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4-0074-01
尊重即敬重、重视。人的内心里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从教育效果看,尊重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反之,若父母对孩子采取粗暴无理的态度,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因此受到伤害,他们就会对父母失去信赖。这样,家庭教育是失败的。
一、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许多父母对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理解,小的孩子有什么人格呢?其实小孩子也渴望尊重,怎么会没有人格呢?所以,认为孩子没有人格的父母,就不会尊重孩子的人格,也就不容易把孩子教育好。
许多父母常以自己的“权威”威慑孩子,甚至动之以武,有时让孩子当众出丑。有时稍不随心,就在孩子屁股上烙上自己的手印。不可否认,父母的愿望是好的,是为了教育孩子成材。但有一个事实你必须明白,你伤害了孩子,让孩子的人格遭到侮辱,孩子对父母失去了尊重和信任,教育的效果就降低了,这样怎么培养孩子呢?专家们认为,尊重孩子,同时也是尊重自己。因为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样孩子才会尊重父母的人格,在相互尊重中,教育的效果才会明显。
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不经过长期的科学的教育,孩子不能成人,也不能成才。然而,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维护尊严、保证权利的前提下进行,才可能培养出“人”来。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会使孩子更加自尊,有了自尊,才可能自强。凡破罐破摔的孩子,首先是失去了自尊,为什么失去自尊,因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家长有时明明知道自己错怪了孩子,但因为死要面子,在孩子面前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向孩子道歉。例如:一天,妈妈在桌子放了一些钱,回家后,发现钱不见了,于是就认定了被自己12岁的女儿拿走了,因为家里也没有来人。爸爸拿了也不会不承认,除了他还有谁? 可是女儿坚持说自己没有拿,妈妈生气,一巴掌打在了女儿的脸上。但是在晚上睡觉时,妈妈却在书里发现了钱,于是想起自己早上夹在书里又忘记了。错怪了自己的女儿,又不愿向孩子道歉。最后,导致孩子几天都不愿理睬她。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及时向孩子道歉,尊重孩子的人格。
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情感
“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有这样一个案例:10岁的东东放学回家,兴冲冲地告诉父母自己报名了学校的发明兴趣小组,爸爸却说:“算了吧,学习都学不好,还想发明,趁早退出,到时候别丢人。”东东没有放弃。还是很投入地参加活动,忙活了一阵,但没有出什么成果,爸爸知道后,又说:“我说了吧,你不是这块料,还是专心把功课做好。”这回东东真的犹豫了,尽管老师和同学劝他,他最后还是退出了兴趣小组。由此看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很大的。如果家长正确引导,给予鼓励,东东的情况就可能不同。家长应支持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情感。
三、孩子的诚实品质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天,妈妈和孩子在街上碰到了邻居刘阿姨,刘阿姨穿了一件大红色的衣服,刘阿姨问他妈妈这件衣服漂不漂亮?孩子的妈妈说:“漂亮”。这时,旁边5岁的孩子撅嘴说:“妈妈你撒谎,昨天你还说刘阿姨的衣服难看死了。”这时候的妈妈十分尴尬,满脸通红,气得转身一巴掌打在了孩子的脸上。孩子哭了起来:“我没有说谎,昨天你是这么说的”.....回家后,母亲怒火还未消,不但没有向孩子道歉反而继续责骂孩子:“你不说话别人不会把你当哑巴,气死我了!”,而孩子呢,更委屈,明明是您平时教我不要撒谎,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怎么自己并没有撒谎,还挨了打。此案例告诉我们:妈妈是不诚实的,孩子说出了真话,是诚实的表现。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做出榜样,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孩子的正确意见,尽管对家长那一点点“面子”有损害,也要敢于承认错误,肯定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的诚实品质才会得到培养。
总之,父母要给孩子充足的爱,充分地尊重孩子,从而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生活在自信与快乐之中。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论文作者:向振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孩子论文; 自己的论文; 人格论文; 父母论文; 家长论文; 妈妈论文; 才会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