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动机模型在导学型课堂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机论文,课堂论文,模型论文,ARCS论文,导学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以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凯勒(Keller)开发了被称为“ARCS”动机设计模型.ARCS是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满足(satisfaction)等动机因素词汇的首字母缩写.该模型认为: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也就是说,教学开始前要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开始后要阐明学习的内容与学生需要的相关,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完成学习的信心,教学结束时要让学生获得满意感.
导学型课堂是指学生在学习目标和教师指导语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初步完成导学稿,然后师生共同探究重点或疑难问题的课堂形式.下面就基于“ARCS”动机设计模型,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论述导学型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一、学习目标维持注意
学习动机的产生,首先要激起并维持注意.为了吸引并维持注意,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阐明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明确方向,做到心中有数,将好奇心或即时热情和一定的学习目标相联合,产生比较持久的作用,达到维持注意的效果.
例如,“抛物线”的学习中,在导学稿中设置以下四个学习目标:①能回忆抛物线的四种不同形式的图形、方程、几何性质;②能选择四种形式中的任意一种推导相应的方程;③能用待定系数法求标准方程及讨论相应的几何性质;④能运用抛物线的概念解决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的问题.这四个学习目标在陈述上采用学生内部学习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是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学习他应该学会什么,达到目标导学的作用.通过目标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内容的注意后,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通过下面的提示语维持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注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示语:如果你能正确解答问题1,则有助你区别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及性质,完成学习目标1.如果不会,请采用类比的方法、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思考,如果还不能解答,请参阅《评价》55页”.最后在检测教学效果时设置以下提示语引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再次注意,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示语: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练习1~2,可以检验你对抛物线定义是否有深刻的理解;完成练习3~4,可以检验你能否灵活运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从上面的例子可见,学习目标维持注意可以贯穿导学型课堂始终:在上课一开始,通过呈现学习目标,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注意,指导学生“学什么”;在课中,通过提示语,维持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注意和对学习内容的及时掌握和理解,指导学生“如何学”;在检测阶段或小结阶段,让学生通过目标反馈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并从反馈信息中获取满足感,进而激发学习动机.
二、主动构建促进相关
学生的注意被吸引后,他们很可能会问“这些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与原来哪些知识相联系?”,这些问题涉及的就是知识之间的相关问题.在导学型课堂中,可以通过主动建构的方法促进相关.为了让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建构,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一是提供先行组织者: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产生学习心向,通过类比、联系、生活化等方式建立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成对新知识的迁移;二是运用多重表征,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内涵和本质,在新知识的探索中获得成功与满足,达到促进相关、主动建构知识的效果.
例如,在“抛物线”学习中,为了促进相关,在导学稿的设计中通过以下先行组织者来帮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取得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指导语: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回忆:椭圆和双曲线上的点到定点(焦点)与到相应定直线(准线)的距离的比都等于常数(离心率),当0<e<1时,是椭圆,当e>1时,是双曲线,当e=1时,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抛物线.既然三种曲线有统一的定义,我们自然就可以类比研究椭圆或双曲线的方法来研究抛物线:先根据定义建系设点求方程;然后根据方程、图象,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考察性质;最后根据方程和性质研究与抛物线有关的运用问题,如弦长,交点等.同时,在自学中还要特别注意抛物线与椭圆、双曲线的不同之处:到焦点与到准线的距离相等这个关键特征.”由于抛物线的学习是在椭圆和双曲线之后,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建构圆锥曲线的认知结构,使之具备良好的可利用性、稳定性和清晰性.学生在探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相关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对提升学习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分层导学树立信心
除了对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引起注意并产生知识之间的相关外,学生还必须相信他们具有一定的成功可能性,这就是学习的信心.在导学型课堂中,通过目标分层导学和学习内容自选的策略让学生树立信心.
例如: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学习中,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将“要求学生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这个学习目标分层细化: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定理的含义;②能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该定理;③能说明运用该定理进行推理证明时的基本步骤;④能运用该定理证明长方体中的线面垂直;⑤能运用该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这样每位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完成哪几个目标,每完成一个对学生都是一种鼓励,信心就会增强一分.
又例如:在“不等式证明”学习中,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与练习的内容,树立学习的信心:对数学能力强一些的学生的要求是掌握证明的各种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换元法、判别式法、反证法、放缩法和函数单调性法;中等生则要求熟练掌握: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换元法;而学困生只要求重点掌握比较法,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师只要在导学稿上分层呈现学习任务和内容与练习,让学生自己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来学习,这样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喜悦,让他们看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并且这种进步是他自己在教师创设“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造成的“愤”、“悱”的最佳心理状态下自主建构取得的,当学生经常体验到自主学习的甜头时,他的求知欲望会增强,长此以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探究交流产生满足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发现解答中的缺点和错误、知道目前的学习成绩状况等,都可激发、巩固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导学型课堂中,可以通过探究交流来及时反馈,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老师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无疑是对学生极大的鼓舞,对学习积极性是一个有力的驱动.
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中,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然后通过课堂交流与探究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体验到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热情.
师:非常好!你看懂了教材,并且会进行简单的运用了,很好!
师:此题若推广到n项能否利用此方法来解?
师:你用一般推导特殊的方法很好,还涉及了类比的思想.看来数学思想方法你掌握得不错.
(学生很自豪的笑了)
师:你能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规范的表达,非常好!这种方法就叫错项相减法.
老师:你说得对,可见你的思维很严谨,好样的!
师:你们太棒了,生5能从等比数列的概念出发,运用连比定理,导出公式,生6围绕等比数列的意义和通项公式,进行变换而导出公式.思路开阔,书写规范,好极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两位爱思考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