病情危重,与其生存周期≤1个月者;(2)具有PowerPICC置管术禁忌者;(3)已知或者是怀疑有全身感染或全身感染源者;(4)患者或家属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内容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进行分组比对。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具体步骤内容如下:明确胃肠道肿瘤患者有无PowerPICC置管术禁忌症并向其详细介绍与之相关的知识(治疗方案、疗程、药物特性、用药方式等),促使其提高对PowerPICC置管术的认知程度,消除对其存在的戒心或疑虑,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工作[3]。完成各项常规检查,科学评估静脉壁解剖结构、相关组织结构并选取理想的穿刺点,一般以贵要静脉作为首选穿刺,肘正中静脉作为次选,头静脉作为第三选择,所有静脉血管要求柔软、粗直且具有弹性,皮肤组织充盈性好、易触及与固定[4]。每次给药和输液前必须确定其导管是否通畅,采用注射器回抽见血方可使用,护理人员交接班时详细交接患者最新情况并对危重患者予以重点观察和监测。视患者实际情况每周定期更换辅料、输液接头、肝素帽,利用20ml生理盐水反复冲管,每次冲管完毕后使用肝素钠溶液1ml~2ml正压封管处理[5]。定时巡视患者并做好并发症预防及处置工作。
观察组接受个体化护理,内容包括:(1)病情评估。协助胃肠道肿瘤患者完成血常规、尿常规、凝血酶原检测、肝肾功能检查,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实际情况,存在营养不良者应及时予以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等予以纠正,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并据此确定护理分级,一级护理者每隔0.5h~1h巡视一次、二级护理巡视时间为每隔1h~2h,并将观察结果准确记录[6]。(2)心理护理。采用SAS量表及SDS量表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掌握其心理动态变化情况并予以个体化心理干预:负性心理较轻者可通过护理人员积极沟通聊天的方式化解或引导其宣泄负面情绪。同时认真倾听患者心声,目光保持与患者适度接触并对患者所言内容予以肯定的点头或者是适当的面部表情以表示接收到相应信息,严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心不在焉的举动或手势。尊重患者人格以及个人隐私,充分遵循关注、真诚、尊重三原则,以深入浅出或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各种注意事项表述清楚,以促使胃肠道肿瘤患者能够在心理上对护理人员形成认同感。对于中重度负性心理者可通过组织病友会并结合音乐疗法、心理咨询指导等手段予以化解。组织相同病症但出于恢复期的患者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相接触,利用病友间无障碍沟通的优势交流彼此之间的病情、治疗体会、日常注意事项等内容,促使正能量在二者之间传递。在闲暇时间在掌握患者喜好下播放舒缓、活泼、积极向上的音乐曲目以诱使其机体细胞产生和谐共振,引起生理与心理上的共鸣,促使其身心处于放松状态,曲目选择建议以《欢乐颂》、《春江花月夜》、《英雄的黎明》、《睡莲》、《安妮的仙境》、《儿时记忆》、《迷雾水珠》等为宜[7]。对于心理问题严重者护理人员可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的的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援助以帮助其渡过心理难关。(3)提高社会支持度。积极与胃肠道肿瘤患者家属展开沟通交流工作,将病症治疗的长期性、艰巨性明确告知后者,促使其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认知,同时积极叮嘱患者家属尽可能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照顾患者,促使其感受到源自于家庭的温暖,提高其自身的存在感以及社会支持度。(4)疼痛护理。疼痛程度较轻者可通过聆听音乐、沟通聊天的方式分散胃肠道肿瘤患者精神注意力,实现降低痛感的目的。对于痛感强烈其机体难以耐受者可酌情考虑采用止痛药物予以镇痛处理。(5)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定期对穿刺口敷料进行更换,并仔细观察周围皮肤情况,对可能诱发感染的不良生活习惯应及时告知。如穿刺部位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则需采集样本做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性高的抗生素药物予以抗感染处理。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要求对手术进行消毒,定期检查PowerPICC管运行情况,更换输液接头及潮湿或松脱的贴膜,并预见性的将预防静脉炎贴贴敷于穿刺部位上方或使用喜疗妥软膏涂抹于潜在静脉炎处[8]。PowerPICC管置管后的3d~4d于穿刺点上方10cm处进行湿热敷处理,每天3次~4次,每次持续时间10min。针对性采用弹力绷带或防水贴膜将PowerPICC管牢牢固定于肢体内侧,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强化巡视力度,开展良好的健康宣教工作,将导管脱出的危害性如实告知并详细阐述预防措施等。(6)锻炼指导。在治疗期间应积极督促患者开展力所能及的锻炼活动,如日常洗漱、进食、如厕、散步、慢走等,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及血运效果,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但需要严格控制锻炼强度,若患者自感不适应及时返回病房卧床休息[9]。
1.3 观察指标
选取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其中并发症包括静脉炎、静脉血栓、感染、导管脱出/异位。SAS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分界值为50分,50分~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而SDS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界值53分,53分~62分为轻度抑郁、63分~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二者分界值均依据中国常模标准[10]。生活质量包括以下8个维度:躯体功能(30分)、躯体角色(8分)、机体疼痛(12分)、社会功能(10分)、心理健康(30分)、情感角色(6分)、生命力(24分)、总体健康(25分),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SF-36)测定[11]。V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利用一个长度在10cm的游动标尺,一端为0,一端为10,分别代表无痛及剧烈疼痛,叮嘱患者依据自身疼痛程度移动游动标尺至相应数字[1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2.3 两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所示。
3 讨论
3.1 PowerPICC置管术应用优势分析
胃肠道肿瘤多指恶性肿瘤或癌症,包括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三种,其中尤以胃癌为最,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该病症,而我国一直是胃癌高发国家之一[13]。由于胃肠道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或无症状表现,在临床中早期诊断率较低,多数患者已经诊断就已经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极低。化疗是目前治疗胃肠道肿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大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周期,在临床中逐渐成为首选治疗手段之一。因化疗治疗需要长期置管,所以PICC成为降低反复穿刺、长期留置的重要手段,具有操作简单、不限制患者活动的优点。而PowerPICC置管术所用的PowerPICC管相较于传统的PICC管具有耐高压、高输注速率、导管类型多(单腔、双腔、三腔)等优势,日益引起临床的重视与关注。 传统PICC导管不耐高压,化疗治疗期间无法进行造影剂的静脉团注,而PowerPICC管以强化聚氨酯作为材料,可承受300psi(磅/平方英寸)压力,能够满足胃肠道肿瘤治疗时高压注射的需要,同期开展的造影剂静脉团注可进行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监测,可准确反映出胃肠道肿瘤患者血容量、心功能、心包填塞等情形[14]。当其发生急性循环衰竭时有助于判定是低血容量性还是心源性,少尿或者是无尿是因血容量不足还是肾功能衰竭所致,在三通开关的辅助下真正实现了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多通道同时给药的“一管多用”目的,为长期治疗取得理想效果提供了有力保障[15]。
3.2 护理效果观察
本次研究证实,观察组经个体化护理,静脉炎、静脉血栓、感染、导管脱出/异位各出现1例,并发症发生率8%,而同期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静脉炎3例、静脉血栓1例、感染2例、导管脱出/异位3例,并发症发生率18%,二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数值更低。在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比较上,护理前两组患者均存在着明显的焦虑、抑郁情形且痛感强烈,在各自护理方案实施后指标数值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随着心理状态的改善以及痛感的降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角色、生命力得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其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结合上述各研究结果,本次研究认为PowerPICC置管术的实施有助于胃肠道肿瘤患者长期治疗工作取得理想效果,而在此期间对其实施个体化护理亦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为最终治疗效果发挥出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个体化护理充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在护理过程中尊重患者人格及因素,促使后者感受到了临床浓厚的人文关怀。而提高社会支持度措施的实施又暗暗契合于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无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给予行PowerPICC置管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个体化护理一方面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整个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为胃肠道肿瘤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可明显化解其存在的不良心理并降低痛感,促使其能够维持一个平和的心态面对临床工作,并通过积极的锻炼指导实现了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为患者病情的转归、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禹玉珊.颈外静脉PICC置管术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10(2):132-134.
[2]刘春霞,张建国.肿瘤患者PICC置管临床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5(10):1266-1267.
[3]李久霞.PICC置管期间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管理[J].科技资讯,2016,11(32):173-174.
[4]仲召颖.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35(34):236-237.
[5]林倩倩.PICC置管中血管痉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7,4(6):761-762.
[6]叶静,涂晶,徐言.PDCA循环管理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7(2):165-167.
[7]吉萍萍,卢燕.优质护理干预在肿瘤PICC置管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11(1):86-88.
[8]王丹.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5(4):247-248.
[9]李利.肿瘤患者PICC置管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9(2):166-168.
[10]何乾英,唐忠敏,覃秀玉,等.PICC置管后致静脉血栓的护理[J].蛇志,2016,10(1):95-97.
[11]马贵娟.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24(8):95-97.
[12]蔡华,陈春梅,吴宏,等.延续护理服务对PICC置管患者护理效果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5(12):56-58.
[13]郭丛兰,王芳,陈燕,等.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6,14(18):1718-1719.
[14]王蓓,廖妍妍,王开慧,等.降低PowerPICC相关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15(17):1599-1601.
[15]张国虹.三腔PowerPICC置管在普外科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10(36):4603-4604.
论文作者:朱颐,潘英芝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患者论文; 肿瘤论文; 胃肠道论文; 并发症论文; 评分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个体化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