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与达斯·资本论卷三、_资本论论文

恩格斯与达斯·资本论卷三、_资本论论文

恩格斯与《资本论》第三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恩格斯论文,资本论论文,第三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出版问世100周年。马克思于1883年逝世后,按照马克思生前的托付,恩格斯全面担负起整理出版《资本论》后两卷的编辑出版任务。恩格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艰苦卓绝的奋斗,《资本论》第三卷于第二卷正式发行9年之后,于1894年出版发行。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建立了科学的、完整的利润学说,这是他运用从现象到本质、再从本质说明现象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深入研究和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科学成果。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这一科学成果使《资本论》第三卷成为“光彩夺目的”和“最惊人的”著作。①恩格斯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三卷,并在这一过程中在许多问题上补充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理论,捍卫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从而为共产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恩格斯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三卷

整理编辑马克思原稿是一项异常艰苦的工作。马克思留下的《资本论》第三卷原稿不止一个,经过比较,恩格斯根据马克思于1864-1865年写成的第三稿进行整理编辑工作。这个手稿篇幅浩瀚,是一个初稿,有的地方只是草稿,而且时断时续,也没有最后完成。这个手稿的原文,甚至恩格斯也往往要费很大的努力才能辨认,为了辨认草稿字迹,恩格斯每天要伏案工作8-10小时,以致重病复发,他只得躺在沙发上口授原稿,由秘书代抄。手稿的口授誊清工作完成后,恩格斯根据原稿的思想及《资本论》第三卷在全部《资本论》三卷中的地位,确定了第三卷的纲目及全书结构,并决定全书分为7篇,由52章组成,使第三卷成为结构完整的著作。在此基础上,恩格斯着手进行巨大而繁重的整理编辑工作。

为了使《资本论》第三卷成为一本“有条理的和尽可能完善的著作”,恩格斯首先对手稿在体系上进行局部调整。恩格斯部分地变动了原有篇章的标题,调整了部分章节的顺序。原稿第一章标题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恩格斯考虑到这个部分在内容上与剩作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且内容丰富,决定把题目改为《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并以此作为第一篇的篇题,将原稿有关内容的章节并入此篇,按逻辑顺序安排,一共编成7章。恩格斯认为,为了科学阐明上述“两个转化”,成本和利润范畴是不可超越的分析阶段。为此,恩格斯把散见于全卷的马克思对于成本利润的分析,加以整理集中,冠以《成本价格和利润》的标题,放在第一章。由利润的分析必然导致对利润率的分析,对此,恩格斯采用马克思主要手稿的内容,在《利润率》的标题下,编辑成为第2章。第三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是恩格斯根据原稿的开头部分编成。第4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原稿只有一个标题,马克思在手稿中写道:我们暂时把这一因素(资本周转)搁在一边,它对利润的影响在以后各章中将予以研究。恩格斯认为这一章涉及的问题极为重要,所以他亲自补写了这一章。上述对结构及内容进行调整的情况,在全书的其他篇章中,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体现。

对原稿进行编辑和订正,贯彻于全书的始终,是一项极为繁重的工作。由于原稿巨大,恩格斯认为其中一些篇章的内容,“只有大大压缩才能使用。”“有些章节是经过挪动和删节编成。”②特别是第五篇,它讨论全卷最复杂的问题即生息资本,该篇原稿篇幅庞大、占全卷三分之一。“这一篇没有现成的草稿,甚至没有可以提供轮廓以便加以充实的纲要,只不过是开了个头,不少地方只是一堆未整理的笔记、评述和摘录的资料。”③恩格斯曾经三次试图改写这一篇,最后他认为,如果改写,就得涉及这方面浩瀚的文献,而且写成的东西就不是马克思的著作了。恩格斯决定“尽可能限于整理现有的材料,”按照马克思在原稿中所表现的思路,对该篇所引用资料进行必要的删节,同时把在别处发现的新材料作一些必不可少的补充。真正的困难是从第30章开始的,因为从这以后,马克思的思路不时为一些插句和离开主题的论述所打断,然后再在其他地方展开。这样,恩格斯“就不仅要整理引证的材料,而且还要整理思路。”④恩格斯对全书在文句方面作了仔细的校正,并认真地订正了许多统计数字的错误,特别是第六篇地租理论,原稿马克思未来得及处理好,手稿表格中的数字计算几乎全部弄错了,恩格斯认真地重新整理、计算。

恩格斯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劳动,呕心呖血,付出了难以计量的劳动,终于非常成功、非常出色地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三卷。《资本论》第三卷的出版,是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坚持不渝的生动体现,是他和他的伟大战友马克思伟大革命友谊的结晶。

恩格斯补充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

恩格斯在整理和编辑马克思手稿的过程中,发现手稿在理论体系上有一些遗缺的情况,如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问题;手稿在一些地方也存在论述不够充分的情况,如级差地租形成所得出的结论问题,级差地租Ⅱ第三种情况—一生产价格上涨问题,等等。这些部分恩格斯就亲自补写而成。除此以外,恩格斯还研究了马克思逝世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把研究的新成果恰到好处地纳入《资本论》第三卷的有关章节,从而补充和丰富了马克思的有关学说。恩格斯的这部分研究成果,作为一种阐释纳入正文,其余的大多反映在书中的60多个编者注和插入语之中。

恩格斯补写的正文部分,最令人注目的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第2篇所阐发的理论补写的第4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恩格斯在这一章中阐明了资本周转时间对利润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构成资本周转时间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动,都会影响剩余价值的数量,从而影响利润率。加速资本周转的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交通运输手段,缩短商品的销售时间。恩格斯还指出,如果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不至于引起总资本的大大增加,利润率就会更快地提高。在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率和工作日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资本的利润率和它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例。此外,马克思在第三章提到的利润率公式是属于简单的公式,恩格斯认为应该考虑到年周转次数的因素。因此,马克思在此提到的利润率公式,“实际上需要作些修改才能普遍适用。”⑤在马克思简单利润率的基础上,恩格斯提出了年利润率的概念,年利润率是年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恩格斯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补充,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穿了资本拜物教,科学地揭示了利润的真正源泉。资本主义经济的表面现象给人们以似乎流通速度本身会成为利润总量增大的源泉的印象。恩格斯的分析向我们暗示:垫支的可变资本和在周转过程中发生效率的可变资本,除了一年恰好周转一次的情况,它们在数量上是不同的。一定数量的垫支可变资本在一定期间的运动中可以反复地多次通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从而直接决定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数量。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流通速度决定利润数量的现象,不过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内容无关并使之神秘化的形式。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发展新情况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其中最突出的是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垄断观点的进一步阐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垄断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生活到十九世纪末叶,这正是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已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一时期经济方面出现的重要情况是自由竞争逐渐为垄断所代替。马克思在晚年敏锐地看到资本主义关系开始发生的这种变化,并对这种变化开始进行分析。

马克思认为,随着自由竞争逐步向垄断过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发生“自行扬弃”的情况。在新的情况下,单个独立的私人资本,已经不能与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相适应,必然导致私人资本到社会资本的转化。这个“转化”是通过信用制度和股份制度的建立再到垄断组织的出现来实现的。这种“转化”就是对私人资本的占有形式、组织形式及控制形式的扬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自行扬弃,呈现出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资本主义的这种自行扬弃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过渡点。

马克思逝世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正处于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基本完成的阶段,垄断已明显地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在上述马克思的垄断理论的基础上,恩格斯进一步论述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到垄断转变的原因及垄断组织的形式问题。他在《资本论》第三卷《信用在资本主义中的作用》的插入语中,非常精辟指出:由于大工业生产以日益增长的速度增加,而产品市场的扩大日益变慢,关税保护政策又人为地提高各工业国的生产能力,这一切导致了全面的经常性的生产过剩,导致价格下跌和利润下降。在此背景下,“历来受人称赞的自由竞争已经日暮途穷,必然要自行宣告明显的可耻破产。这种破产表现在每一个国家里,一定部门的大工业家联合成一个卡特尔,以便调节生产。”⑥

关于垄断组织形式,恩格斯说:“新的工业企业的形式发展起来了,这些形式代表着股份公司二次方和三次方。”⑦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形式”,是指高于一般股份公司的垄断具体组织形式卡特尔和托拉斯。根据各方的协定,卡特尔的委员会有权确定每个企业的产量和分配订货的数量。恩格斯认为,卡特尔可以超越国界,成为国际卡特尔,当时英德两国在铁的生产方面就成立了国际卡特尔。恩格斯进一步指出,由于各个垄断组织之间的利益对立,导致竞争的恢复,因此,“在有些部门,只要生产发展的程度允许的话,就把该工业部门的全部生产,集中成一个大股份公司,实行统一领导。”⑧在发展为托拉斯垄断组织的情况下,单个工厂的所有者,以股票的形式取得他们的全部投资的估价,至于技术方面的管理,仍留在原资本家手中,经营方面的领导则集中在总管理处手中。由垄断组织引起的迅速而巨大地膨胀起来的生产力,日益厉害地超出了资本主义商品交换规律的范畴,由此恩格斯得出结论:“竞争已为垄断所代替,并且已经最令人鼓舞地为将来由整个社会即全民族来实行剥夺做好了准备。”⑨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第30章的一个注和他所补写的《交易所》的论文中,第一次研究了作为帝国主义特征的资本输出和殖民地问题。十九世纪末叶,由于交通工具的惊人发展,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出现了一系列相互竞争的工业国家,并且出现了“过剩资本”。“欧洲的过剩资本,在世界各地开辟了无限广阔和多种多样的投资领域,所以资本比以前分散得更加广泛,并且地方性的过度投机也比较容易克服了。”⑩资本输出往往是与殖民地问题相联系的。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领土,开拓殖民地,资本主义国家把殖民地当作过剩资本的投机场所,并且采取股份投资的形式。“殖民地纯粹是交易所的附属品。欧洲列强为了交易所的利益,在几年前就把非洲分割了。”

上述恩格斯论述的各点,涉及了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的基本方面,构成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恩格斯驳斥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的攻击

《资本论》第三卷出版以前,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在平均利润形成问题上存在种种错误看法。恩格斯在第三卷序言中,分析和批判了这些错误观点,驳斥了资产阶级关于平均利润规律和价值规律“相互矛盾”的说法。《资本论》第三卷于1894年12月在汉堡出版以后,资产阶级又围绕着第一卷和第三卷的所谓“矛盾”,再次提出价值规律和平均利润规律“不相容”的问题,掀起阵阵鼓噪。针对此种情况,恩格斯写了《价值规律和平均利润》的论文,作为《资本论》第三卷的增补部分,回答了资产阶级的责难。恩格斯根据马克思所阐明的有关理论,在《资本论》第三卷序言中强调指出:相等的平均利润率,“能够并且必须不仅不违反价值规律,而且反而要以价值规律为基础来形成。”(11)恩格斯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阐释了马克思的有关学说,阐述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本质和来源,并且从深层次上论证了三个“决定”,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剩余价值决定平均利润,价值决定生产价格。恩格斯用他对马克思有关理论的阐释来回答资产阶级学者:剩余价值理论与利润率普遍相等的规律是“一致的”。

在“转化”问题上,恩格斯对于批判者的批判,距今整整一个世纪了。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对于从那时以来一切攻击这一理论的人的批判,仍然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恩格斯逝世以后,鲍特基维茨和萨缪尔森等人继续就“转形”问题提出责难,继续制造《资本论》第三卷否定第一卷的谎言,并扬言要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进行“修正”、“改善”。

鲍特基维茨撰文指出,在成本价格中包含了一个已经实现了的平均利润。因此,商品的生产价格,应该是在成本价格部份也要包含有生产价格在内的价格。他提出这个问题是企图证明:社会生产价格总量和价值总量不一致,企图否定马克思的有关理论。然而正是恩格斯整理出版的《资本论》第三卷注意到并回答了这个问题。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利润只能计算一次,最终产品是衡量一个生产部门的利润是否计算入利润一方的依据。如果商品作为最终产品,这个生产部门的利润就作为利润来计算;反之,产品所包含的利润就只能构成另一生产部门成本价格的一部分,不再作为这个生产部门的利润而出现。“如果我们把全国商品的成本价格总和放在一方,把全国的利润或剩余价值总和放在另一方,那末很清楚,我们就会得到正确的计算……。从总的计算来看,只要一个生产部门利润加入另一个生产部门的成本价格,这个利润就已经算在最终产品的总价格一方,而不能算在利润一方。如果这个利润放在利润一方,那因为这个商品本身已经是最终产品,它的生产价格不加入另一种商品的成本价格。”(12)恩格斯强调指出,由于马克思坚持了价值规律,坚持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不管在经济现象上出现什么样的扭曲,从全社会而言,生产价格总量和价值总量总是一致的。所谓《资本论》第三卷否定第一卷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恩格斯在100年以前写下的《资本论》第三卷序言中,曾特别提醒那些肆意攻击马克思“转化”学说的西方经济学者要“好好读一下这个第三卷。”(13)历史向我们证明,恩格斯这一提醒是完全必要的。

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发动的攻击所作的反击,对于捍卫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捍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贡献。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299页。

②③④⑤⑥⑦⑧⑩(11)(12)(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8-9页、第9页、第9页、第8页、第495页、第494-495页、第495页、第495页、第554页、第179-180页、第26页。

标签:;  ;  ;  ;  ;  ;  

恩格斯与达斯·资本论卷三、_资本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