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小学数学低中年级衔接论文_黄易芊

不容忽视的小学数学低中年级衔接论文_黄易芊

——以“乘法口诀”为例

黄易芊 广东省江门市农林小学 529000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中年级学生相当一部分错误源于对低年级知识的掌握所造成的不应有的失误;而后进生的产生也与对低年级知识的遗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以“乘法口诀”为例说说做好低中年级衔接的重要性。

关键词:乘法口诀 低中年级 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低中年级,它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最显著时期。小学低年级强调形象直观思维,如果老师或家长在此时不能让孩子多一些形象直观地了解知识的内在原理,那么到了中年级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时候,就不能使孩子较好地实现思维的过渡,学生学习成绩会一落千丈,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小女孩背乘法口诀”的视频,她虽然用了很多种的办法,但由于不理解,每次背到“三五”的时候,都不记得是“十五”,还哭着说:“这‘三五’太难了!”最后好不容易把“三五十五”背下来了,又把“五五”给忘了。刚看完这个视频时,我觉得这小女孩很萌,很搞笑,细想,就觉得这背乘法口诀对于这位小女孩来说简直就是惩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实,在实际生活中也不乏有许多的小朋友跟这小女孩一样受着同样的惩罚。有一些是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当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时就让孩子背诵乘法口诀,而一些是由于二年级要学习乘法,一些数学老师为了让孩子们更快地掌握乘法口诀,就让孩子们利用暑假的时间背乘法口诀。不管怎样,在孩子们没有理解乘法意义的时候就让他们背乘法口诀,这样到了中年级,甚至是更高年级的时候,就会影响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习方法上衔接的失误

小学低年级教材内容少,直观性强,学生课上囫囵吞枣,课后不断地反复练习,到了期末考试时,只要细心,还是很容易得满分的。到了中年级,教材内容增多,抽象性加强,学生如果不理解题意,还像以前那样凭记性、靠做题是很难拿到高分的。

乘法就是几个相同加数加法的简便计算。如果像网上的那个小女孩那样,由于不理解乘法的意思而一味地去死记硬背,不但浪费时间,还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还没正式开始学习乘法就对乘法产生了畏惧,对以后学习乘法容易产生厌倦的心态。

二、教学方法上衔接的失误

新课程改革对计算教学的课时数减少了许多,有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计算技能,就只重视算法的教学,而对于学生感悟运算意义及算理的过程却忽视了。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 知识的理解、方法结论的形成不应当是急功近利的授受式教学。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去体会知识发展的全过程,但也要争取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特别是对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计算的算理,解决问题的想法等等,都要让他们充分理解,才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不是让学生学生死记算法来提高计算能力。

低年级的知识比较基础,而且直观,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觉得很多知识是理所当然的,没有细究,却不知越简单的往往越难解释。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只看到表象,而没有深究。

三、如何正确做好低中年级的衔接

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绝不能一次完成,它需要经历复杂的认知过程。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因此,做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思维方法,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任何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都应该是建立在他们已经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内化。 “新知”与“旧知”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知识结构上起着顺延的关系。

其实,在一年级下册的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就有为认识乘法而设计的一些内容。

老师只有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采用有效的引导方法,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后再去背乘法口诀,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事半功倍。

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为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老师,应该从数学学习的第一个转折点做起,为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重视低中年级的衔接,为孩子进入中年级或更高年级的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晓萍 感悟算理,让计算教学更有效——“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的两次教学设计与反思[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2,(1)。

[2]方伟 基于儿童立场的解决问题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2,(14)。

论文作者:黄易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月总第1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  ;  ;  ;  ;  ;  ;  ;  

不容忽视的小学数学低中年级衔接论文_黄易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