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最优税收筹划规模的选择&基于有效税收筹划理论的研究_税收筹划论文

企业最优税收筹划规模的选择——基于有效税收筹划理论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税收筹划论文,最优论文,规模论文,理论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方式。税收对纳税人来说是一种负担,纳税人为最大限度获得利润,会尽可能地减少税收负担,税收筹划正是减轻税收负担、增加税后收益的有效途径。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活动时选择什么样的规模,是公司财务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财务决策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税收筹划规模过小,不能合法、合理地使用可以节约税款的权利,而税收筹划规模过大,则会产生大量的交易成本。因此,如何选择最优税收筹划规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有效税收筹划的视角,给出了从理论上研究最优税收筹划规模的方法。

二、有效税收筹划的理论分析

较为规范的税收筹划行为最早产生于西方。19世纪中叶,意大利已经出现税务专家并开始为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1959年在法国巴黎,由5个欧洲国家的从事税务咨询的专业团体发起成立,这表明包括税收筹划在内的税务咨询业务在欧洲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在我国,税收筹划概念在90年代初期才被引入我国,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被逐步认识。但税收筹划在我国还处于不断被人们认识和应用的过程。

税收筹划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的税收筹划被界定为“纳税人通过安排其经营活动使纳税最小化的能力”,这种税收筹划理论追求的目标是纳税总额最小化或者说是税负最小化。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化,税收筹划导致的成本日益显著。于是一种新的税收筹划理论“有效税收筹划理论”被提出,它以“税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以“税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税收筹划活动称为有效税收筹划。

传统的税收筹划以短期或长期的税负最小化为目标,其基本原理为:

(一)短期筹划

假设某纳税人可供选择的税收筹划方案共有i个,这些方案涉及的筹划方法不完全相同,但在一定时期内节税前的应纳税额都是相同的,由于不同的税收筹划方案节减的税收也不相同,使得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纳税总额也不相同。

ΣTi=ΣT-ΣSi=1,2,3……

ΣTi为纳税人采用筹划方案i后一定时期的纳税总额;

ΣT为不采用税收筹划方案一定时期的纳税总额;

ΣSi为采用税收筹划方案后一定时期内节免的税收收入,包括一定时期内因免税、减税、税率差异、扣除、抵免和退税而可能节减的税收;

这时只要对这些方案进行全面的比较,取min{ΣTi},即为最佳的税收筹划方案。

(二)长期筹划

假设某纳税人可供选择的税收筹划方案共有i个,这些方案在一定时期内缴纳的税收总额相同,但在各个纳税年度缴纳的税收不完全相同。

所得到的就是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这种方法以较长的一段时间为目标,并且充分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在理想的市场情况下,传统税收筹划与有效税收筹划目标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现实市场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这使得有效税收筹划与传统税收筹划目标相分离。有效税收筹划的核心理论是“税后收益最大化”,它要求筹划者必须考虑进行的税收筹划活动所导致的各类成本。传统的税收筹划理论的特点是较为简明,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却没有考虑现实中的各种约束条件。针对传统的税收筹划理论的缺陷,税收筹划目标逐渐与纳税最小化相分离并形成了新的理论,即有效税收筹划(effective tax planning)理论,它是一种研究在现有各种约束条件下制定的对纳税人最为有利的税收筹划方案的理论。有效税收筹划是与不完全的市场环境相对应的,有效税收筹划目标更符合现实条件。有效税收筹划理论运用现代契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展开分析,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市场上,各种类型税收筹划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更为全面和现实的税收筹划理论。

三、有效税收筹划视角下企业最优税收筹划规模的选择

(一)基本假设

1.假设企业税收利润函数π是关于t,g,R,C与T的函数,即π=f(t,g,R,C,T)。

其中:t为进行税收筹划节免的税收负担,也可以近似地看作税收筹划的规模;g为税收筹划活动导致的各类成本,也可以看做是进行税收筹划时的各种条件约束(只讨论有效税收筹划要求下t>g的情况);R为企业收益;C为企业生产成本;T为应纳税额。

2.对于g,假设它与税收筹划的规模有关,因此令g=g(t),则有π=f(t,g(t),R,C,T)。

此时再扩大税收筹划的规模,反而使得企业的税后利润下降。

图1 最优税收筹划的选择

如图1所示,企业关于税收筹划规模的边际利润开始为正,此时扩大企业的税收筹划的规模,可以使企业的利润进一步增加。随着税收筹划规模的不断扩大,边际利润逐渐由正值变为负值,此时再扩大税收筹划的规模,企业利润反而下降。企业所选择的最优税收筹划规模应符合的条件是:π′()

也就是当厂商选择一个税收筹划规模,使得在这点厂商关于t的边际利润与厂商关于g的边际利润之比的绝对值等于在该点的税收筹划的边际成本,此时的税收筹划规模是最优的。

(三)结论

以“税负最小化”为目标的税收筹划理论在追求税负最小化的同时导致了大量的成本g(t)(例如重组成本、机会成本等),因此税收筹划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这个模型告诉我们,税收筹划的规模有一个最优点。虽然这个最优点在实践中很难找到,但让我们知道了税收筹划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而是有规模上的限制。传统税收筹划的特点就是不考虑各种条件约束而片面追求“税负最小化”,这反而有可能降低企业税后利润,毕竟企业并不是只有税收这一个成本。因此,按照有效税收筹划理论的要求,进行税收筹划时也必须考虑各种条件约束,税收筹划的目标也应转为“税后收益最大化”。

四、企业最优税收筹划规模的实践

从理论上说,任何企业都存在一个最优的税收筹划规模,确定企业的最优税收筹划规模关键是要找到因为税收筹划活动所带来的大量交易成本和其他成本。在完全市场的假设前提下,传统税收筹划与有效税收筹划在理论上是等价的。但由于现实市场是不完全的,存在着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等缺陷,导致大量的交易成本。在现实条件中,与传统税收筹划相比,有效税收筹划的理论更加科学和合理,但在操作上却存在着难度。有效税收筹划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税收筹划而产生的成本以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但在实务操作中往往让人感到比较棘手。因此为了开展有效税收筹划而确定企业税收筹划规模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Scholes)与马克·沃尔夫森(Mark A.Wolfson)于1992年提出了“有效税收筹划框架”,在这一框架中,他们提出了进行税收筹划的三条关键思路,这也可以看做是企业进行有效税收筹划确定最优税收筹划规模的途径。这三条思路的具体内容是:

(一)有效税收筹划要求筹划者考虑拟进行的交易对交易各方的税收含义

从企业契约观的角度来看,交易各方指的是与企业活动有关的所有契约方,包括雇主、雇员、与之交易的企业以及税收当局等。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应当考虑到要采取的方案对所有契约方的影响及其反应。如果在税收筹划过程中过分关注企业自身利益,那么从长远来看则可能会使企业面临更大的损失。因此,有效税收筹划必须平衡各交易方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企业长期目标。

(二)有效税收筹划要求筹划者考虑隐性税收

有效税收筹划要求筹划者在进行投资和融资交易时,不仅考虑显性税收(explicit tax,直接支付给税收当局的税收),还要考虑隐性税收(implicit tax)。隐性税收是相对于显性税收而言的。一般所讲的税收都是指显性税收,即税法明文规定企业应承担的税负。而隐性税收是指尽管税法没有规定应该缴纳的,但企业事实上承担的那一部分,它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投资者以较低的税前收益率承担部分收益的损失,这部分损失的收益率相当于投资者以隐性的方式承担了一部分税收,这部分税收就成为隐性税收。

有效税收筹划理论指出,隐性税收是开展税收筹划时不得忽视的一个因素。纳税人通过税收筹划减轻的税收负担不仅包括显性税收,同时也包括隐性税收。总税收(即显性税收+隐性税收)的降低才是理想的税收筹划目标。

(三)有效税收筹划要求筹划者考虑一切成本

筹划者必须认识到,税收仅仅是众多经营成本中的一种,在筹划过程中必须考虑所有成本,要实施某些税收筹划方案,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商业重组成本。

有效税收筹划理论将不确定性纳入其分析框架。不确定性的引入,大大增强了运用经济分析揭示现实世界的能力。不确定性分为对称型与非对称型(信息不对称型)。对称型不确定性要求投资人在开展有效税收筹划时不得不考虑风险的作用。而在非对称不确定条件下,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时必须考虑到由于非对称型不确定性而增加的成本即非税收成本。非税成本是有效税收筹划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约束。

我国的税收筹划工作者在开展税收筹划活动时,必须考虑到税收筹划所带来的大量成本,而当前国内企业的税收筹划目标多为“税负最小化”,这一目标的考核标准与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不一致的,这可能造成企业的税收筹划人员为了追求绩效不顾成本片面追求税负最小化。对税收筹划的考核应该用成本效益的方法来进行。对税收筹划活动进行成本效益考核使得企业的税收筹划目标与财务目标相统一,有利于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税收筹划上升到有效税收筹划阶段,税收筹划就与整个企业战略结合在一起了,这种情况下才能合理地确定企业的税收筹划规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标签:;  ;  ;  ;  

企业最优税收筹划规模的选择&基于有效税收筹划理论的研究_税收筹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