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国另类媒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媒介论文,试论论文,另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685(2010)01-0101-04
J.S.密尔在他的传世名作《论自由》一书中说,人类历史最明显的特征是自由总在与权力作不懈的斗争,正是这种斗争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言论和思想自由则是人类智力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条件”。①在美国,“另类媒介”的发展及其在美国社会不同阶段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恰好印证了密尔的这一伟大论断。“另类媒体”(Alternative media)中的“另类”二字在英文中既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又指有别于被政府或企业所垄断的媒体。它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时尚潮流中那种怪诞、叛逆之做派,而是指站在公众立场上专门挑剔主流媒介对企业和政府监管不力、或者批判以上二者有违公共利益行为的一种媒介精神与批判性立场。另类媒体如《国家》、《激进主义新共和派》杂志,尤其是“另类网”、“实现民主”、“自由报刊”以及www.alternet.org.www.democracynow.com、www.freepress.com等网站对于较早进入网络时代的美国人来说是弥补主流媒介新闻“遗漏”、与各种虐政和权力作斗争的一个重要角色。
早期“另类媒介”的两个主题:反违规企业与反战
20世纪初,美国企业开始大规模地介入公众的生活,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企业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政府的贪污腐败行为愈演愈烈。导致自由主义再度回归,消费主义和女权主义运动以及新闻揭丑运动正是这个时期自由与权势作斗争的“三个代表”。其中S.S麦克鲁尔(S.S.McClure)是新闻揭丑运动的先锋,他以自己的名字创办了《麦克卢尔》杂志,开始了一场后来被众多大众化杂志所追随的揭丑运动(1902-1919)。他的杂志率先揭露约翰D·洛克菲勒及其标准石油公司损害公众利益的劣迹、历数市州政府长期以来存在的政治腐败以及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等社会现实,使其发行量一度突破50万份。②引来了其他市场化的杂志纷纷效仿。如社会主义者的报纸《理性诉求》连载了森克莱尔(Upton Sinclair)揭露芝加哥肉类加工厂生产状况的纪实小说《屠场》,该书对当时美国芝加哥屠宰场肮脏而又非人性化运作的描述(比如有个情节说工人掉到油锅里被熬成了猪油)唤醒了公众对食品和公共卫生的关注,催生了美国政府于1906年通过的《肉检法》(Meat Inspection Act)和《纯净食品和药品法》(Pure Food and Drug Act),并且直接导致了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建立。《理性诉求》杂志从此名利双收,发行量达到76万份。它同时将政治性调查新闻推到了美国新闻报道的最高地位,在美国新闻史上形成了第一次对社会弊病的批判浪潮。在这个浪潮中,食品掺假、有毒的专利药品、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以及在资本主义毫无节制开发下的受害者和美国黑人的生活困境等等社会都被纳入媒体的炮轰之列,从此造就了美国另类媒介的激进特质。
60年代后,美国经济开始处于上升通道。美国政府悍然发动了侵越战争,导致无数优秀青年陷入战争的厮杀之中,再加上冷战和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等政治环境的烘托,一群崇尚自由的年轻人和美国反战的一代发起了地下报媒介时代。所谓的地下报并不是非法报纸,而是公开发行,此称呼只为强调其独立性和“另类性”。从1964年创刊的第一份地下报《洛杉矶自由报》开始到70年代末,大约出现了400份地下刊物。③这些刊物继承了揭丑新闻那种放浪不羁、敢于打破新闻禁忌、挑战社会权势的精神。比较典型的如《国民卫士》周刊对越战和朝鲜战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且对当时方兴未艾的民权运动给予了旗帜鲜明的支持和深入的报道,该杂志还持续不断地呼吁建立美国第三个政党。《壁垒》(Ramparts)月刊则开创了所谓的激进而又调侃式的报道概念,它运用现代图形、版面设计等宣传方式,从事“挑衅式”的调查报道,用以反对美国政府的冷战政策和对越战争。另一份女性杂志《母亲琼斯》以工会组织者玛丽H·琼斯命名,它声称自己的使命是以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去鼓动与创造一个公平与民主的世界。
另类媒介的斗争武器:鼓动新闻
20世纪后半期开始,美国中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共和党与民主党的轮流执政掩盖了贫富悬殊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的趋势,社会底层人民渐渐地失去了与经济权势进行斗争的力量和激情。上文提及两个时期的“另类”报刊所奠定的斗争精神成为当代社会另类媒介继续发展一个的常新路径。另类媒体如《国家》、《激进主义新共和派》等杂志在极度的财政困境中仍然保持了过去的办报宗旨和报道内容。尤其是进入网络时代后,各另类媒介的网站纷纷撇弃主流媒介所坚持的所谓客观主义报道原则,而有意采取一种“明确的、非客观性的新闻立场来讨论社会与政治问题”。记者们通过对权势阶层的监督和主观的批判意识,鼓动唤起人们参与改革的热情。美国新闻学界因而将这种非客观主义的新闻报道方式称为鼓动新闻(Advocacy journalism)。④鼓动新闻报道首先是揭穿主流媒介所谓客观性报道的虚伪性,揭示和补充报道被主流媒介所遗漏的重要信息及其新闻报道中所存在的新闻偏见;其次是坚持以事实为基准,要求记者在根深蒂固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制约中,敏锐地抓住政治与文化环境的变革因素;三是选择报道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企业与政府所忽略的边缘化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利益,极富煽动性地呼吁那些还没有意识到社会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正在恶化的人们去了解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鼓动他们积极地投入到社会改革运动之中。
以美国另类网(AlterNet.org)为例,它以“另类”二字标榜其新闻理想和报道内容,充分发挥了新闻报道的鼓动。如该网站2009年1-3月份的报道就包含了鼓动读者反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理念——消费主义文化、企业特权、在“输出民主价值观”的借口下向外发动的战争等等:
1.批判资本主义的消费文化,鼓动人们放弃奢侈的生活。2009年1月1日的《购物瘾君子、一掷千金者被经济现实“掴”蒙了》一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在于从人的婴儿期就将之培养成贪婪、被物质渴望所牵制的、没有耐心等待而刻不容缓的消费动物,让人觉得期望越多,得到的就越多,人活着的意义就越大,人也就越美丽。仅仅食品企业每年就花费300亿美元做广告,“教育”人们如何享受食品带来的快乐。结果造成全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美国人民在消费主义文化的熏陶下,被贷款和债务逼迫而失去了追求正义、公平的精神,当金融危机呼啸而来时,他们又掉进了债务的深渊、度日艰难。
2.批判美国政府的好战政策,反对伊拉克战争,反对发展核武器,鼓动新政府采取和平发展的政策。当美国主流媒介鼓动人民支持反恐战争和以色列外交政策的时候,另类网却坚持不懈地告诫人们,美国对阿拉伯世界政策的失误和以色列政府置人民安全于度外的威胁性外交政策是美以长期以来实行“恐怖”政策合作的结果,是美国政府对巴勒斯坦政治干涉的结果。另类网甚至尖锐地批判奥巴马对以色列空袭所保持的沉默态度和主流媒体的故意“疏漏”(见该网1月3日的报道)。另类网同时还报道了伊朗人民对伊朗问题的看法,劝说美国政府放弃对伊朗的武力威胁。《给奥巴马实行和平政策的建议》(1月2日)一文也提倡建设一个以和平为原则的经济基础。
3.反对企业特权,批判政府对企业的巨额拯救计划。对于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另类网认为它将导致企业权力的衰退,值得庆贺。如《美国人急需一场反抗企业权力的战斗》一文公开号召所有美国人一起抵制政府对企业的“偏爱”,该文指出,奥巴马政府援助濒临破产企业是对华尔街“掠夺者”的妥协,因为美国金融业不是在尽力恢复经济,而是趁机收购打压其他竞争对手。文章指出,美国资本主义已经到了一种极度疯狂的状态,政府应该回归理性的发展策略,倾听底层人民的呼声,建立全民保健制度,贯彻对环保有益的经济政策,而非采取掠夺穷人的方法去补贴富人。
4.补充被主流媒介“漏报”的新闻,培育受众的公共参与精神。另类网在报道企业给人民切身利益带来的各种损害给予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如环境污染问题、“工业化”食物添加剂的毒害性、美国的进口食品政策、妇女化妆品的危害性、医疗保险不公平体制等等问题的报道使人们意识到美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同时还列举主流媒介反民主的种种劣迹,如不顾生态环境的恶化不遗余力地推销消费主义,狂热叫嚣追杀国家异己分子的好战态度,回避工人工作环境、工资问题、企业产品、媒介暴力等问题,回避政府管理问题、如税收、公共资源管理等问题,唤醒公众对主流媒介中新闻偏见的觉醒,该网站甚至经常邀请乔姆斯基、麦克、齐斯尼等人组织讲座吸引公众的参与。
5.反映社会底层工人的生活,如清理灾难现场的工人、退休老兵的艰难生活、超市保安欺负顾客、警察袭击迷幻(卖毒品的)商店等事件。例如《一场伤害美国工人的秘密战争》(3月21日)一文非常具体地揭露了某些企业订立“擦边球”的规则来解雇工人的做法,呼吁人们起来维护自身权益,参与非暴力的社会运动,通过社会运动来维护下层人民的权益。
6.质疑政府政策,批判权势阶层违规行为。对于政府错误决策,另类网显得特别地不留情面,如《奥巴马总统,你为什么要给黑水公司七千万美元?》(3月17日)一文斥责政府以“保护性服务政策”为名,给一家合同已经到期的美国驻伊拉克公司提供七千万美元作为该公司职员的工资支出。再如,当主流媒介起劲地称赞奥巴马夫人时尚审美情趣时,另类网却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第一夫人应不应该领工资?》,质疑总统夫人仅仅作为总统的陪衬而领取政府补贴的行为。
以上新闻报道所涉及的内容关系到公众的日常生活,虽然明确地代表了记者的观点,但其报道因为以事实为根据,不断章取义,不假设或胡编乱造,更不掩盖各类人的观点,包括敌对方的意见,因而仍然享有媒介公信力而极具鼓动。它说明,在社会群体利益分化的自由市场经济中,仅仅报道单纯的事实已不再是新闻自由的唯一元素。
另类媒介与公共新闻空间的构筑
美国二十世纪后期开始发生的大规模媒介并购使主流媒介的所有权渐渐地集中在几个大企业巨头的手中。自此,资本主义商业化的媒介成了推动消费主义的大本营,不仅失去了对权势阶层的批判与监督功能,反而与政府机构一起成为与民夺利的利益集团。美国公共新闻(public journalism)的创始人、哲学家约翰·杜威在他的《公众及其问题》一书中说,现代社会中的每个行为都会产生“非主观性的结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公众因而不断地形成、叠加和解构。⑤换句话说,公众因各自的利益表达结成一个个的群体。因此杜威认为,要维护完整的民主,仅仅扩大公众的投票权是不够的,还必须确保构建一个全面的公共舆论空间,这个空间由市民、专家和政治家们的有效交流而形成,由他们代替往昔的媒介对政府决策实行监督和干预。显而易见的是,主流媒介已无法独立承担如此重任。所以,美国另类媒介再度跃上媒介“排行榜”,以区别于主流媒体的不同声音和边缘群体的多元化声音而成为“公共新闻”活跃的平台。这个公共新闻空间意义非凡,“能使公共传播活动远离精英分子、企业霸权,而向市民空间发展”。⑥其关注内容除某些特殊群体的利益外,也为整体社会和公众利益呐喊。整体而言,另类媒介所形成的公共新闻空间大致有以下几类:
1.环保类。如Xover环保杂志,从其名称可以看出它反对过度经济增长造成地球趋于衰竭、呼吁人们关注越来越严重的温室效应和城市“水泥化”趋势的办刊宗旨。该杂志中大部分文章是为各国环境保护出谋划策,劝导各国决策者放慢疯狂的资源开发速度。该杂志还开展活动,组织环保分子召开环保会议,探讨按照现在的速度,今后的十年里可能生产的车辆数量将给环境带来的损害;组织人们成立小型环保组织,调查各类污染源,敦促国会立法、采取措施制止发生的污染行为等等。可以说,它的大部分新闻来源于公众,因而广受环境保护者的喜爱。遗憾的是,多数处于加工业地位而正在极力开采自然资源的发展中国家还缺少这种专门调查揭示企业违规运作和超量排放污染物质而伤害人类的新闻刊物。
2.反战类。如《国家》杂志(The Nation)是美国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周刊,在伦敦和南非设有分社。它自认为是左派的旗舰,声称“不做任何党派或组织的喉舌,而要尽最大努力用批判的精神来讨论政治与社会问题,与一切邪恶的暴力和当今时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夸张模式和歪曲报道作斗争”。⑦早在1919年,《国家》杂志就因发表了《做间谍的科学家》一文,揭露四位人类学家为美国政府在南美从事间谍活动、最后导致这四人被美国人类学家协会除名而声名鹊起。21世纪后,该杂志在环境保护和反战方面的报道尤为引人注目。如1999年,它刊登了美国在第一次伊拉克战争中因使用具有强大杀伤力的含贫铀导弹而使美国士兵深受其害的报道;2000年3月,该周刊发表了关于汽油中含有铅添加物给人们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的《铅的秘密历史》;2004年又发表了美国驻伊拉克使节J.A.贝克(James A.BakerⅢ)从事伊拉克国债业务的《贝克的双重生活》等等揭露式调查新闻。这些被主流媒介遗漏的新闻为美国人民了解伊拉克战争的真相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杂志网站因而凝聚了大批立场坚定的反战读者,他们构成了反战活动的积极参与群。
3.揭秘类。美国两党制特有的权力争夺,资本主义企业你死我活的资源竞争等等造成了政府与企业行为的隐秘性。而揭露有损公共利益的隐秘行为正是公众期待媒介履行的天职。《母亲琼斯》(Mother Jones)⑧也是一份独立、非赢利性的激进杂志,其发行量达23万份。它以调查性新闻而著称,曾经被17次提名、5次获得美国国家杂志奖。它自称是以“猛鬼追魂”(hellraiser)式报道来吸引遍布美国大中小城市的读者。其报道方式除了派遣记者深入社会调查以外,也接受读者的爆料,内容包括揭露各类社会机构所掩盖的或公开的违法活动,如美国监狱系统虐待罪犯的行为、企业违法招收童工等等。例如2006年,它率先批评政客们在大选中使用自动电话宣传自己或攻击竞争对手的营销方式,此报道被《纽约时报》转载;2008年,它在其电子版上刊登文章,揭露贝其特布朗国际公司为不同企业暗中监视多个环保组织的间谍活动,引发了公众对此公司的抗议。
综上所述,美国另类媒介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主流媒介因为与政府和大型企业在政治与经济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偏向某些政治与经济势力,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已显得“心不诚,力不足”。另类媒介则在经济上保持独立,不依靠企业广告生存,其记者往往桀骜不驯、不受任何政治与经济势力的约束,敢于在令官场人士尴尬的场合揭示事物丑陋的一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延伸,各种腐败的涉及面更趋广泛、其途径更趋隐秘与复杂,由公众参与新闻报道,对呈现多元化观点、满足受众的知情权、激起公众参与社会变革具有不可低估的民主意义。但是,目前美国另类媒体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挑战,经济危机使部分刊物无法继续依靠读者的捐赠而维持日常开支,有些报刊开始放弃某些原则。比如《乡村之声》曾经是另类报刊的旗舰,而现在却举步维艰,不得不在揭丑新闻和迎合广告商与招徕读者之间寻找着平衡点。有的另类媒体甚至越来越多地接受企业的捐赠,这对其原有的批判精神产生了腐蚀的作用。⑨
[收稿日期]2009-12-13
注释:
①"John Stuart Mill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plato.stanford.edu.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mill/#SciMet.Retrieved 2009-07-31.
②Randolph T.Holhut "A Brief History of American Alternative Journal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http://en.wikipediaorg/2009-01-27.
③⑨"Alternative press" 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2009-01-27
④"Advocacy journalism" http://en.wikipedia.org/wiki/advocacy-journalism/2009-01-27
⑤Dewey,J.1927.The Public and its Problems.Henry Holt & Co.,New York.pp 126.
⑥Heikkil?,H.and Kunelius,R.2002."Public Journalism and Its Problems: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⑦The Nat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Nation/2009-11-08.
⑧Mother Jones http://en.wikipedia.org/wiki/2009-11-08.
⑩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Ahernative_press_(U.S._political_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