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概念及特征新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特征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1)10-0052-02
成人教育界对成人教育概念的定义,首先是在对“成人”科学、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定义的共同趋势就是:“成人教育”必须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种角度研究成人的特点,并最终从教育学的角度概括和抽象成人教育的本质,建立成人教育的概念体系。①
一、成人的理解
1.成人的以往定义
目前对于“成人”的界定,大致有四种观点。生物学认为:成人是指身体各方面均已成熟的人;心理学认为:成人是指个体已达到心理和情绪上的成熟;社会学认为:成人是指能够在社会上承担一定角色的人;法律学认为:成人是指开始享有各种法律规定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人。
从其定义的合理性来看,这四种视角折射出了成人的复杂性。成人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由成人对象决定的。成人的代表性定义所提供的丰富内涵和广阔视角,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成人教育发展的多种可能模式。比如美国学者梅里安认为,凡是面对那些从年龄、社会角色和自我认识上界定为成人的群体,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都为成人教育。② 这也表明了国际成人教育学术界对成人与成人教育两个概念密切关系与一致性的认同。
2.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视角理解成人
成人阶段是指由青年阶段跨出之后继续延伸的人生阶段,因此,成人概念是与儿童和青年概念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我们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他们之间根本性的区别特征。也只有如此,才能把握住成人的本质。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表现为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人类的社会生活就是这两种形态的具体过程。所谓社会活动,是指人们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内和群体中共同行为的总和,是社会中诸个体相互作用的现实的活动过程,表现为人们之间互动的动态状况。所谓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切相互关系的总和。体现在社会活动之中,有什么样的社会活动,就有其相应的社会关系。所以说,互动是人们社会活动的特性;而人们之间的全部关系,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互动关系。③
人的社会属性是以社会互动的方式表现的。这种互动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着相应的本质特征。社会互动是指人们相互作用的现实的活动过程,包含外部环境作用人类个体和人类个体影响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二者是构成社会互动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两类因素。这两种因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占比重的不平衡,使得人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儿童阶段,个人接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因素处于主导地位;青年阶段,表现为这两种因素相对均等;相反,成人阶段,个人影响外部环境的因素处于主导地位。如果我们把外部环境作用人类个体的因素记作“A因素”,把人类个体反作用于社会的因素记作“B因素”,那么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人的互动过程当中,二者的分布状况大体表现为:
儿童:A>B;青年:A≈B;成人:A<B
这种状况显示了处于各人生阶段的人之间的根本性差别。它使我们获得了一个认识成人本质的依据。那么,代表外部环境作用人类个体的A因素,从方式上看,它本身又是由社会教化和自我内化两类因素构成。如果把前一类因素记作A1因素,把后一类因素记作A2因素,按照由儿童、青年和成人的自然顺序,其特征表现为两类因素互为逆向的递进变化,即A1因素随着个体的发展在逐渐减弱,A2因素随着个体的发展则在逐渐增强。以关系式来表示:
A1因素:儿童>青年>成人
A2因素:儿童<青年<成人
儿童,以社会教化为主,大都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听凭施化者的安排,个人缺少独立的选择与取舍能力。青年,则为社会教化与自我内化并重。一方面,青年是社会延续发展的中坚,每个社会必然运用各种方式影响青年,努力将他们培养成合乎该社会期望的成员。而青年正处于人生心理最动荡不安的时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他们常感到思想困惑,情绪波动,总是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教导和指引。因此,社会教化必然成为重要方式。同时,青年又绝不满足于施化者所选定的社会化内容,已不再仅仅被动学习、盲目模仿,其思想与行为必然转为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后内化而来。因此自我内化也是重要方式。成人,其社会化方式以自我内化为主。他们由于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因而认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能力较强,自我内化的机制比较健全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教化社会”。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就有可能将成人与相对立的儿童和青年区分开来,从而达到真正揭示成人本质的目的。④
二、成人教育的涵义
1.成人教育的新定义
通过以上对成人本质的分析,我们尝试作如下新的定义:
广义上,成人教育是指对能独立影响外部环境并以自我内化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人开展的认识世界(包括自然、社会、人等)的活动。
狭义上,成人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能独立影响外部环境并以自我内化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人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施加影响的活动。
在新的成人教育视角下,重新审视当前的教育结构就有巨大的变化,成人教育外延就有拓展。目前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对象已经取消年龄限制,即使年龄较小者,经过高中、大学一年级阶段,基本上具备了成人的独立影响外部世界的素质和自主自觉学习的能力,懂得一些做人、做事、学习的方法。如果教育工作者还把学生当做未成年人,反而不利于教育的开展。相反,把他们当做成人,他们却会自觉树立成人意识,自主学习,自觉做事,自然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对象,大多是学习和工作多年的人,所以更是成人教育的范畴。
2.成人教育的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开展的狭义的“成人教育”不仅有函授教育、网络教育、夜大学、业余党校和老年大学等,还有扫盲教育、社区教育、农技培训教育等以及独立设置的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进修学校和自考助学机构等其它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的成人教育。⑤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自身的不断变革,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形式,如考研培训、公务员考试培训、专业资格考试培训,如新东方学校、华图公务员培训集团等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它们所开展的都是相对于儿童教育的成人教育。广义的成人教育除了包括狭义成人教育的形式外,还包括电影、电视、报纸、刊物、广播、网络、图书馆、展览会、博物馆等媒体和场馆所形成的教育形式,社会和企业开展的一些文化艺术活动等,普通教育中区别于儿童教育的高等教育(专、本科)、(在职)研究生教育等。
三、成人教育的时代特征
1.教育理念:终身化
人类寿命的延长及人的未完成性是人的学习终身化理论的核心与主要支撑点;当前社会正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能陈旧周期的缩短与创新速度的加快,迫使成年人放弃把接受一次教育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信息时代的“信息爆炸”使终身教育成为必要,而且必须持续不断地接受教育。终身教育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拉动成人教育朝着终身化方向发展。因此,成人教育的终身化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⑥
2.教育目标:个性化
成人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承认人的个性因素,遵循人的个性发展规律,让所有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它消除了一次性教育带给人的失败的苦恼,允许并提倡人们多次、多样选择,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完善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和实现个性。
3.教育对象:开放化
成人教育的对象具有开放化特征。成人教育的对象将扩大到社会全体成员,不受年龄、性别、籍贯、文化层次等因素的限制。通过成人教育方式接受教育的人来源广泛,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识分子、在岗职工、国家公务员、农民,追求转岗机会和职业发展的中青年、妇女,追求休闲学习及提高生活质量的老年人等,即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成人教育。因此,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中持续时间最长、跨度最大的教育形式。实际上,成人教育在历史上是个非常广义的概念,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部分。⑦
4.学习过程:自主化
自主化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自我导向性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形式。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是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的人,才是可靠、有教养的人。成人有丰富的经验、较大的个体差异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他们总是积极主动掌握学习过程而不是被置于传统的“被教”或“被灌输”的被动境地。成人学习过程的自主化是成人学习的显著特点。
5.教育内容:综合化
成人教育,要强调人,要提供有意义的教育,不能把成人教育局限于职业教育。因此,随着对成人教育认识的深化,既要重视职业性教育的开展,也要注重科学、人文、思想教育的进行。作为源于现实需要产生的成人教育,只要社会在发展、在前进,它的内涵就在增加、在改变。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社会需求;不同的社会需求凸显了成人教育中的某个方面。但这正是成人教育具有丰富内涵的原因所在,也正是其价值的所在。⑧
6.教育形式:多样化
成人教育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它包括各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自学、函授、培训、研讨会、网络学习、情景模拟等。终身教育理念下成人教育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主要包括: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教育评价标准的多样化;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化等。当前我国迅猛发展的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恰恰证明把教育对象当做成人看待,就能形成良性的施教者与受教者互动,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相反,部分普通或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把受教育者看做未成年人,把自己放在正确、权威、尊严的地位,简单说教,严加管束,最后运用能否顺利毕业、处分等手段威胁学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根本达不到教育目的,或者造成相反效果。科学、合理地认识和定位成人教育的本质内涵和外延,有利于教育工作者理解所施教的对象,建立良性的相互关系,进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达到教育目的,改变目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领域的教育质量低下,甚至教育效果与目的相反的现象。
[收稿日期]2011-05-07
注释:
① 蒋华.成人教育基本概念的探讨及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07,(3):11-12.
② 王海东,希建华.成人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与研究——专访美国成人教育著名学者莎润·梅里安博士[J].开放教育研究,2004,(6):40-44.
③④ 刘维群.青年概念与青年本质之研究[J].青年研究,1988,(12):16-21.
⑤ 史志谨,李彦平.关于“成人教育”概念的思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6):9-11.
⑥ 李春香.论终身教育理念下成人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J].成人教育,2006,(2):18-19.
⑦⑧ 曹文娟.英国“成人教育”概念考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增刊):225-229.