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策略论文,生物论文,专题论文,高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高三第二学期,学生也就进入了复习迎考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各门学科都开始了综合复习,练习量开始加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也日趋加重,有些学生甚至不堪重负而提前退出竞争。那么,在高三后阶段的综合复习中,如何通过不断创新复习思路,优化学科知识结构,实现优化学生复习心理、提高复习效率呢?
笔者在近几年的高三生物教学中,尝试从科学设计专题入手,引导学生构建综合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其中最明显的收获是,学生感到在这种模式的复习中,心理状态得到了很好的调节:不是那么力不从心,又不是处于令人生厌的反复“炒冷饭”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笔者通过科学设计专题开展生物总复习,所任教不同层次的同学均取得了良好成绩。
现将笔者在近年高三生物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总结如下。
一、从特殊概念入手,引导学生构建基础知识网
高中生物学三本教材中的概念很多,在高三综合复习中,笔者尝试以特殊概念为中心,构建综合知识网络,引导同学在复习中重视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阐述,对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些特殊概念有“代谢”“酶”“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稳态”“萌发”“调节”“遗传”“变异”“生物圈”“多样性”“免疫”“能量”等。这些特殊概念的内涵有深有浅,外延有大有小,可联系的知识有多有少,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以“酶”为例,相关知识可以总结如下:
(1)成分:蛋白质或RNA。
(2)合成:
①场所——核糖体、细胞核(活细胞);
②方式——缩合、聚合;
③影响因素——遗传控制(最终决定、直接决定之分)、环境影响(如乳糖酶的合成,其环境因素是葡萄糖用完,且体外有乳糖)。
(3)作用:
①特点(以消化酶为例)——高效性、专一性;
②实验验证——单一变量原则(可以引导同学扣住实验目的,思考单一变量的确定);
③影响因素——pH、温度、底物浓度、毒素、代谢产物等。
在这一知识块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同学发散思路。如在开展“pH对酶活性的影响”复习中,可结合胃蛋白酶和胰脂肪酶受不同pH影响的差异,思考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产物,以及对人为改变pH后酶活性的可逆变化分析等。复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坐标图表示,这样既夯实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识读图形与提炼知识的能力。再如,在引导学生复习“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知识时,一方面要求学生结合坐标图理解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影响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来调节生物体的代谢,如在考虑提高温室栽培作物产量时,就可以在夜间适当降温,以降低呼吸作用,从而实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从特殊概念入手构建的知识网络虽然不一定很大,但复习中的“战线”比较短,课堂效果比较好。构建这种专题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重视思考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编织成自己牢固的基础知识网。
二、从基本规律入手,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在高中生物学中,体现得比较多的基本规律是“统一规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局部与整体相统一、微观与宏观相统一。在专题复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同学抓住“统一规律”统揽教材,实现知识和思维的大综合。
笔者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考,有以下几方面。在微观上的体现有:
(1)分子水平:体现得比较突出的是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与核酸,它们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知识比较丰富,综合思维性也很强。如蛋白质的有关知识通过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考可以综合出:
①蛋白质的形成及多样性原因。
②蛋白质功能多样的具体表现。
③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在吸收物质差异上的原因分析。
④人体内组织蛋白和功能蛋白结构异常所导致的功能异常的分析。
当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发散思路。
(2)细胞水平:构成细胞的各种结构(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等),其结构与功能是统一的,而细胞作为生命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其结构的完整性与其完成正常生命活动更是统一的:生物膜系统如此,特殊细胞(如人的成熟红细胞、淋巴细胞等)也是如此。叶绿体基粒囊状结构膜上分布的色素和酶,是囊状结构膜上能进行光反应的物质基础,而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与其基质含有许多与暗反应有关的多种酶密切相关。
(3)器官水平:植物和植物的叶,被子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高等动物的肝脏、肾脏、肺等都是典型特例。如植物,正因为在其叶片中,围绕着维管束的是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里面的一圈是维管束鞘细胞(含大量无基粒的叶绿体),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叶肉细胞(含正常的叶绿体),所以其光合作用的途径就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而途径则发生在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内。
在宏观上的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要保证一个生态系统正常发挥其功能,其措施就是要保证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完整,因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相统一。如森林生态系统,由于该系统的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表现出该类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较强。而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较弱,就是其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所造成的。
(3)全球性环境问题,可以从生物圈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出发去思考解决的措施。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物质循环的基本途径是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这两点间实现循环,主要是依靠其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包括分解作用)。如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发生异常,必然会由于系统的功能异常而带来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其原因主要就是光合作用的量下降和人为过多燃烧化石燃料后的大量直接排放废气导致的,所以解决措施就是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和大量植树造林。
以上是笔者从“统一规律”的一个方面入手所作的点滴思考,大家不妨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入手,思考建构符合思维发展的理想知识网。相对于概念型专题而言,这类专题所覆盖的知识范围更广,思维性更强,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要求也比较高。
三、从热点话题入手,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生物学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关于热点的问题屡见不鲜,2004年的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中,就涉及了环境、粮食、健康等热点问题。这类题型重在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理解方面的内容,同时更是考查学生如何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释、解决现实生活以及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三专题复习中,通过构建热点专题复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尝试构建“粮食专题”内容,在实践中收获了一些成效。
“粮食专题”的总体思路为:育种——选种——播种——管理。具体知识可以展开为:
1.育种方式: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在每种育种方式的展开复习中,均要引导学生从原理、注意事项、适用对象、具体过程等环节发生知识迁移,从而提高能力,如杂交育种,依据的是基因重组原理,要留心母本去雄、杂种优势维持等注意事项,这种方式适用于高等植物、动物(微生物不可以),考虑计算稳定遗传性状出现的概率等。
2.选种:可以思考常规植物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特殊表现型个体出现的概率计算、基因工程法培育的新物种的性状检测、植物种子贮存中的注意事项及原因等。如种子的贮存,要做到“三低”:低氧,抑制有氧呼吸;低温,抑制呼吸作用;低湿,抑制新陈代谢。特别在“低湿”中,教师可以引导同学思考: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与植物代谢强度的关系。
3.播种:主要是植物种子萌发的有关问题,可以思考萌发的条件(结合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及其实验验证、萌发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有机物的量、种类等)及相关实验设计等。如,“条件”中的“营养”问题,就要考虑单子叶植物种子与双子叶植物中的差异,这也是最典型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问题,在这一过程的迁移中,教师还可以顺带迁移出“双受精”过程等。
4.管理:合理灌溉、合理施肥、适宜光照、温度调控、种内管理、种间管理。每一方面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迁移相关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适宜光照”方面,在光照强度上引导学生注意阳生植物、阴生植物的差异;在光质上注意思考水生植物的特点;在光照时间上注意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的有关生理问题。在“种间管理”方面,就应该迁移出:除草(思考其原理、目的)、治虫(原理、目的、措施及几种措施的比较分析)、间作、套种、构建生态农业网等。
除“粮食专题”外,大家还可以尝试构建“健康专题”“环境专题”“实验专题”等热点方面的专题。其目的无非是引导同学发散思维,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以上仅是笔者在近几年高三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供大家参考。
标签:复习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